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課 情商:改變命運的無敵力量(2 / 3)

每個人都可能會在某一方麵出現一些失誤,麵對自己的失誤,大可不必將其時刻掛在心頭,因為這樣會逐漸形成消極情緒。對於那些小失誤,不妨由它去吧,把消極情緒丟掉,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生活,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一切都那麼美好。當然了,排解消極情緒也是需要方法的,因為畢竟大多數人不是駕馭自己情緒的高手。下麵是心理專家給我們提供的幾個方法,不妨試試看。

1轉移注意力

一旦感覺自己火氣上湧了,馬上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去做些其他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這是一個緩解情緒的好辦法。倘若怒氣無法一下子消逝,不妨去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或是找個情投意合的朋友下下棋、散散步等,這樣,緊張的情緒也會鬆弛下來。

2.宣泄

適時地宣泄情緒,會更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當有不愉快的事情或委屈出現時,千萬不要壓在心底,找來知心朋友或是親人訴說一番,或是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這種發泄可以將內心的憂鬱釋放出來,使人感到輕鬆愉悅。

3.自我安慰

當我們在因追求某個理想而無法實現時,心中的失落是難免的,這個時候,安慰不可少,他人的安慰固然重要,自我安慰更是不可小看。要減少內心的失望,就需要我們來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安慰自己,有時候真的需要一點“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小智慧,一點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不要一味自責,適當地安慰一下自己吧,哪怕別人說你是一種“酸葡萄心理”。

4.語言提示

語言具有神奇的魔力,在情緒激動時,自言自語也是個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輕聲對自己說“要冷靜”、“不可發火”、“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響”等,這些語言看似輕微,但實際上卻可以抑製自己的情緒。另外,在清楚自己的弱點的情況下,也可以預先寫上有針對性的語言,諸如“製怒”、“鎮定”、“三思”等條幅置於案頭或掛在牆上。

5.自我暗示

沒有誰比你本人更了解你自己。因此,當你即將麵對某種場合時,首先要根據以往的經驗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如果有這種可能,則要事先進行一下積極的自我暗示,給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6.愉快回憶法

時常回憶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些令人愉快的事情,比如一次令人心曠神怡的旅行,一次令人歡呼雀躍的成功等。回憶的情景和事情要根據正在麵對或即將麵對的情景和事情而定。對一次與眼前不愉快的體驗相關的愉快體驗,會使眼前的不快大大減輕。

7.環境轉換

情緒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下時,要趕緊提醒自己換一個環境。暫時離開激起情緒的環境和相關的人、物,會使人的情緒在最短的時間內恢複正常。

8.以幽默化解緊張

幽默無論是對於人的生活還是工作,都起著積極的作用,當你即將情緒失控時,拿出你的幽默來,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或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將自己的情緒以另一種方式宣泄出去。

9.推理比較

冷靜地剖析困難的各個方麵,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進行客觀的比較,並在比較中尋找成功的突破點,堅定信心,從而將畏懼情緒排除。

10.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業中

當你因不受重用、身處逆境或被人瞧不起而感到苦悶低落時,不妨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某一項你感興趣的工作和事業中,通過自己被認可、被肯定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從而使自己原本被壓抑的情緒得到升華。

11.認識社會,保持達觀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圓滿的事情總是少數,能夠領悟到這一點,我們就會以達觀的心態來麵對生活或工作中的不順心,克服悲觀、低落甚至厭世的情緒。

12.以成功者為榜樣

要多結交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多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在一種積極的環境中呆久了,自己的情緒也會被感染。健康的心理能夠讓我們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

成功課堂

消極的思想會使人的內心變得沉寂畏縮,熱情被壓抑在心中,不再信心十足,自怨自艾的情緒總是占據上風,這樣的人當然不可能成就什麼大事了!因此,我們要時刻審視自己,一旦發現自己有消極情緒的苗頭,就要及時將其消除,以積極的情緒來激勵自己,從而使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自由地飛翔。

6.學會控製憤怒

一個男孩愛發脾氣,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你發怒的時候,就釘一顆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釘的釘子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釘子容易。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了。

父親又告訴他說:“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時間一天天過去,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複到從前的樣子了。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也會留下疤痕。如果你捅了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都將永遠存在。那種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確實,人們發怒時的言行給別人造成的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聖經》中的箴言告訴人們:不輕易發怒的人,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人,大顯愚妄。

研究表明,最後失去控製、大發雷霆的人,通常都經曆了連續的情緒累積過程。每一個拒絕、侮辱或無禮的舉止,都會給人留下激發憤怒的殘留物。

這些殘留物不斷積澱,會導致急躁狀態不斷上升,直到失去“最後一根稻草”,個人對情緒的控製完全喪失,出現勃然大怒為止。在這個過程中,除非內心控製的大門快速地被關上,否則,這種狂怒極易造成暴力和傷害。

人的憤怒情緒可以從輕微的煩躁不安到嚴重的咆哮發怒,亂摔東西,甚至喪失理智。久而久之,如果成為一種習慣反應,就會變成侵襲人際關係的癌症。

心理學認為,生氣是一種不良情緒,是消極的心境,它會使人悶悶不樂,低沉陰鬱,進而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

有關醫學資料表明,憤怒會導致高血壓、胃潰瘍、失眠等,據統計,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同病毒一樣,憤怒是人體中的一種心理病毒,會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可見憤怒對人的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憤怒是人的情緒中可怕的暴君,與單槍匹馬的理性抗衡,感性與理性對心理的影響相反,人的激情遠勝於理性,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控製我們的情緒。不能生氣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聰明人。憤怒行為會傷害他人,也會傷害自己,一個人必須會控製憤怒的情緒。

戈曼先生在超市購物時同別人發生了爭執,明明是對方的不對,戈曼反被責怪。要是在以前,他早就反擊了。這次他突然想起:不要因為敵人燃起了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燒死。他握得緊緊的拳頭鬆開了。晚上吃飯的時候,他還好好犒勞了一下自己,不是因為戰勝了別人,而是因為戰勝了自己。

一般來說,憤怒基於責備。一旦陷入責備的對抗中,憤怒就會接踵而至,就像黑夜緊隨白天那樣自然。為了避免陷入這一困境中,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為它找到一條建設性的出路,而這一出路隻有運用情緒智力才能實現。

研究表明,對刺激物的控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處世態度。憤怒對於人的情緒具有巨大的刺激性,但是,憤怒可以被有效地控製。

發怒源於內心的憤怒,一個心智健全的人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怒,總有原因和針對性。這個原因在易怒者眼中是不可忍受的導火索,但在另一些人看來,則會被認為不必或不屑為之動氣。富蘭克林曾說過:“任何人生氣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一個老板對下屬發火,原因是下屬工作失誤。這位下屬不敢對老板生氣,回家後對妻子亂發脾氣。妻子沒辦法,隻好對兒子發脾氣。兒子又對貓發脾氣。這一連串的行動中,隻有老板對下屬發脾氣是有些緣由的,其他則都是無中生有。所以,在發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下,發怒的對象和理由是否合適,方法是否適當,這樣你發怒的次數就會減少90%。

成功課堂

製怒的技巧是:當怒火中燒時,立即放鬆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輕”,避免正麵衝突。當怒氣稍降時,對剛才的激怒情境進行客觀評價,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責任,惱怒有沒有必要。

7.學會釋放壓力

現代社會,人們要麵臨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對手的挑戰,同事的競爭,工作環境的變化,家庭和子女教育中的問題等,這些都像大山一樣壓得人即將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懂得適時地釋放壓力,必然會給精神帶來巨大的創傷。

當然了,正常的壓力對一個人獲得成功是有益的,正像人們所說的:“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不過,萬事過猶不及,一旦壓力達到極限卻又不能及時釋放,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就工作而言,壓力過大會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對個人而言,壓力過大會使身心嚴重受損,更有甚者還會患上精神疾病。因此,不少大公司都很重視員工的壓力問題。比如在日本,一些公司會專門為員工設立“出氣室”,如果有誰在工作中遭受了“委屈”,或者是他們對工作中的某一件事某一個人有強烈的不滿,都可以在這裏將滿腔憤怒發泄出來。這樣,到了第二天,他們就會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的確,壓力對人的身心會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但是它卻永遠不會消失,壓力就像空氣一樣,時刻縈繞在我們四周。但是,過多的承擔壓力會讓人心力交瘁。因此,對於壓力,我們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在習慣承受壓力的同時,更要學會自我減壓。否則,壓力積累過多而從不釋放,就必定會在某一天以巨大的威力爆發出來。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自我釋放壓力的習慣。自我減壓其實是一種自我心理調試的過程。緩解生活的種種壓力,到底以哪種方式為佳呢?下邊幾個小細節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1學會說“不”

當被別人要求或請求你做某事的時候,你如果不願意做,或者是感到壓力太大,或者你確定他人的請求有些過分,不妨直接拒絕對方。學會說“不”,才能使自己擺脫對方給你的壓力,才能沒有被強迫和無奈的情緒。

2說出自己想說的

有想法就要表達出來,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樣做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但是,如果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泄,人就會鬱悶、沉默、嘮叨、抱怨、指責或誹謗,這樣一來,可能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而這種行為不僅對自身的健康有害,而且還會影響到人際關係。

3.學會放棄

向古人學習“舍得”間的智慧。要知道,“舍”在先,“得”在後,有“舍”才能有“得”,或者說隻有“舍”才可能“得”。如果“一點都不肯舍”或是“樣樣都想得”,勢必會事與願違,甚至可能一無所獲。

4.學會說“算了”

對於一些事情,當你經過一番努力後卻發現無法改變,那就不要固執了,接受它吧,說句“算了”,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5.學會說“沒什麼”

無論發生什麼事,就算是天塌下來,都應對自己說:“這也沒什麼!”因為,積極樂觀的情緒是解決所有問題和戰勝所有困難的第一步。

6.學會說“會過去的”

無論有天大的災難發生,我們都應該打起精神對自己說:“這會過去的。”不管雨下得多麼大,也不管它連續下多少天,你都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自然界如此,我們的生活亦如此,沒有誰會永遠生活在陰霾中。

7.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能吃苦受累,肩上的擔子再重都不能把他壓垮,眼前的困難再大也無法把他嚇倒,但是隻有一點,他不能承受一點別人給自己的委屈和冤枉,而這一點恰恰是由於別人的錯誤給他帶來的傷害。如果因為這一點而生氣,那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顯然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再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隻需一笑了之,根本不必把它當回事。另外,我們還要學會讓傷害到此為止。當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後,不要冤枉別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別人。因為,傷害就像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在你傷害別人的同時,你也同樣會被傷害。

其實,減壓的方法還有很多種,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方式。關鍵是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大可不必循規蹈矩。

成功課堂

對於壓力,我們不必談“壓”色變,因為適當的壓力也不是壞事,它可以刺激我們采取行動,進行自我挑戰,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自己認為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因此,可以有壓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及時緩解,不要讓壓力越積越多、越積越大,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因壓力過大而垮掉。

8.不要為小事生氣

人活在世上隻有短短幾十年,不要浪費很多時間去為一些很快就會忘卻的小事而煩惱。

我們一般都能很勇敢地麵對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機,卻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垂頭喪氣。

心理學家認為,“小事”如果發生在夫妻生活裏,會造成“世界上半數的傷心事”。芝加哥的約瑟夫·沙巴士法官在仲裁了四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後說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滿,最基本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小事。”

吉布林和他舅舅打了維爾蒙有史以來最有名的一場官司。吉布林娶了一個維爾蒙的女子,在布拉陀布造了一所漂亮房子,準備在那兒安度餘生。他的舅舅比提·巴裏斯特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們倆一起工作,一起遊戲。

後來,吉布林從巴裏斯特那裏買了一點地,事先商量好巴裏斯特可以每季度在那塊地上割草。一天,巴裏斯特發現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開出了一個花園,他生起氣來,暴跳如雷。吉布林也反唇相譏,弄得維爾蒙烏雲籠罩。

幾天後,吉布林騎自行車出去玩時,被巴裏斯特的馬車撞倒在地上。於是吉布林告了官,巴裏斯特被抓了起來。接下去是一場很熱鬧的官司,結果使吉布林攜妻永遠地離開了美國的家。而這一切,隻不過是為了一件很小的事。

實際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煩惱,隻要把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讓你有一個新的、開心點的看法。作家荷馬·克羅伊說:“過去我在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照明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了。後來,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旺時的響聲後,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和照明燈的響聲一樣,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回來後我告誡自己: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很好聽,照明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音。結果,頭幾天我還注意它的聲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記了它。”

成功課堂

英國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經說過:“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對這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國作家莫魯瓦做過下麵的解釋:“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忘卻許多不愉快的經曆。我們常常為一些不令人注意、因而也是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幹擾而失去理智。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試問時過境遷,有誰還會對這些瑣事感興趣呢?不,我們不能這樣生活。我們應當把我們的生命貢獻給有價值的事業和崇高的感情。隻有這種事業和感情才會為後人一代代繼承下去。要知道,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9.做出聰明的選擇

生活本身就是由一個選擇接著又一個選擇組成的。情緒亦然,你可以選擇以積極的情緒麵對眼前的一切,也可以選擇以消極的情緒來麵對。而前者會讓人收獲幸福與快樂,後者卻會讓人更加消極。

邁克爾是那種讓你愛極生恨的家夥,他心情永遠都那麼愉快,總有些積極奮進的話要講。若有人問他最近怎麼樣,他會回答:“要是再好些,我就成孿生子了!”他天生就是一個令人奮進的因子。

如果有職員某天很不順心,邁克爾將告訴他應該怎樣看待境遇的積極麵。他的這種方式確實讓周圍的人很好奇。當別人問及他怎麼做到每天都如此積極樂觀時,邁克爾回答道:“每天早上醒來後我都會對自己說:‘邁克爾,今天你有兩種選擇,可以選擇好心情,也可以選擇壞心情。’我選擇了好心情。每次發生不開心的事情時,我有權選擇是成為犧牲品還是從中汲取教訓。我選擇後者。每次有人來找我訴苦,我可以接受他們的抱怨,也可以向其指出生活的積極麵。我選擇後者。”

提問者也認為這樣很有道理,但是卻認為長期那樣做非常不容易。

“其實容易得很,”邁克爾說,“生活充滿了選擇。當你去除所有烏七八糟的東西後,每種情形都是一種選擇。怎樣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境遇,別人會對你的情緒產生怎樣的影響,你的心情是否愉快等,都由你自己去選擇。簡而言之,怎樣生活由你自己去選擇。”

邁克爾的確能夠選擇自己以怎樣的情緒麵對生活,但是卻無法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幾年後,他遭遇了一場惡性事故,從一座60英尺(1英尺=03048米)高〖JP的通信塔上摔了下來。

曆時18個小時的手術後,經過幾個星期的精心護理,他出院了,但背部還有金屬支架。事故發生半年後,偶遇的朋友問他近況時,他開朗地說:“若我還能再好些,我就是孿生子了。想看一下我的傷疤嗎?”朋友沒有看他的傷疤,隻是問了一些關於事故發生時他的一些想法。

“我最先想到的是快要出生的女兒,”邁克爾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想起自己可以選擇活著或死去。我選擇了活下來。”朋友問他:“難道你沒害怕嗎?當時你是不是失去知覺了?”邁克爾繼續說道:“那些護理人員太偉大了。他們一直告訴我說我會好起來的。可是當他們把我推進手術室時,我看到這些醫護人員的表情,我的確害怕極了。從他們的眼中我讀到:‘這個人必死無疑。’我知道我必須得行動了。”朋友又問:“你怎麼做的?”“有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護士高聲地喊著問我問題,”邁克爾說,“她問我對什麼過敏。‘是的,’我說。醫生和護士都停下來等著我的回答。我深吸一口氣大喊道,‘地心引力。’他們笑了。爾後我對他們說,‘我選擇活下來。讓他們把死人當活人醫。’”

邁克爾活了下來,多虧那些醫術高超的醫護人員,當然也因為他那種令人驚異的態度。從邁克爾身上,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生活充滿了選擇,而那個選擇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成功課堂

遭遇厄運時,你選擇逃避還是麵對?困難來臨時,你選擇退縮還是迎上?痛苦襲來時,你選擇悲觀歎氣還是微笑麵對?危及生命時,你選擇坐以待斃還是積極求生?人生就是這樣的單項選擇題,你選擇什麼樣的答案,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10.讓自己的心靈休假

一個發條上得十足的表不會走得很久,一輛速度經常達到極限的車很可能會壞,一根繃得過緊的琴弦往往容易斷,一個心情煩躁、緊張、鬱悶的人容易生病。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馬斯·庫克船長曾經在他的日記裏記錄了一次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