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消化係統疾病診治進展(三)(3 / 3)

四、治療

1.內科治療:可口服以下藥物。

(1)胃複安:5~10mg,每日3次,可增加胃的排空,防止十二指腸一胃反流。同時,胃排空加強的本身能減少膽汁和胰腺的分泌。

(2)嗎丁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加快正常人胃內液體排空,增強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其抗嘔吐效應與胃複安相似,但嗎丁啉引起錐體外係副作用小,療效優於胃複安。用量為每次10~20mg,一日3次。也可口服混懸劑每次10ml,每日3次。

(3)硫糖鋁:該藥是不吸收性複合物,在酸性環境下變得粘稠,可粘附於損傷粘膜外露的蛋白質上,形成保護性屏障,還可以與膽汁及溶血卵磷脂結合。每次4片,每日3次。

(4)生胃酮:可用來增強胃粘膜屏障,每次100mg,每日3次。對胃的手術後懷疑胃內有大量細菌生長者,可酌情應用抗生素。

2.手術治療:手術主要是使膽汁不再流經胃部。原為畢Ⅱ式可作長臂胃空腸吻合術。若原為胃腸吻合術可作Henley腸襻手術,但此手術宜慎重采用。

胃輕癱

胃輕癱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運動功能低下,主要表現為胃排空/障礙,即胃對食物的排空延遲。這種排空障礙是功能性的,不包括因胃幽門狹窄所引起的梗阻及潰瘍病、腫瘤等病因引起的胃排空延遲。

人們早已知道,胃不但有分泌功能,而且還有特殊的運動功能(蠕動、研磨、排空等)。近已了解液體食物的排空主要依賴於胃底的功能,而固體食物的排空則主要依賴胃竇的功能。胃排空障礙常在無胃腸器質性病變亦無分泌功能異常的患者引起某些消化係症狀。如上腹脹、腹痛、噯氣、灼心、早飽、便秘或腹瀉,甚至頻繁嘔吐,不能進食和體重下降。過去常診斷為胃腸神經官能症。症狀明顯而療效不滿意。

胃輕癱的原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係由於泵衰竭所引起。像心功能不全一樣,胃腸壁也存在神經性或肌原性無力,以致胃竇收縮的振幅降低和(或)頻率減少,其基礎則是胃電節律的失常。

一、臨床上常見的胃輕癱

1.糖尿病性胃輕癱:常發生於I型糖尿病後期,表現為餐後胃竇動力低下,固體食物胃排空明顯較液體延遲,因而可產生胃瀦留和毛糞石形成。其原因是糖尿病引起了後天性自主神經病。

2.手術後胃輕癱:賁門手術後或迷走神經切除及胃竇切除後所表現的胃動力低下,如胃張力缺乏、排空延遲。胃切除再造術後可致消化間期運動的紊亂。

3特發性胃輕癱:無上述病因及全身性疾病證據,故其原因不明(有報告於流感樣疾病後迅速發生)。這類患者胃對固體的排空明顯延遲,在反複惡心、嘔吐者有胃肌電活動異常。

4其它原因的胃輕癱:有藥物性(腎上腺素能興奮劑、阿片製劑等)、結締組織病,膽石症、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型合並惡性貧血者)也常伴有胃竇運動功能低下。

二、胃輕癱的檢查方法

1.核素胃排空試驗:國外報告正常人胃排空時間液體為30~45分鍾,固體為60~110分鍾。我院所測固體胃排空時間正常組為95士27分鍾,慢性胃炎組為164士58分鍾。後者明顯延長,以此可以解釋這類患者的胃瀦留症狀。

2.胃腸測壓:利用放置於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多導管灌注係統及壓力傳感器(訂過漢)來測知胃腸各部位的壓力變化,並描出圖形。在診斷上也十分有用,並且可以監視動力紊亂過程和測定對藥物的反應。

3.胃電圖:可以記錄胃腸平滑肌的肌電變化,借以反映胃腸的運動功能(理論上應與胃腸測壓結果一致\如胃的節律紊亂或振幅降低等。但直至目前這項工作尚存在技術上的困難,因胃電圖形常不規律,較難分析。

4.X線檢查:普通腹部平片或鋇餐檢查可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梗阻或提示胃排空障礙的非直接證據,如胃擴張、胃瀦瘤、鋇劑排出減慢,腸淤張及腸內轉輸遲緩等。胸腹部CT可以確定胸部或後腹膜的腫瘤(瘤旁綜合征),亦有報告用X線追蹤標誌物方法做胃排空測定。

三、胃輕癱的診斷

胃輕癱的診斷可以根據臨床症狀及一些功能檢查。有人報告如下標準可做參考:①惡心、嘔吐伴有(或不伴有)胃內毛糞石形成;②上消化道造影有胃停滯(胃淤積)的證據;③內鏡證明無粘膜損害和機械性梗阻;④核素掃描固體胃排空時間>90分鍾。

四、胃輕癱的治療

胃輕癱的治療主張應用胃腸動力性製劑。這類藥物多屬膽堿能神經協同劑或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如胃複安,嗎丁林,烏拉坦堿等。

經動物實驗,胃複安可以起動胃竇消化間期綜合肌電的Ⅱ相電活動,因而可以引起胃竇的收縮(並不依靠胃動素濃度的變化)。臨床上對消除胃瀦留症狀明顯有效。

嗎丁林也是治療胃輕癱的有效藥物,用後不但能減輕症狀,而且可使胃排空時間明顯縮短,該藥的優點是不透過血一腦屏障,因而沒有胃複安的中樞神經係統的副作用(嗜唾、乏力、肢體震顫等)。可於餐前服用10~20mg。多服時有泌乳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