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運動保健有鬆有馳(1 / 3)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大腦神經係統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反應能力的提高與體育鍛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體育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分析能力,增強記憶力和耐久力,使人體在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時不容易感到疲勞。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血液係統功能,使肌肉得到充足營養,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增大,肌肉中的蛋白質、肌紅蛋白和能源物質含量增多,全身肌肉發達、結實、勻稱而有力;同時,可使骨骼增長,個子長得更高,骨密質增厚,骨骼變粗,關節靈活性增大。還可以使白細胞吞噬細菌能力和紅細胞、血紅蛋白運氧能力增強,使血液中的血脂和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提高學習能力。

雖然不少學生也知道適當鍛煉能提高學習效果,但一麵臨複習考試階段卻不知道具體該怎麼辦了,隻嫌時間少。除睡覺、吃飯外,每分鍾都用在複習上,下麵介紹一套複習考試期間的鍛煉法,每天隻用半個小時,便可以精神飽滿地進行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早晨起床後,做10分鍾輕鬆運動,如廣播操、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等,以不出汗為限度,目的主要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另外也可活動一下全身關節,使血脈通暢,增進食欲。

上午課間操,同樣做10分鍾輕鬆運動,以廣播操或散步為主,目的是呼吸新鮮空氣,轉換大腦的興奮點,消除大腦和身體的緊張狀態,避免大腦的慣性影響下一時間的複習。

下午複習後,做10~20分鍾中等量運動,如打籃球、跳健美操、田徑運動等,活動量不要太大,不要以競爭為目的。出些汗,稍感疲勞即可。

零星時間,進行運動

高考臨近,很多學生長久伏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失眠、厭食、煩躁等症狀。麵對這種情況,建議考生利用“零星時間”散步、慢跑、跳繩、遊泳等鍛煉活動適度放鬆調整狀態。美國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為了增強身體健康,體育鍛煉不必一定要每天連續鍛煉30分鍾以上才有效,而利用“零碎”時間10分鍾鍛煉幾次,同樣可起到健身作用。

考生可根據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合理安排零散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具體來說,可采用以下方法:

◆太極拳

太極拳具有修身養性、調節緊張心理、緩解壓力、娛樂身心的功效。太極拳練習時可以先練單個動作,再練套路。

◆跳繩

跳繩對腳部是一種良性的刺激,通過腳的運動,有效地刺激下肢的經脈和穴位,有利於經絡通暢,促進血液循環,使人精神飽滿。跳繩隻需要一塊平坦的小場地和繩子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練習,一般以選擇軟硬適中的草坪、木質地板或沙土地的場地為好,盡量不要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繩,練習時應穿運動鞋。跳繩前先要做腕關節、踝關節等部位的準備活動,練習後要做放鬆運動。

◆登樓梯

在平時上學、學放時不乘電梯而登樓,登樓是一項進行全身鍛煉的有氧運動,登樓每10分鍾約消耗220大卡熱量。可以采用自然步伐上下,一般速度為1秒鍾登一級樓梯,或2秒鍾登3級樓梯;也可以一步兩級一步三級地往上登。登樓練習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穩健的步伐,下樓更要小心,不宜采用跳躍的方式,防止踩空、摔跤和扭傷。

◆健身跑

利用空閑時間先慢跑5分鍾,以後逐漸延長。跑步時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張嘴巴,當你覺得氣喘籲籲,或感到呼吸困難時,要放慢跑動的節奏,也可采用跑走交替的形式。可以在客廳邊聽音樂邊跑,但最好是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場所活動。

此外,立臥撐、仰臥起坐、立體位前屈、閉眼單腿站立、引體向上、俯臥撐等等,都是利用“零星時間”進行的好方法,考生可選擇進行。

伸展運動,抽空做做

考生在衝刺期間壓力較大,容易造成頸肩、上肢、與上背的肌肉筋膜僵硬緊繃或酸痛,因此每閱讀約一小時左右,記得要起身花個五分鍾做一套伸展運動。這樣可舒緩身心壓力,促進局部肌群的血液循環,產生舒暢的感覺,可增進學習效率。

以下建議四種簡易的伸展運動,考生可利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來進行:

◆下巴運動

緊貼椅背坐正,全身放鬆,眼向前平視,慢慢地水平向後收下巴,注意不要低頭,也不要仰頭,雙手協助固定下巴維持姿勢五秒,之後慢慢轉頭向右側,停留五秒,慢慢回正,再轉向左側。這種運動可調整頸椎姿勢,改善頸背部神經痛。

◆肩頸伸展運動

將兩肩往上聳,盡量向耳垂方向靠近達到極限後維持五秒,然後放鬆肩膀自然垂下。注意當肩膀上下運動時,下巴要保持放鬆狀態。這種運動可有效舒緩頸肩部位肌肉之緊繃感,改善疲勞狀況。

◆肩臂伸展運動

雙手十指交握於頭頂上方,手臂向上直伸,掌心朝上,並將手臂微微用力往上撐直,直到感覺緊繃時維持姿勢五至十秒。這種運動可舒緩肩胛及上臂肌肉筋膜酸痛。

◆兩肩胛骨內收運動

雙手十指交握置於腦後,上半身與頭頸部保持自然挺直,雙手手肘微微用力向後伸,使兩邊的肩胛骨朝脊柱集中,同樣維持此狀態五至十秒。這種運動可強化肩胛骨內收的肌力。

有氧運動,要有尺度

前麵提到的體育運動也好,伸展運動也好,隻有達到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才能鍛煉心肺循環功能,提高人的體力、耐力,促進新陳代謝。那麼,考生在鍛煉時,應如何掌握有氧運動的尺度呢?

◆運動前預熱

活動關節韌帶,抻拉四肢、腰背肌肉。然後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

◆接近而不超過“靶心率”

靶心率為170減去年齡的數值。如果年齡是18歲,靶心率就是170-18=152(次/分)。在運動時,可隨時數一下脈搏,心率控製在152次/分以下,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當然這是指健康的考生,體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運動時的心率隻有120~130次/分,離靶心率相差甚遠,就說明還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鍛煉標準。

◆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包括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麵色微紅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限。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麵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煉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持續時間

一般健康的考生每次有氧運動時間不應少於20分鍾,可長至1~2小時,主要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而定。每周可進行3~5次有氧運動,次數太少難以達到鍛煉目的。

◆運動過後的不適感覺

一般人在運動之後,可有周身輕度不適、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覺,休息後很快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症狀明顯,感覺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兩天不能消失,這說明中間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這是無氧運動的後果,下次運動可就要減量了。

◆循序漸進

運動強度應從低強度向中等強度逐漸過渡;持續時間應逐漸加長;運動次數由少增多。以上這些都要在個人可適應的範圍內緩慢遞增,不要急於求成。體質虛弱或有慢性疾患的考生,更要掌握運動的尺度。最好在運動前去谘詢醫生,全麵查體,由醫生根據個人情況,開出具體的有氧運動處方,再依方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