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太難的題目
複習調整目標是增進信心,逐步進入狀態。少做題,不做難題,不找新題。把幾套模擬試題反複做反複看,特別是做錯的題要認真分析。把錯誤記錄本拿出來,一科一科分析自己的錯誤,做到認真看,認真想。要花一定的時間看《考試說明》、看教材,避免大運動量,避免高、尖、難,多做些容易的題,防止過早地進入狀態。應把複習時間盡可能集中於自己的弱勢科目,遇到不明白的試題,就及時向同學或老師交流,以期解疑。考前調整期的安排要有計劃。考生調整期順利度過,高考一定會取得理想成績。
核桃仁大棗蒸餅
【用料】
麵粉500克,大棗30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100克。
【製作】
1.將麵粉發酵,擀成麵皮。
2.核桃仁去皮,研成細粉。
大棗燒爛後去核,與核桃仁粉、白糖混合均勻,鋪在兩層麵皮之間上鍋蒸熟後切成小塊即成。
【功效】
此餅具有健腦益智,寧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
如何調整身體狀態?
在考試中,由於考生極度緊張,致使出現頭腦空白,試題不難卻做不出的窘狀。
有一位考生這麼說:“就學習時間而言似乎已到了我的極限。我覺得平時學得還可以,大部分習題都能做對,但考試時卻不知怎麼搞的,會做的做不出來,不該錯的卻偏偏出錯,成績總是不理想,這使我緊張不安,甚至畏懼考試。”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考生沒有使自己處於最佳應試狀態,情緒過於緊張,無法充分集中精力,不能調控自己的內部心理狀態和外部操作活動,從而影響自己真實水平的發揮。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有的考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高考卻失敗;而一些成績雖一般的考生卻反而金榜題名了。這似乎不公平,於是有人把它歸因於運氣,其實應歸因於考試時的心理狀態。學生進入考場參加考試,情緒緊張是正常現象,它的產生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關鍵在於其強度適當。極低度的興奮和緊張,甚至對考試抱無所謂態度,這樣無法引起考生對考試內容的高度注意,作答速度緩慢;但緊張過度又會使考生對考試產生畏懼心理。心理學專家表示,中等程度的緊張對提高考試成績最為理想。那麼如何將緊張程度調控到中等水平,維持最佳應試狀態呢?
——保持充足的睡眠
有些考生為抓緊時間多學知識,剝奪部分睡眠時間,這是一種極其愚蠢的做法。睡眠可消除疲勞,防止大腦因活動過度而產生抑製,而且可以為新陳代謝補充營養,使人集中注意力,增加記憶效率,思維反應敏捷,想象力豐富。因此,在緊張複習之餘,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在複習考試階段考生必須睡足八小時。
曾有這樣一位考生,活潑聰明,學習刻苦,平時學習成績較好,家長、教師對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考試時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於是在臨考前不切實際地給他加壓,使他每天晚上12點半左右才能上床睡眠,早晨6點半又得起床讀書。一個階段過後,該生的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試卷上的全部內容,家長很是著急。
上麵這位考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他的反應、思維速度變慢了,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了。侵占睡眠時間,在疲勞狀態下學習,大腦皮層某些部位由於長時間工作超出限度而難以正常工作。換句話說,在他學習時,大腦並非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可能某些部位已經“睡著了”,不能工作了。這樣勢必影響學習效率,本來已經掌握的內容難以在短時間內反映出來,或者根本就束手無策。經常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形成了不良的習慣,那麼他到考試時也處於這種狀態,這必然會影響他的答題效果。
睡眠充足的考生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內,大腦能發揮作用的各部位均能全力投入到考試之中,可是該考生的大腦有部分處於“睡眠”狀態而無法發揮作用。這樣是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的,影響學習效率。因此在這種不遵循生理規律的“意誌”和壓力驅動下所進行的疲勞戰不可能帶來好的學習結果,相反因為消耗了大量寶貴的心理能量而隻能得不償失。
——保證充分的營養
營養是一個生長發育和從事各種活動的主要能源。營養不良,會影響大腦機能的正常運轉,嚴重的會出現頭昏眼花、注意力渙散、思維反應遲緩等症狀,降低工作效率。複習考試是一項極其複雜的腦力活動,更需要攝入充足合理的營養供給大腦。“頭懸梁,錐刺骨”強調了意誌在學習中的作用,但卻違背了學習的生理規律,所以在複習考試時不宜提倡。
——進行適量體育運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必須進行休息,或者是靜止性休息如睡眠,或者是活動性休息如體育鍛煉。休息既可以防止疲勞,又可以消除疲勞。而對於主要從事腦力活動的考生來說,體育運動對解除疲勞作用很大。通過體育鍛煉,人體不斷分解、消耗原有能量,而合成、再生新能量,增強人體各大係統的功能,提高反應靈活性,增強效率和考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