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水情深 (1)(3 / 3)

無論是黑龍江還是鬆花江,它的曆史功績真是難以一一述說,它創造了兩岸人民的美好生活,繁榮了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曆史和革命史,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它曾經在曆史上給兩岸生活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不爭的曆史事實。無論是《大江作證》還是《氣壯山河》,這兩篇文章主要書寫的就是兩江流域抗擊洪水的那段特殊的歲月。說心裏話,在寫這樣文章的時候,我是有一種壓迫感的,有一種對不起這兩條大江的感覺。在我看來,無論如何這兩條江是功大於過的。正如艾薩克·沃爾頓所言:“水是造物主最年長的女兒,在水之上,上帝第一次移動,利用它創造出大量生物:沒有水,那些居住在陸地上的,甚至所有用鼻子呼吸的動物,都會在瞬間化為烏有。”這是不爭的曆史事實。是的,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也不容忽視。就黑龍江和鬆花江兩條大江而言,自打有文字記載,我相信至少有上千次的洪水記錄,隻是,那時候生活在兩江兩岸的人很少,所以沒有更多、更詳細的文字記載。而更多、更詳細的記載,則是在上個世紀初開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鬆花江1932年大洪水。這方麵有許多記載。而1932年正是國民黨統治時期,在鬧洪災的日子裏,真的是民不聊生,而腐敗的官員卻趁機大發洪水財,等等。這方麵的記載很多,隻是篇幅有限,我沒有在那篇文章裏加以詳細的述說。我想這也是一種矛盾心情所致吧。畢竟對於這兩條大江,我的敬畏之情從來是占主導地位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僅鬆花江就發生了兩次特大洪水。一次是1957年的特大洪水,最後,在黨的領導下,用人海戰術,終於戰勝了這次特大洪水,抵禦了特大洪水的侵犯,保護了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次則是1998年特大洪水,那場殃及全國的大洪水給我們敲起了沉重的曆史警鍾!1998年,黑龍江和鬆花江的特大洪水超過曆史上所有大洪水的水位,但是,英雄的哈爾濱人民戰勝了它。這是治水史上的偉大壯舉,偉大史詩。後來,我們在感謝江水之情和江水之恩的陶醉之中,以及戰勝洪水的喜悅當中猛地醒悟過來了,說實話,愛一條江,就需要首先治理好一條江,大江就像烈馬一樣,烈馬從來就是一匹好馬,但要為我所用,就必須把它馴服,這樣,才能讓它成為一匹保衛家園的戰馬。與此同時,也引起了當地政府和有識之士對治理兩條大江的深入思考。從那時開始,治理兩條大江的宏偉計劃就擺上了地方政府的議事日程。前不久,我曾參加了一次關於鬆花江兩岸的治理規劃論證會,其中一點得到了我高度的讚揚,一是他們不僅要投資幾個億,開創和建造一百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大堤,同時還要將鬆花江和黑龍江沿城市流經地段,建成美麗的風景區,供人們休養生息,休閑度假。可以說,這個宏偉藍圖不僅激動人心,同時也給我們的子孫提供了生活、生產、生命安全和全麵發展的保障。難道這沒有《中國治水史詩》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