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壓力測定的儀器包括生理多導記錄儀、氣液壓灌注係統、壓力傳感器和測壓導管,也可用微型傳感器,將其插人消化道後,與生理多導記錄儀直接連接即可測壓。此時就不需要灌注係統。此外,無線電遙測器可記錄病人在活動、進餐時胃腸道壓力變化,記錄時間可延長。不過記錄的部位有限,而測壓導管可同步測定多個部位的壓力變化。
靜息時,食管上段括約肌(UES)和LES均保持一定的張力,以防止胃食管反流。吞咽時,UES鬆弛,食團進入食管,並引起食管體部推進性蠕動,LES鬆弛,食管和胃形成共同腔,食團進入胃內。對吞咽困難、胸痛,疑有食管運動疾病時(內鏡或結合鋇餐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發現),應作食管測壓,可幫助確診原發性食管運動疾病,如賁門失弛緩症、彌漫性食管痙攣、胡桃夾食管、LES高壓症、胃一食管反流等;對繼發性食管運動疾病,可發現食管運動異常及其程度,如硬皮病。對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食管測壓可顯示有無異常的食管運動,必要時,可結合食管酸灌注誘發試驗。
三、核素檢查
應用γ照相技術探查胃腸道內的放謝性核素,可用於胃腸道通過和反流的檢查,包括檢測食管通過時間、胃排空、小腸通過時間、結腸通過時間以及胃一食管反流和十二指腸一胃反流等。
核素檢查的最大優點是不需插管、核素試餐符合生理,且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資料方法不複雜,放射量低。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Tc(锝)、硫化得膠體、或Tc一DTPA,不從胃腸道吸收,半衰期為6小時。檢測胃固體、液體排空時,則要用In(銦)和Tc分別標記液體和固體,用於標記的固體食物有雞蛋或雞肝。此外,用Tc一DTPA靜注後,在肝細胞內濃縮並排人膽汁,可用於檢查有無十二指腸一胃反流。而口服標記有Tc的液體後,結合腹部加壓可顯示有無胃一食管反流。其限度是有時由於器官重疊影響結果,儀器昂貴。
四、其它
1.鹽水負荷試驗: 用酚紅或PEG4000標誌生理鹽水,經胃管注人胃腔,並定期在注人標誌物的前後抽出胃液,根據胃液濃度差來測算胃的排空。此法簡單、廉價。
2.B超:飲水後使胃內充滿液體,形成無回聲的腔,應用三維實時超聲,多次對胃進行超聲掃描,可測定胃的排空。
3.食管PH測定:LES壓低下或有自發的LES鬆弛時,由於胃食管反流,食管的pH下降,將pH傳感器置於上處時,可記錄到這種現象。若結合誘發反流的動作如抬腿、摒氣、咳嗽和腹部加壓時,則易出現食管下降。而24小時食管口隻監測,能使發現胃食管反流的機會大為增加,這對於那些原因不明的胸痛、有哮喘或反複肺部感染疑有胃一食管反流者很有意。
4.胃電圖:國內應用已較多。應用體表記錄胃電圖,易為醫生、病人所接受。有關其對疾病的診斷和應用,正在積極的研究之中。
反流性胃炎
由於膽汁或堿性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到胃而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稱為反流性胃炎。多見於胃和(或)膽囊切除術後或因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而有胃、十二指腸液反流的患者。
一、病因及發病機理
1.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對胃粘膜屏陣的破壞作用:任何原因引起的膽汁或十二指腸液直接接觸胃粘膜,均可破壞胃粘膜屏障。十二指腸液中含有膽酸、胰酶和卵磷脂。膽酸能溶解胃中的粘液及對胃粘膜表麵起破壞作用,而不結合型膽鹽對泌酸細胞的損害及細胞溶解作用大於結合型膽鹽;膽汁能激活磷脂酶人,磷脂酶\可使卵磷脂變為溶血卵磷脂而破壞細胞膜,磷脂又可減低粘液的粘稠性及彈性;胰酶的作用是當胃液為中性時對胃粘膜起損傷作用。既然膽汁成十二指腸液直接接觸胃粘膜是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發病機理之一,那麼有哪些情況會促使膽汁及十二指腸液反流呢?第一,胃切除術走神經切斷加幽門成形術及胃腸吻合等手術後。這些手術破壞了胃腸的正常解剖關係,影響了胃腸的功能,主要是導致幽門功能不全而使十二指腸液反流到胃中,尤其是手術後,十二脂腸液必須先經胃才能流至輸出樺,反流性胃炎的發病率最高。第二,膽囊切除術後,正常人的膽汁貯存在膽囊內,幽門功能正常時很少反流到胃裏。膽囊切除後,膽汁便持續性地流人十二指腸,縮短了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從而增加了循環次數,在同樣的時間裏,膽汁流經十二指腸的量比正常人增加很多,從而增加了膽汁反流到胃中的機會。
2.胃泌素分泌減少:見於胃竇部切除術後。胃泌素有刺激胃粘膜細胞增殖的作用,可促使胃腺體細胞中DNA及RNA的合成,加強胃粘膜屏障。胃竇部切除術後,胃泌素分泌減少,致使胃粘膜萎縮,血流減少,降低了胃的正常防衛能力,這也是反流性胃炎的發病機理之一。
3.胃酸分泌減少:胃切除術後,胃酸分泌減少,有利於細菌繁殖。
此外,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部分人無胃和膽囊切除病史,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幽門功能失調及膽道運動功能紊亂,不少病人患有慢性膽道感染或膽石症,個別患者伴有胰腺炎。這些慢性膽道病變的患者容易發生膽汁及十二指腸液反流,而造成慢性胃炎。
二、症狀
反流性胃炎常表現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也有的表現為左或右上腹痛、燒灼感、惡心及嘔吐,嘔吐物量少且常有膽汁,常在餐後嘔吐,少數患者可發生消化道出血。
三、診斷
大部分病人有胃切除或膽囊切除的手術史,部分人無手術史,但常有慢性膽道感染或胰腺炎病史。典型症狀如上所述,X線檢查排除胃流出道或輸出襻梗阻,內鏡檢查對診斷有意,無手術史者鏡下見幽門呈持續開放狀態,有大量的黃色泡沫樣膽汁反流,有手術史者可見吻合口通暢,有膽汁反流。胃粘膜充血水腫呈花斑或條狀發紅,脆性增加且易出血,少數病人胃粘膜有淺表糜爛,胃內有大量膽汁與潮紅的胃粘膜形成紅一綠粘膜像。開始時為淺表性胃炎,病程較久者可漸趨向萎縮,形成淺表一萎縮型胃炎,並常有腸上皮化生,可在內鏡下看到灰或黃白色的輕微隆起性結節。(稱為過形成)。此類患者幽門螺旋菌常陰性,可能係膽汁環境不利繁殖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