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正率領船隊航行在大西洋上,浩瀚無垠的海麵上空出現了龐大的鳥群。數以萬計的海鳥在天空中久久地盤旋,並不斷發出震耳欲聾的鳴叫。
更奇怪的是,許多鳥在耗盡了全部體力後,義無反顧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麵上不斷激起陣陣水花……
事實上,庫克船長並非是這一悲壯場麵的唯一見證者。在他之前,很多經常在那個海域捕魚的漁民也被同樣的景象所震懾。
鳥類學家們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奇怪,在長期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來自不同方向的候鳥會在大西洋中的這一地點會合,但他們一直沒有搞清楚,那些鳥兒為何會一隻接一隻心甘情願地投身大海。
這個謎團終於在20世紀中期被解開了。
原來,海鳥們葬身的地方很久以前曾經是個小島。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們來說,這個小島是它們遷徙途中的一個落腳點,一個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島”,一個在它們極度疲倦的時候可以棲息身心的地方。
然而,在一次地震中,這個無名小島沉入大海,永遠地消失了。
遷徙途中的候鳥們依然一如既往地飛到這裏,希望在這裏能夠稍做休整,擺脫長途跋涉帶來的滿身疲憊,積蓄力量開始新的征程。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它們卻再也無法找到它們寄予希望的那個小島了。早已筋疲力盡的鳥兒們隻能無奈地在“安全島”上空盤旋、鳴叫,盼望著奇跡的出現。
當它們終於失望的時候,全身最後的一點力氣也已經耗費殆盡,隻能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汪洋大海中的點點白浪,營造出一個個瞬息即逝的“小島”。
同樣,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在人生漫長的“遷徙”旅途中,每個人都有身心疲憊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憩息身心的地方。適當的時候你是否讓自己的心靈稍做放鬆?是否擁有一個可讓自己喘上一口氣、稍做休整的“小島”?
給心靈鬆鬆綁,不要像那些海鳥,等到自己筋疲力盡的時候,隻會一頭栽進大海。
明智的人懂得放鬆自己,懂得調適自己的心靈,以一種愉快的心態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當然,獲得心靈平靜的首要方法便是洗滌你的心靈,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你想讓心靈減負,每一天,你必須盡力去清除困擾你心靈的情緒渣滓,不使它們控製你的心靈。
相信你以往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把所有的煩惱向你要好的朋友傾訴時,你會感到心裏舒暢無比。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艘開往檀香山的輪船上做過一次心理改造實驗。他建議一些心煩氣躁的人到船尾去,設想已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都丟進大海中,並且想象自己的煩惱事正淹沒在白浪滔滔的大海裏。
後來,有一位乘客來告訴他說:“我照著你所建議的方法去做後,發覺我的心裏真是舒暢無比。我打算以後每天晚上都到船尾去,然後把我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往下丟,直到我全身不再有煩惱為止。”
這件事正好契合了一句話: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時,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都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從昨天的風雨裏走過來,人身上難免會沾染一些塵土和黴氣,心頭多少會留下一些消極的情緒,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
但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情緒包袱,不斷地焦躁、憤懣、後悔,隻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不快統統忘記,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使消極情緒成為明天的包袱。
成功課堂
善用表的人不會把發條上得過緊,善駕車的人不會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不會把琴弦繃得過緊,聰明的人總會適時地為自己的心靈放假。
11.擺脫擾人的哀愁
人們在麵對悲哀和憂愁時,往往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第一種態度是沉溺在哀愁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擁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一般性格比較內向,生活態度消極,即便是一點小小的挫折也會感覺像世界末日一樣,這樣一來就會作繭自縛,喪失了麵對現實的勇氣。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人會因為痛苦而無法釋懷,因此,幸福是不會與他們結緣的。第二種態度與第一種態度恰恰相反,就是不沉浸於痛苦之中。擁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很快就會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給自己尋找生活的樂趣。這種人一般性格外向,生活態度比較積極,他們不會輕易被苦惱征服。因此,第二種人比第一種人會活得更幸福一些。
如此看來,我們要有第二種人的心理狀態,而這也是一般人的見識。但是,在莊子看來,他並不認為隻要保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就一定能夠得到幸福。那麼,莊子獲得幸福的法門又是什麼呢?
樂觀積極的性格的確可以讓人更快地走出生活的陰影。但是,莊子認為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幸福的原因在於,這種性格的人雖然快樂,但是同樣沒有真正“擺脫那些哀愁”。悲傷消極的人也好,樂觀積極的人也罷,他們心中的哀愁都沒有被真正地忘記。隻不過兩者相比較而言,樂觀積極的人比悲傷消極的人隱藏哀愁的本領更高而已。他們隻是暫時把哀愁藏在自己心靈的一隅,不會讓它們輕易跑出來。然而,哀愁是無形的,就像空氣一樣,是藏不住的。一旦那些樂觀的人發作起來,會更難以控製。所以在莊子眼裏,樂觀積極並不是獲得幸福的真正辦法。
既然莊子認為即便是性格外向的人也沒有忘記哀愁,那麼,很顯然,他認為人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須擺脫哀愁。在《莊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莊子的妻子去世後,他的好朋友惠施去吊喪,但是,他卻看見莊子正蹲在地上,手中拿著一個盆子,一邊拍打還一邊大聲歌唱,看起來十分開心。見到此景,惠施很不理解,就問莊子說:“你妻子死了,你不悲傷,反而在這裏歌唱,你不感覺自己很過分嗎?”聽到好友的責怪,莊子說:“我妻子剛死的時候,我也的確是很悲痛的。不過,後來我想了想,我妻子的生命原本是沒有的,甚至連身體和氣息都是不存在的。最初的時候,我妻子的生命是在一片雜亂荒蕪之中形成的,而現在這個生命突然又回到了天地間那片雜亂荒蕪之中,這是很順乎自然的!我妻子重新回到了天地之間去居住,我卻在這裏號啕大哭,那才是不明事理呢。因此,我才在這裏放聲高歌,這是在慶祝我妻子回歸天地呀!”
所以,莊子所說的擺脫哀愁的方法就是:把那些哀愁之事看成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就不會為此而難過了。這就好比小孩子看見外麵下雨就會不高興,因為雨會阻礙他們出去玩,但是大人看見下雨就不會像小孩子一樣不高興,因為大人們懂得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且雨後肯定會天晴。正是因為大人把天氣變化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於是就不再糾纏一時的晴雨,這樣就不會因下雨帶來的麻煩而自尋煩惱。
成功課堂
一個人要想從哀愁中走出來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需要的就是理解這些哀愁產生的根源。隻要明白了自己內心中的哀愁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跟它較勁是糾纏不清的,就沒有必要去理論什麼,隻有這樣,你才能很快地忘卻哀愁。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莊子的鼓盆而歌似乎是不合情理的。其實,莊子隻不過是在告訴大家,不要讓哀愁成為我們的負累,要想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擺脫哀愁。
12走出無止境的擔心
人生無常,令人焦慮、恐慌。麵對時刻都在變幻的世界,許多人都有一種無力感,太多的事情讓我們擔心了,而這種無止境的擔心會慢慢把自己逼到死角。
有一位曾經樂天知命的母親得了焦慮症,她的女兒說母親現在變得非常神經質,總是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又擔心那個。她舉了三個例子:
有一天,媽媽獨自一人開車去買東西,她把車停在停車場,然後到百貨公司去采購。等她帶著大包小包東西出來,走到停車場的時候,見到幾位警察等在她的車子旁邊。她慌了,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慌亂之下,腦袋竟然一片空白,愣了好半天,才想起打電話給自己的女兒。
“我是媽媽啊!現在在××百貨公司的停車場,你趕快來!有好多警察圍住了我的車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你趕快來啊!”媽媽焦急地對著電話喊。
女兒正在開會,聽到媽媽的聲音已經變得顫抖,立刻對所有開會的同事道了歉,向總經理請了半天假,朝著不遠的百貨公司停車場急駛而去。當女兒趕到的時候,發現媽媽臉色發白,神情緊張。
女兒陪媽媽走到自己的車子旁邊,氣喘籲籲地問那幾位警察:
“警察先生,發生了什麼事嗎?”
幾位警察愣了一下,其中一位說:“會發生什麼事?警察也得有個地方站一站啊!”
第二次發生在家裏。女兒夫婦剛有了個女兒,父母都非常開心,每天樂嗬嗬地含飴弄孫。
不滿周歲的小孩子手指甲特別薄,就像刀片一樣,把外公的臉上抓得傷痕累累。
“天哪!你的臉怎麼給抓成了這樣!”母親看到自己丈夫的臉叫了起來。
“那有什麼辦法!我要出門了。”父親輕描淡寫地說。
可是母親可沒有因此罷休,她把外孫女抱過來貼在丈夫臉上說:“快,咬外公!”
外孫女剛長了幾顆牙,恰是見了什麼東西都咬的時候,一張口,就在外公臉上咬了個齒痕。
丈夫不明所以,問妻子這是做什麼,妻子理直氣壯地答道:“哼!我可不能讓人以為我欺負你,壞了我的名聲!如果有人問,你就讓他看看這個小牙痕。”
還有一次,母親感染了流行性感冒住院,她躺在病床上沮喪地對家人說:“我……我可能不行了!”
原來母親發現醫生在自己的病曆上畫了一個驚歎號,她認為自己肯定是得了絕症。女兒無奈隻好去找來護士,當著母親的麵問她:“護士小姐,我媽說,她看到醫生在病曆表上畫了個大驚歎號?”
護士回答:“是啊!那是指要打點滴,怎麼啦?”
這位母親從樂天知命變成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恐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煩惱。人生的“無常”有些來自環境的變化,有些來自本身疏於管理。凡是我們事先預料不到的都稱做變量,凡是由平順突然走逆的都是無常。
人生無常、時起變量,所以引起我們焦慮、恐慌。這點在醫院裏就可看得出來,世界各地高血壓、心髒病、胃病、心理疾病等病患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病症多半都和自身的情緒、壓力相關。也許你也像大家一樣,或多或少有這方麵的問題,現在你需要了解治病要治療它的根源,它的根源就是“頭腦”。
焦慮、恐慌的天敵是你的自信,一旦你懂得怎麼思考,知道怎麼運用的時候,你就有了自信,這個時候你就能夠掌控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完全交給命運。就像下麵故事中的鬆鼠夫婦:
“睡覺吧,別再想了,明天還是一樣能過去的。”鬆鼠妻子勸慰丈夫說。鬆鼠丈夫輾轉反側,一直沒有入睡。
“你說,我能不急嗎?”鬆鼠丈夫滿麵愁容,“為了辦我們的堅果加工廠,我向鄰居鬆鼠苦苦相求,好不容易才借了一筆錢,眼看明天就要還錢了。可是,我們的加工食品還沒有出廠呢,我拿什麼還啊!那個鄰居愛錢如命,催得比什麼都緊,明天可怎麼過啊?”說完又歎了一口氣。
鬆鼠妻子說:“睡吧,到了明天自然會有辦法的。”
“可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丈夫抱著頭悶聲悶氣地說。
鬆鼠妻子忍無可忍,她跳出樹洞,對著鄰居高喊:“我丈夫明天可是沒有錢還你們的!”
她又回到床上,對丈夫說:“我想現在是他們睡不著了!”
不一會兒,鬆鼠丈夫就睡著了。
鬆鼠妻子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她早就明白,隻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就會發現別人比自己更煩惱。擔心不會讓現實有任何改變,與其無止境地擔心下去,不如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生活才不會那麼累!
成功課堂
生活原本應該是輕鬆的,但是之所以有很多人存在揮之不去的煩惱,不是因為這個世界快樂太少,而是因為我們在庸人自擾。
13.丟棄自卑情緒
懷有自卑情緒的人,遇事總是認為“我不行”、“這事我幹不了”、“這個工作超過了我的能力範圍”……其實,他還沒有試一試就給自己判了“死刑”。而實際上,隻要他專注努力,他是能幹好這件事的。認為別人都比自己強,自己處處不如人,這是一種病態的自卑心理。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這種心理是非常有害的。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去尋找。”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他領來了許多人,然而,蘇格拉底都沒看上。
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蘇格拉底已經病入膏肓了,他拉著那位助手的手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找遍城鄉各地,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還是沒有找到。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蘇格拉底的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讓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眼睛,“本來,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
當受到外界壓力或不被外界承認的時候,比如談判時別人故意指出你一些很不重要的缺點,在公司裏有人對你冷嘲熱諷,你是否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呢?我們一次次地問自己:“我可以嗎?”然而每問一次都隻會讓自己更加不確定。
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的看法的影響。不要把自己想成一個失敗者,而要盡量把自己當成一個贏家。人生來沒有什麼局限,無論男人或女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那就是自信。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獲得諾貝爾獎但拒絕領獎的薩特說:“一個人想成為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想贏,但是認為自己沒有實力,那麼你就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麼你就一定會失敗。
喬治想成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他注意觀察他的一些老師,並注意到,這些老師全都有學士學位。喬治認為,因為自己沒有學士學位,無法成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有人給過他幾次實習的機會,但他都拒絕了,因為他自覺不夠資格。他錯過了很多磨煉自己技巧的機會,因為他決定要先拿到學位。可是,後來他才了解到,實踐經驗對他的履曆來說是一項很有價值的資產。了解自己對某件事是否夠資格,是不是可以做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嚐試。
成功課堂
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要高高地抬起頭,走路要腳步生風。隻有這樣,你才會活得開心,活得順利,你的人生才會充滿良好的情緒和不錯的感覺。克服自卑,也是控製、調節情緒,提高氣質技巧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不能老是在給自己限定的區域內徘徊疑慮,告訴自己,當你下次再問自己“我可以嗎”時,請一定把那個“嗎”字去掉!
14.在自我賞識中肯定自我
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隻是一顆星星;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隻是一株小草;也許你想成為大海,可你卻隻是一條小河……於是,自卑便會籠罩著你。你總以為這是命運在捉弄你。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自怨自艾,你的生活和你所欣賞的人的生活一樣,也有陽光,也有空氣,也有寒來暑往,也有悲歡離合,也有艱難困苦……甚至你可能擁有別人未曾見過的一株草,別人未曾聽過的一陣蟲鳴……做星星也照樣發熱發光;做小草也一樣裝點希望……偉人總是少數,平凡並不可悲,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生活就有陽光。
一個小男孩頭戴球帽,手拿球棒與棒球,全副武裝地走到自家後院。
“我是世上最偉大的擊球手。”他自信地說完,便把球扔到空中,然後用力揮棒,卻打空了。不過他毫不氣餒,把球從地上拾起來,又往空中一扔,然後大喊:“我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擊球手!”他再次揮棒,結果仍然落空。小男孩愣住了,大概過了十分鍾的時間,他又仔細地對球棒與棒球進行了一番檢查,然後再一次把球扔向空中,這次他仍告訴自己:“我是最傑出的擊球手。”可是第三次的嚐試依然以失敗告終。
在這種情況下,誰忍心看到一個自信的孩子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傷害後的麵容?各位,不必這樣,你根本看不到你想象的那一幕。因為這個男孩子在第三次失敗後沉思了片刻,突然從地上高高跳起,“原來我是一流的投球手!”他興奮地說。
小男孩勇於嚐試,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使自己信心十足,盡管他一次都沒有成功,但是他卻毫無失落感,也沒有一蹶不振,他不抱怨、不傷心,反而能從另一種角度來“欣賞自己”。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習慣自怨自艾、自我批判,他們常說的是“我身材矮小”,“我能力不高”,“我總做不好事”……而不會像那個打棒球的小男孩一樣換個角度來欣賞自己。倘若你總是在斤斤計較自己的平凡,總是在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失敗,這樣你就會每天為自己的想法找證據,結果就是你越來越覺得自己平凡、渺小,處處不如人。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我們也有比別人優越的地方,大可不必自貶身價。
倘若一個人自己都無法欣賞自己,看不起自己,那麼,這個人還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欣賞呢?這樣的人何來自強、自信、自愛、自省呢?也許你曾埋怨自己沒有出身名門,也許你曾為命運的波折而苦惱,也許你曾為經曆的坎坷而歎惋,可是,你有沒有真正正視過自己呢?
在生活的強者麵前,出身不過是一種符號,它同成功毫無瓜葛,隻有弱者才對此斤斤計較。而命運本身就不是一碗放平的水,又豈能無憂無慮、平靜無波?生命的激流中倘若沒有頑石的阻擋,我們怎麼會看到那美麗的浪花呢?
成功課堂
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隻顧奔波,風塵滿麵步履匆匆,眼裏看到的總是別人的美好,卻忽視了對自己的欣賞。命運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會給別人太多,也不會給你太少。多欣賞自己,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同別人一樣有那麼多的優點,甚至有別人沒有的優點。對自己的賞識與肯定會讓生活變得輕鬆而美好,會讓人生幸福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