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大家一個信息,我們大學生也是大有作為的,市委組織部在幾百個裏麵挑選出來的,宣傳我們搞非公黨建工作,大家都專心致誌,我有五個專職幹部搞黨建,其中一個最近寫了一篇論文,要把重組黨建工作作為第一選擇,把研究黨建工作作為第一學問,把提升黨建水平作為第一目標,把推進黨建工作作為自己的第一責任。我們今天好多學生在這裏,以後有機會到企業裏去,企業的平台很多,有各式各樣的平台,在每個平台上,英雄有用武之地,關鍵靠自己拚。有時間大家到我們那裏可以去參觀、指導,我們的非公黨建在全省、全國也是小有名氣,也是靠大家的支持,大家的指導,特別是這次顧教授也去了,做了許多指導性的講話,也請甌江學院的老師、教授、同學們都給我們提寶貴意見,謝謝!

鄒先德教授:陳書記講得很好,我聽到以後,也十分受啟發,我曾經有一個觀點,大概管理學上以前沒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國家目前在企業改革的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有兩個傾向。一個是國有企業改革老板化;另一個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官僚化。就是說民營企業在逐漸走向官僚化。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當中,確立最明確的是廠長負責製,強調一支筆,這明顯是老板化嘛,老板說了算。最終導致一個結果:腐敗,這個問題太嚴重了。目前國有企業改革老板化的過程已經失控,我覺得這是我國國企改革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民營企業現在的發展,民營企業發展是從私有企業開始的,私人企業最早就是老板說了算,就是一支筆,但是現在不同了。通過合作、通過兼並,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等等,一個人說了越來越不算數了。董事長說了也不算數了,要董事會投票才算。那麼企業規模大了,組織結構複雜了,職能劃分多樣了,這些你都要考慮到,這靠什麼東西來維係這種複雜的關係呢?我認為這個東西就是靠製度,這個製度是不是官僚製度可以討論。比如,現在一些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已經出現明顯的等級化特征:大股東、高級管理層、中層等等,最要命的是“文山會海”的現象已經出現在許多民營企業的決策過程和信息傳遞過程中,這種官僚化的過程,我希望民營企業的老總們要警惕,官僚化不要走的過火。走的過火可能會導致原先國有企業存在的那些問題,就是說民營企業在走官僚化、製度化的過程中,一定要警惕自己,要避免陷入我們所說的計劃經濟對國有企業運營機製最典型的影響之中。一定要把這個東西看透,這個東西不看透的話,如果走過火的話你會發現你的資產就會失控,你的計劃、營銷效率等等就會逐漸地降低。

陳書記談的製度改革,關於黨建,我覺得真的是很有意思,剛才我聽顧老師也說,他一直都沒有聽到黨課,我覺得我也是很久沒有聽過黨課了。在這裏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可以思考一下,實際上中國人自古到現在一直有很強組織性。有人講中國人是一盤散沙,我一直不讚成這個觀點,中國人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性最強的民族,否則她怎能延續數千年而始終唯一呢?他靠什麼東西呢?最主要的是靠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實際上很早就把中國人給組織的非常嚴密。他們是通過我們所說的家族、宗法,這個東西控製得很厲害。從孔子到現在2500年,從他那時到現在,當然現在有人說國學熱,好像現在要把這個東西要撿起來一樣。其實這些一直就存在著。我覺得民營企業要借鑒這些應該完全是可以的。保留我們的傳統,我們的這些傳統目前在私營企業裏麵事實上是欠缺的,我一直認為這個問題在私營企業的組織構建過程中是不是應該被提倡呢?我就簡單說這些。謝謝。

科爾泵業董事長李作俊:溫州的企業家在80年代裏,很多人都是靠一種膽量;在90年代,抓住一些機遇;在21世紀,一個企業想做大、做強、做長,要做到:

第一要有人追隨。包括你的員工,你的股東,特別是一些技術型、創新型的骨幹,有人追捧;

第二是有人知曉。就是一些社會大眾消費者;

第三個是有人幫扶。一個政府幫扶,一個媒體正確的宣傳、報道。

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最終要靠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也是對老板怎麼追隨的問題。老板要給員工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個企業給消費者與社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印象。我說觀點就是經營企業是在經營印象,一個成功的企業它一定會給大家非常清晰的印象。一個老板,因為你在企業當中你是老大,必須在企業裏作為一個教導型的企業家,必須給員工一種奮發向上的感覺、一種人格魅力,給員工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不然沒人跟隨。

一個企業要給消費者一個企業的印象,消費者才會買你企業的產品。特別是你這個企業是不是有誠信的企業,是不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有沒有創新型的產品。這樣的形象給你的客戶,這是我最近幾年的一種體會,老板必須給員工一種印象,企業必須消費者一種印象,謝謝大家。

浙江長城換向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蘆榮東:剛才幾個老總談的都是經驗,或者很自豪的一點,我想談談優化。我是兩年前到長城公司做職業經理人,接觸到長城公司,是五年前在浙江地區進行管理谘詢這項工作,在國企業工作了30年。我想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來企業第一天,另一個企業的老板請我吃飯,他說“在溫州地區,職業經理人存活下來的不超過半年”,但是我現在工作了兩年,我不是說我有多大能耐。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隻要有一口飯吃,都不要做職業經理人。責任非常的重大,對個人的品質、方方麵麵的要求也非常高。

在我兩年的工作當中,我個人的感覺,我們現在溫州民營企業或者中小型的民營企業,麵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我們現在的民營企業跟國內的國有企業管理水平至少落後十年以上,我們跟世界500強比可能是落後20年的距離。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在整個全球的經濟當中,中國的民營企業在全球經濟真正發揮作用的非常少。我們在全球經濟裏麵,配套的全部是低端產品,高技術、核心產品技術的產品不多。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怎麼來走。我對剛才顧教授“鮮活的管理實踐”感觸特別深。現在民營企業一方麵在尋求靈丹妙藥,恨不得在一夜之間改變企業的現狀,賺更多的錢,對社會更大的貢獻。但是另一方麵,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又非常的排斥理論,不太注意理論的運用。現在中國的民營企業甚至於國企,跟世界500強要去競爭的核心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我曾經跟理論界的老師探討生產方式,經常給我的一個感覺是很多老師不知道什麼是生產方式,他們認為是生產的組織方式。豐田生產方式是什麼樣的過程,豐田生產方式和我們傳統生產方式相比差距在什麼地方?就是浪費。說起來消除浪費很簡單,但是在實踐過程當中,把點點滴滴的浪費消除掉,絕不是一朝一夕,也絕不是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現在溫州的民營企業要想朝著百年的品牌、百年的企業去發展,一定要注重生產方式的轉變,生產方式是融合了企業的價值觀,融合了企業技術的沉澱,融合了我們的製度、體製、機製等等一些東西,才能夠把基礎打好。我跟我的老板講,我60歲退休還有10年時間,作為公司來說,我是過路客。但是在這十年當中我不會追求任何名利,隻想把長城的基礎打好,讓它在世界500強也好,600強也好出現它的名字,這是我10年的責任,謝謝大家。

華爾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賢延:今天真的是來學習的,剛才聽了顧教授和其他老師、企業家的講話很受啟發。最後,我講一講“鮮活”,今天的這個特色也是鮮活實踐。現在溫州的民營企業,從我的個案樣品企業以及以前的兄弟企業,所了解到和看到的鮮活都有什麼?

我們看到一些鮮活,不能概括所有的事情,在我們的企業華爾達集團,我是華爾達集團母公司的總經理,我們的集團一共有21個成員單位,其中一個母公司就是我自己所在的公司,還有5家控股公司,15家成員單位攙扶的,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到30個億。

我所在的母公司的產值2010年是6.5個億,做的是我們國家機械行業通用的一種電源材料,各種性能、各種規模的漆包線,運行了16年,坎坎坷坷、含辛茹苦,解決了很多的問題,現在目前的狀況我們麵臨哪些困惑,有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第一,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盡管我們做了很多,像TPS、經濟化管理、ISO全麵質量管理等,這些我們現在先進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技術,企業也做了不少,我們企業的基層管理幹部,對於那些PPCA、PQM、80、20,這些概念好像都是囫圇吞棗,攪和在一起,看到比較新鮮的、比較時髦、政府推廣、社會媒體宣傳,我們就積極的把它引用過來。其中這麼多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術、管理方法,怎麼樣在一種邏輯的平台層麵,把它整合的非常規範,這是我們現在感覺還是要繼續探索、聆聽的,這幾年要把博學知識運用到管理上,把《易經》知識運用到管理上,把《孫子兵法》用到管理上,把宗教文化運用到管理上。

要學李嘉誠,要學胡雪岩,還要學曾國藩,還要學外國的德魯克、彼德·聖吉。剛才顧教授還講了泰羅,這些稍微久一點的,特別我們還學質量管理的戴敏。企業裏對五項修煉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企業裏麵講的林林總總,為什麼對企業管理層的“敬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這些東西也都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多種管理流派、模式、方法、管理文化,現在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混到我們的企業裏去,我們缺乏邏輯的整合,這方麵是有一點問題,我舉一點,我們在這些管理理念中,有一個就是概念細節決定成敗,推進精細化管理;又有一種理論提出來,要簡單管理,越簡單越好,不能搞複雜、搞煩瑣,兩種理念同時下到我們的管理層。現在推行人性化管理,要柔性製造係統,這個又要讓我們和諧、柔和,剛柔相濟。前兩年有華為的“狼性管理”,這是兩種管理模式、管理思維文化總是有點差異的。這樣很糾結,這是在民營企業,在我所在的企業體現出來的。我跟朋友聊天,他們也感到困惑。我們在積極的探索,比較適用的,特別是官方推廣指民間的,比如說中國叫精細化管理,日本叫精益化管理,隻差一個字,有一個傳統的差別,中國的精細化管理是從日本的TPS豐田模式的精修管理演繹過來的,形成了中國自己獨特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現在從中央省級的經貿部門都下達了文件,應該是作為官方主流推廣的一種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我們感覺總是理不清。我自己都理不清,下麵更理不清,理不清就采取實用主義的辦法。有一些引進過來更可笑,向解放軍學管理,向孫悟空學管理,向豬八戒學管理,不是說好笑,是很新鮮。這樣的東西,老師和同學們可能也看到了。

第二個就是我們在管理中碰到什麼問題。

一是危機、麵臨的問題,但是我們解決的態度是很積極的,一邊出現問題一邊探索。

二是現在中國的企業是特殊的,離不開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的環境,人文背景、文化導向、法規的製約分不開。在這樣一個環境裏,企業裏接到了大量的來自官方和社會,有些是事業單位,有些是社會團體給我們推下來的大量的一些活動、項目。比如一些評比項目,很多很多。還有一些包裝出的項目。陳書記講到的鼓勵和諧企業、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文明企業、幸運企業、學習型企業、安全企業、高新科技企業、創新性型企業很多的這一類的,這是都是由黨和政府有關部門下到基層,要求和上麵接軌、對接,要做好這些工作。

還有剛才陳書記講話的非常深刻的黨建問題,不僅僅是黨建問題,還有企業民主管理的要求。現在推行一個比較時髦的員工幸福工程,幸福生活、快樂工作。還有慈善公益愛心工程這一類。攪和到一起傾盆大雨,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我們也涉及資源整合問題,怎麼整合?溫州市委搞一個很好的思路,我們也正在學,溫州市委搞了一個“六城聯創”,把六個城市聯合起來,一套班子,一個考核標準,一個辦公機構,企業也要把資源整合,統一起來。盡管做是做,但是上頭是各個部門的,今天是組織部打電話來要求學習、培訓,明天是統戰部,現在的創先爭優這項活動是統戰部牽頭組織的,非公企業的黨建是組織部牽頭組織的,創先爭優和黨建密不可分。像此類的問題,我們的經驗和管理很有關係,管理和諧企業的7個方麵考核內容一共40多條具體標準,實際上涉及的都是我們企業管理中的一些基礎管理問題。謝謝大家!

顧寶炎:剛才李老師講的企業現在真正的問題,企業的責任是無限大,權是無限小,他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但是他沒有這個權利,沒有這個能力,他承受不了,我希望張總再講一點。

張賢延:現在員工漲工資的問題,訴求越來越強烈,我們國家提出來要提高員工的工資,要提高利潤部分中員工的分配比例,總的導向是這樣的,再加上物價的上漲、員工荒造成了員工中的工資訴求非常強烈,隔三差五總是提一些這方麵的要求。我們現在的平均工資基本上是2500,還不算養老保險、夥食補助、交通補助等等,每個人將近800元左右的隱性工資福利,現在企業對工資問題比較重視,可員工還是不斷地提,有時候還要抱團反映。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集中力量反對批判了平均主義,損害了勞動生產率,損害了效率。現在平均主義在這種追求公平的輿論浪潮中,有一點比較嚴重的冒頭,很多員工要求“普會統加”,認為是一種潮流,認為政府支持,企業就應該是這樣。

我們就有一個困惑,企業要講經濟效益,必須要在績效考核等的基礎上增長工資,如果失去了績效考核,搞成平均主義的話,絕對平均、沒有差異化。實際是一個壞事,反而破壞了生產力,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等於是改革開放以前的樣子。員工的訴求比較多,我們怎麼樣把這個平均主義的傾向消化好。

最近幾個月,我們利用了管理學中的有一個叫做公平理論,相對公平、絕對公平、差異化公平,我自己先學一步,就把公平理論好好的琢磨一下,自己備了課,找一些案例,給員工中的代表者講現在這些工資的現象。如果絕對的公平,實際上是最不公平的。我向他講清楚,讓他感覺到我們漲工資必須是差異化的漲工資,前提必須要在建立深化、嚴格績效考核的基礎上。

如果離開了這個工資越漲越消極,我們就專門開了這樣一個報告會。我做了中心發言,還有幾個人幫助講,這樣造成了一種輿論,把原來漲工資問題上的平均主義傾向,用一種管理學的理論,起到了化解作用,效果比較好。大家起碼應該了解,不應該是平均主義的,這是現在企業裏,績效被忽視弱化,平均主義的訴求在高漲的一個鮮活的狀態,謝謝老師。

嘉賓點評

顧寶炎教授:我是拋磚引玉,磚拋出去引回來不少的玉。就我來講,作為一個老師,我對企業還算有所接觸、有所了解,但是我覺得在溫州短短兩天,我對企業真的有很多地方都不了解。現在企業麵臨很大的問題,就像剛才張總講的漲工資的問題,現在企業反應挺大的。因為現在員工拿到的是工資收入,企業付出的是勞務成本,員工覺得工資拿的少,可是企業認為這個勞務成本已經難以承受了。現在政府、法規有很多問題,我們需要做一些好好的調查,做一些調查報告,拿一些事實的數據,來說明問題。

我覺得今天講得非常好,我們很希望溫州這個地方,企業家這麼多年,有很多曲折的道理,有很多豐富的東西可以總結,現實中遇到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我們了解。了解以後,我們站在學術的角度,做一些探討。我們並不是為政府做推托,也不是為企業做說客。我們是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到底原因在什麼地方,到底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剛才講上麵千根線,下麵一根針,這種情況也是事出有因,怎麼辦,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怎麼可以解決?我們可以探討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我想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商務分院,現在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我們的企業結合起來,我想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商務分院的老師們,可以在全國的管理學界、商業界做出很大的貢獻,在很多的研討會上,可以拿出影響力很大的論文,對企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我想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