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鎮靜、催眠藥(1 / 2)

(乙醇——導眠能)

要點:乙醇和導眠能同用時,中樞神經係統抑製作用明顯加強。

有關藥物:具有中樞神經係統抑製作用的其它藥物,如甲乙呢啶酮、乙氯戊烯炔醇及安眠酮等,也有可能與乙醇發生類似相互影響。

機理:兩者的中樞抑製作用可能發生協同。建議:乙醇與導眼能或上述其它中樞神經係統抑製藥同用時,抑製作用增強。因此,在應用中樞抑製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乙醇——阿米替林)

要點:同時應用乙醇和阿米替林後,阿米替林對乙醇的中樞神經係統作用可增強(第一周內)、拮抗或無影響。兩者聯用過量死亡者已見報道。有的研究指出,乙醇使遊離阿米替林的曲線下麵積增加48%,總阿米替林的曲線下麵積增加44%,並導致5例健康自願者發生精神運動障礙。

有關藥物:據報道,多慮平既可減弱、也可增強乙醇引起的精神運動障礙。去甲替林對乙醇的中樞抑製作用有輕微的拮抗性影響。其他三環類抗抑鬱藥(丙眯嗪、去甲丙咪嗪、普羅替林等)及四環類抗抑鬱藥(麥普替林)亦可與乙醇發生類似相互影響。

機理:阿米替林是一種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藥,乙醇是一種中樞神經係統抑製劑。兩者同用時,鎮靜作用相加。阿米替林何以能拮抗乙醇的作用,機製還未確立。

建議:兩者同用時,最危險的是中樞神經係統抑製作用增強。正在接受阿米替林的病人,應避免飲酒,尤其是駕駛員和機器操作人員。

(乙醇——苯海拉明)

要點:苯海拉明和乙醇詞用時,對智能和運動的摜害大於二者單用。聯用後相互影響的程度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有關藥物:去敏靈與乙醇也會發生枏互影響。其它抗組胺藥(溴苯啦胺、撲爾敏、新安替根等)也有可能與乙醇發生相互影響。

機理:機理還不清楚。

建議:病人正在接受苯海拉明或其他抗組胺藥時,飲酒可加重智能和運動損害,尤其駕駛和操作危險機器者應避免飲酒。

(乙醇——滅滴靈)

要點:同時應用滅滴靈和乙醇,可引起舉硫醒祥反庫,出現惡心、麵潮紅、頭痛和出汗等症狀。

機理:體外研究表明,滅滴靈可抑製醛脫氫酶和其他醇氧化酶,導致乙醛蓄積,引起上述症狀。

建議:應用滅滴靈治療期間,應告知病人勿飲酒。

(乙醇——雙硫醒)

要點:大量證據表明,在應用雙硫醒的同時飲酒,或局部應用含醇製劑,會產生頭頸部跳動、心悸、心動過速、低血壓、出汗、惡心及嘔吐等症狀。持續時間從30分鍾到數小吋不等。雙硫醒可用來治療慢性酒精中毒。

機理:雙硫醒可改變醇的中間代謝。乙醇在肝髒經醇脫氫酶氧化為乙醛,乙醛被醛脫氫酶進一步氧化。雙硫醒使這一氧化過程減慢,於是乙醛蓄積,引起各種不良反應。

建議:即使飲用少量(15毫升)乙醇,也可發生上述影響,因此,雙硫醒和乙醇不能同用。

(苯巴比妥——間歇性血卟啉病)

要點:苯巴比妥可誘發或加重間歇性血卟啉病(血紫質病)的發作。

有關藥物:其它巴比妥類(戊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安寧、氨基比林、六氯代苯、氯喹及灰黃黴素,也可誘發或加重間歇性血卟啉病的發作。

機理:苯巴比妥使氨基戊酮酸合成酶生成增加,從而增加卟啉的合成。灰黃黴素可短暫增加紅細胞原卟啉水平,卟啉的生成和排泄也增加。動物研究發現,這些變化伴有氨基戊酮酸合成增加。

建議:在我國,血卟啉病主要是急腹症型,急性腹痛是發作時的主要症狀。如不了解此病的既往史,在病人急性腹痛發作時,給予巴比妥類藥物鎮靜催眠,則可加重發作,甚或導致危象。間歇性血卟啉病應絕對禁忌上述藥物,其它類型血卟啉病也應避免使用上述藥物。索眼酮和苯二氮卓類(安定、利眠寧等)相對缺乏上述作用,,必要時可用來代替巴比妥類。

(苯巴比妥——疼痛)

要點:當有疼痛存在時,給予苯巴比妥後,可引起不安、興奮、甚至譫妄等現象。

有關藥物:其它巴此妥類(戊迅比妥、羿戊比妥、司可巴比妥等)及鎮痛性催眠藥(安定、利眠寧、安寧、導眼能等、也可引起類似的矛盾現象。

機理:這種矛盾現象的機製,目前還不了解。

建議:當有疼痛存在時,不用或慎用苯巴比妥。解熱鎮痛藥及麻醉鎮痛藥無此種矛盾現象,必要時可選用。

(苯巴比妥——乙醇)

要點,乙醇和苯巴比妥同用時,可使中樞擁綠係鋒抑製作用增強。短期飲酒,可增強苯巴比妥的作用,延長其半衰期,但長期飲酒者,對苯巴比妥的影響存在很太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