並不是說宋易時期沒有自然理性。宋朝時期的邵雍等人,深入易經的象數卜占之理,發展和創造了易學的預測學體係。這神秘的預測科學卻被統治階級壓製下來,至今,邵子的《梅花易數》仍然流落於民間,被尊為秘不可宣的神明之書。
流浪的易學自然理性,什麼時候才能登上中國文化的大舞台呢?
有那麼為數不多的一些學者,獨具慧眼,默默地發掘易理中的自然理性,這種科學的精神,必然會使易學研究推向一個新高潮。
周士一、潘啟明率先將《周易參同契》的真相揭示於世,使沉默多年的丹經消息得以真相大白。內丹理論與量子理論交相輝映。
王錫玉等人發起成立“玄子物理研究所”,建立起易學的玄子物理理論,亦用來闡釋宇宙的神秘現象。
韓永哲先生積數十年之研究,揭示了《易經》在地理方麵的理論。
還有一些默默無聞的盜火者,為人類的文明進程奉獻自己的心血。
後兩位學者,對建立易學的外宇宙體係作出了創造性的研究。然而對於易學的內宇宙體係——生命體係,從目前來看,仍然是一個空白。古代的中醫學體係,全部體係都是建立在易學的基本原理之上,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必要的綜合與發掘,更談不上獨創。
科學不能排除作為主體的人,量子理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沒有脫離人主體的純粹客觀,也沒有脫離人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客觀自然。
人是自然的人!
自然是人的自然!
《易經》認為天、地、人“三才”是一個整體的存在,與解剖學時代的人的價直觀完全不一樣。人必然要回到天人一體的整體中。而周易生命觀,正是一個有機整體,辯證變化的生命觀。
主體的自覺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的生命主體被科學遺忘了。人們醉心於科學的力量以及物質財富的掠奪。人們忽視了一個根本的事實,人是自然之子,人與自然渾然一體,自我與自然構成無限本體中的兩極。
科學相信,存在著一個與人類主體毫無聯係的客觀世界。科學以邏輯的手段,使主體與客體分裂為二元,使自我與自然成為不可調和的對峙,使主觀與客觀成為認識的兩端。唯物主義堅信,隻有客觀才是通往真理的惟一橋梁,然而,科學發展到量子時代,人們發現,根本就不存在一個與主體毫無聯係的純粹客觀。基本粒子的運動形式,完全與主體(觀察者)的存在聯係在一起。科學於是不得不重新考慮作為主體的人的位置。而人主體一旦與客體聯係在一起,就進入一個神秘的實在——一個與客觀實在完全不同的神秘本體。而在這個神秘本體之中,人們發現,早在幾個世紀以前被科學揚棄的古老的宗教及其他神秘主義體係中,對神秘實在已經做過許多美麗的描述。於是,現代科學與古老的神秘主義,重新走在一起,進行對話。隻不過不像幾個世紀以前那樣,互相揚棄,而是在一個新的理性高度上,互相補充。
於是人們開始翻開發黃的線裝本,開始重新領悟那充滿大智大慧的古老遺言。
於是,科學開始以更廣大的胸懷,將一度被遺忘的人主體,容納入科學的對象之中。
所有的存在,都是生命的存在!
所有的存在,都是有機的存在!
所有的存在,都是整體的存在!
如果沒有人,就不會有觀念裏的宇宙!
人類這時才真正找到主體的位置。
在機械論時代,人的存在隻不過是解剖學意義上的存在。生命的結構是由無數的可以分割的部件建造起來的。而在古代神秘主義哲學裏,人完全是一個不可以解剖,與宇宙自然息息相應的整體。
人是一個小宇宙。
人是天地大宇宙的濃縮。
生命中充滿著神秘的本性,然而被解剖的生命學所遺忘。
一個事實使解剖生命學變成灰色,古代中醫學裏,在完全沒有解剖學的條件下,發現人體經脈以及穴位。連科學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超前的偉大創造。然而用解剖學的手段,卻找不到諸如任脈、督脈等古代生命學中的重大創見。
人為什麼會有十二經脈?這是天地陰陽在一年的十二個月在人體中的表現。
人為什麼會有五髒、六腑?這是天地之中陰陽五行在人體中的對應。
這是完全天才的想象。在這些神秘的想象中,人與宇宙融合為一體,宇宙的生生不息就是生命的生生不息。由於古代神秘主義學說,把人主體與客體融合在一個平等的地位,從而獲得了關於神秘本體的完美的知識。
於是,作為純粹形而上的想象,開始滲透到作為純粹形而下的科學之中。
人類主體,以新的麵貌,進入美麗的神話之中。這個神話,是經過了自覺的神話,是自覺的回歸。
回首人類的精神曆程,是迷惑,還是悲愴?
愛因斯坦的沉默
科學以實證為基礎,而古代神秘主義玄學,卻根本沒有實證,甚至無法進行實證。
古代生命觀認為,人體的穴位是與天地之氣交感的部位。這隻能通過心靈的體驗,而無法或者很難進行證明。古代的性命學說中,認為性命會合,是人體陰陽的交泰。甚至煉丹術,完全隻可意會,難以言傳。那麼這種無法實證、缺乏邏輯分析的對神秘實在的知識,是不是真理呢?按照機械宇宙論的說法,這隻能是謬論!因為它是主觀的東西,不是客觀的東西。解剖學意義上的生命是客觀的,因而它是真理。
這裏麵,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觀念混亂。在機械宇宙論時代,人們認為主體與客體對立,主觀與客觀對立,客觀地看待世界是唯物主義,主觀地看待世界是唯心主義,並且客觀通向真理,主觀通向謬論。人們的認識論忽視了一個根本的事實: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所有的分割隻不過是科學的假設。並且主觀不等於主體,客觀不等於客體,主觀與客觀享有同等的真理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古代的神秘學說,被打成迷信,斥之為主觀的唯心主義,是形而上的東西。
人們又忽視了一個思維上的根本問題:人類的思維有兩條路線,一條路線是語言的、邏輯的、理性的、推理的、科學的、精確的、形而下的;另一條路線是感應的、體驗的、領悟的、悟性的、直覺的、模糊的、審美的、藝術的、形而上的。在以往的科學時代,人們已習慣於形而下的科學思維,而對形而上的悟性思維缺乏必要的認識,甚至將感應的、悟性的發現當成主觀的唯心主義。這是機械科學論的偏見。形而上與形而下同樣可以導向真理,直覺與邏輯同樣是發現真理的手段。而古老的文明,正是以感覺、感應、直覺、頓悟的形而上思維作為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