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複習時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它不是指日後的衝天大誌,也不是指父母心中的願望。它不是遙遠的、模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具體的、明確的,經過當前努力很快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充分利用“座右銘”
對於考生來說,座右銘除了運用名人名言外,有時候,自己的一些話語反而具有獨特的激勵作用,甚至有些作用是名言警句所無法比擬的。比如在情緒低落、心灰意懶的時候,看一眼自己曾得的獎狀、優異的成績單,信心就會大大提高;當想自我放棄,不想多做努力時,隻要看一眼那曾經讓你無地自容的試卷,就會重新激起你的萬丈豪情全力投入到複習中去。
——揚長避短
其實,許多考生對多數複習內容毫無興趣,特別是那些乏味、枯燥的背誦。但是總有些是考生自己所感興趣的,比如自己喜歡某學科或某章節,這時可以將這些學科或章節內容作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對象。因此,如果在複習某科內容時感到厭煩或疲勞時,可暫時複習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目以代替當前的複習內容,這樣就仍然可以保持整個學習過程的精力高度集中了。
——培養興趣
在學習最感興趣的科目時,注意力就可以高度集中。注意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在大腦皮層活動的重要規律之一“神經過程的誘導律”作用下所形成的。人和動物一樣,在遇到一種刺激物時,都會在大腦皮層的某一區域發生一種興奮過程,而抑製其臨近部位的活動。興趣越大的事情,對人的刺激也就越大,越容易形成興奮,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反之亦然。
要培養學習興趣須激發成功動機。一般說來,考生的成功意識越強,對高考複習的願望越強烈,情緒越穩定,就越容易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考生隻要有了升學的決心和學習的動力,對複習就會發生興趣,注意力也就會集中,當然複習效果也會大大地提高。
——努力控製自己
實際上,每個考生都想好好複習,隻是由於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某些事物的幹擾。一聽到電視的聲音或者別人玩鬧的響聲,就控製不住自己,學不進去。那麼怎樣提高自我控製能力呢?
第一,要增強高考複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克服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要不斷反省自己上大學的意義,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切實理解目標的實現與勤奮學習之間的必然聯係。
第二,要有緊迫感。緊迫感能夠造成大腦的緊張和興奮,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考生可以采取倒記時的方法,在紙條上寫明高考日期,以時刻提醒自己,如此自己就不會鬆懈。
第三,通過習慣、毅力來克服複習時的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隻要一開始學習,就要集中精力、排除幹擾、專心致誌地複習,養成在學習時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保持愉快的心境
隻有心情平靜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在高考複習階段,盡量不要去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使自己有一個愉快的心境。即使自己的心情不好,也應該盡快想辦法調整過來,可以看一些喜劇片,或者找朋友聊一聊。
——勞逸結合
在有些考生看來,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好。其實,這是不符合心理規律的。心理學研究認為,當一個人無目的地被動地注意某種貧乏且單調的刺激時,注意力隻能保持幾十秒鍾;但是如果注意的是有意義的刺激,如某種充實的學習內容,其注意力可以保持半個小時。如果在學習之間有短暫的本息或變換學習內容,那麼人的注意力可以維持好幾個小時所以,考生在複習時就應該注意勞逸結合。俗話說,文武之道,講究的是一張一弛,弓拉得太滿了容易折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休息並不單純是指睡覺,在學習某科內容感到疲勞時,換另外一科學習,這其實也是一種信息。如學習英語一個小時後覺得疲勞、有點注意力不集中,那麼就可以改為複習數學,這種交替式學習也是一種休息,而且是積極的休息,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提高複習效果,但是,在連續學習3-4個小時後,就應該休息一會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