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性休息又稱積極性休息,如散步、打球和輕微的體力勞動等,也可以與他人聊天。
交替式休息是指將各種不同性質的學科交叉在一起來學習,如文、理科穿插複習,這樣,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不僅不會疲勞,而且還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確立學習動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當考生缺乏對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時,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感,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反之,當一個人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就會將學習看做是一種愉快的活動,不知苦,不知累,也就不會覺得疲勞了。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
研究證明,許多考生的學習疲勞感源於學習內容的偏多偏深。隻有當學習內容的數量和難度與考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時,考生才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當然也就不會產生疲勞了。
——科學安排學習時間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時間裏,學生的疲勞情況與學習效率是不同的。例如:上午的二、三節課為效率最高時期,而第四節課為疲勞顯著時期;一周中的周二、三、四為最佳學習日,周一和周五、周六為思想和精力渙散、情緒波動的時期。而另有研究表明,各學科的疲勞值也是不同的,數學和體育的疲勞值最大,其次是語文、史地、理化,再其次為音樂、美術、實驗技術等學科。因此,考生在複習時,各科學習時間的排列和搭配一定要科學合理,做到文理相間、抽象性為主的學科和形象性為主的學科交替、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交替、內容多的與內容少的學科交替,使神經活動得到調節,從而減輕大腦的疲勞程度。
——改善學習環境
改善現有的學習環境,對於減少不良生理反應,消除各種引起學習疲勞的環境誘因具有積極意義。考生在選擇環境時,光線不能妨礙視力,學習場所要安靜、整潔,桌椅要舒適等。
——進行合理的營養調配
營養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以下食品對緩解和消除學習疲勞大有裨益。
富含維生素B、C的食物
這類營養素能將人體疲勞時產生的代謝產物盡快地處理掉。富含維生素B、C的食物有柑橘、鮮棗、馬鈴薯、西紅柿、肉類、動物肝腎和乳類等。
堿性食物
疲勞是由於人體內環境偏酸而引起,多吃堿性食物能中和體內酸性環境,以致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堿性食物有柑橘、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
含咖啡因的食物
咖啡因能增加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促進腎上腺的分泌、興奮神經係統,有提神活血之效。含咖啡因的食物有茶葉、咖啡和巧克力等。
——進行科學的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能夠通過心理作用影響人們的情緒與行為,從而達到促進健康和消除疲勞的目的。
在消除學習疲勞的過程中,心理情緒因素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積極向上、樂觀愉快的情緒能加速消除疲勞,而憂愁、苦悶、抑鬱的情緒,卻會使疲勞消除過程大大延長。優美動人的音樂,不僅使人心情舒暢,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皮層,對神經係統也是一個良好的刺激。它能夠振奮考生的情緒,愉悅考生的心情,從而能改善和加強人的大腦皮層、邊緣係統和植物性神經的功能。
考生在學習的間隙或學習之後,可以通過聽音樂來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但是,所聽的音樂必須是“純粹音樂”,也就是沒有歌詞的優雅的音樂。如《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此外還可以選用圓舞曲如《蘭色的多瑙河》等等。音樂中如有文字的話,文字信息將進入大腦,結果會導致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另外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聽音樂時,不思考其他問題,必須是陶醉在音樂之中,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消除學習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