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課 口才:出類拔萃的催化劑(1 / 3)

語言交流不僅是生活中的必需,更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先決條件之一。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技巧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整體素質的不可或缺的標準。擁有好口才的人,不僅家庭幸福,為人處世輕鬆愉快,事業也會蒸蒸日上。雖然口才不是決定人成敗的最根本的因素,但是有能力又有好口才的人如虎添翼,成功的希望會更大一些。〖MZ)〖HK〖HT〖XCX.EPS;P

1.拯救自己從溝通開始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曾有一個關於交換蘋果和交換思想的非常有名的比喻。他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後還是每個人隻有一個蘋果,可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相互交換後每個人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需要溝通。人與人的思想需要碰撞出火花,隻有思想的碰撞,才能使人擺脫原有視野的束縛,進入更加自由的思想天堂,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質變,產生出更多更新的思想。而這種溝通的關鍵載體就是語言。

現代社會,相互協作顯得尤為重要,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毫無出路。社會是這樣,個人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會說話的人往往能夠把很普通的話題講得引人入勝;相反,不善言談的人,就算他講話的內容非常好,由於不善表達,也會讓人聽起來索然無味。有些建議,口才好的人一說就會通過;而那些口才不好的人卻連訴說的對象都找不到。同樣一件需要同別人麵談的事情,口才不同的人去麵談,其結果必然大相徑庭。在社交場合,你也可能會因不能隨機應變和出語不敏而被弄得很被動。

你未能及時察覺到交談對象的心不在焉,自己隻一味喋喋不休,這個時候你的“金玉良言”幾乎不會有成效。或者你可能說話不注意,正好說到了對方的痛處,而你卻還在自鳴得意。這種情況下,麵談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這種體會:求職、工作、賺錢、事業發展等方麵,我們都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合作。然而,怎樣才能使他人同你真誠地合作呢?這就看你同上司、老板、客戶之間的溝通能力了。婚姻更是如此,從認識到做朋友,到談戀愛,再到結婚以及婚後的家庭生活,甚至於再後來的親子關係,沒有一樣是不需要溝通的。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所謂溝通就是同步。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方,而與人交際卻要求他與別人一致。”

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能力,而非本能。本能是天生的,能力卻是需要通過學習才能具備的。學會溝通,才能為以後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功課堂

現代社會需要那種機敏靈活、能言善辯的人。羞怯拘謹、笨嘴笨舌的人,很難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如果你有豐富的知識,有極高的專業水平,有獨到的見解,但是卻無法用語言將其準確而傳神地表達出來,那麼,你與他人的溝通將出現麻煩,你的成功之路也將有牽絆。

2.敢說話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美國費城的大街上,一個衣衫襤褸的青年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已經徘徊了好久。一天,他突然闖進了這個城市裏一位著名商人的辦公室,這個商人就是鮑爾·吉伯斯先生。他向吉伯斯先生請求給他幾分鍾的時間,聽他講幾句話。

眼前這個青年讓吉伯斯先生感到驚奇,因為雖然這個青年渾身上下都流露出一種極度窮困的窘態,但是他的精神卻十分飽滿。吉伯斯先生的好奇心被激發了出來,他同意了青年的請求。剛開始,吉伯斯先生隻打算跟那個青年說一兩句話,結果他們卻談了足足一個半小時。

最終的結果是,吉伯斯先生立即打電話給狄諾公司的費城經理泰勒先生,之後這位著名的金融家邀請這個青年共進午餐,並給了他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

是不是感到奇怪呢?一個窮途末路的人,居然可以在短短半天的時間內一下子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原因很簡單,他善於勇敢地表達自己,讓別人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為自己敲開成功的大門。所以說,敢於說話,敢於表達自己,別人才會看到你的優點和才識,才可能重用你。

曆史上的領袖人物向來都非常自信,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時,他們都神態自若、思維敏捷、表達準確,興奮與抑製過程始終處在最佳狀態。他們對任何狀況都能應對自如、毫不做作、真切動人,因而感染力和說服力極強,其表述目的最終也能實現。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卻缺少這種自信的。

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流暢地說話,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極具挑戰性。這裏所謂的困難,主要是針對那些生性羞怯、不善言辭的人而言的。

羞怯的心理是成功表現自己的障礙,隻有克服了這種心理,勇敢地把自己展現在眾人麵前,你才能邁開成功的步伐。

艾琳是一位膽小、害羞的女孩子,每當老師發問的時候,她總是會迅速地低下頭。一次,老師突然要求艾琳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艾琳非常緊張,她膽怯地看了老師一眼,知道躲不過,於是就對自己說:“現在已經不是害怕的時候了,我必須要把握住機會,我知道我一定可以的。”她強迫自己忘記膽怯,專心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她真的做到了,而且她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肯定。此後,艾琳有了信心,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唯唯諾諾、膽小的女孩子了。

很多人坦然地承認自己在眾人麵前講話時會膽怯緊張,對此也頗為苦惱。其實每個說話膽怯的人都認為隻有自己怯場,所以他們總在想:“為什麼就我一個人會這樣呢?”其實,怯場並非某一個人特有的現象,每個人都是這樣。據說,美國有位著名播音員,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臨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否則,播音時就無法鎮定。倘若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直播室去尋找浴室。

要使自己從膽怯緊張中站出來,首先要遺忘恐懼,勇敢地麵對當前的問題。社會瞬息萬變,生活、工作中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突發事件,難道要一輩子像隻鴕鳥般把頭埋在沙子裏以逃避現實嗎?

給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氣吧,你會發現其實自己很出色。幾乎所有的人都曾有在眾人麵前發言的經驗,也可能都怯場過。即使是那些在台上眉飛色舞、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抑或是知名的表演者,他們在麵對聽(觀)眾的前一刻也會緊張、膽怯。然而,當他們站在眾人麵前的時候,所有的恐懼就會全部拋到一邊,隻想著務必要把事情做好。由此可見,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坦然地接受你必須麵對的情況。

此外,倘若你隨時隨地都因怕說錯話而壓抑自己,不敢同別人交談,你將享受不到談話的樂趣。有一位先生常常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避免和他人任意交談,因此在朋友中,他總是最沉默的。甚至別人指責他、要求他時,他都不辯解也不拒絕,因此朋友們都笑稱他為“好好先生”。他的個性使他無法輕鬆與人交談,就算有時候感到委屈、憤怒,也不會用語言明確地表示出來,時間一長,他和朋友之間有了隔閡,這不但阻礙了人際關係的進一步拓展,也造成了他和朋友之間的誤解。

成功課堂

每個人都不要把說話看成是一種負擔,甩掉羞怯和恐懼的包袱,勇敢地去說話,每個人都要經曆這個從怯於表達到侃侃而談的過程。勇敢地麵對眼前的問題,大膽地說出想說的話,邁出你成功的第一步!

3.練就伶牙俐齒

沒有哪種活動是不必開口說話的,商業、社交、政治甚至社區工作,無不需要口才。口才需要練習,練習的機會越多,改進的機會也就越多。隻有不停地練習,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進步到何種程度。

狄裏斯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但他的雄辯並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後天練就出來的。

據說,他天生嗓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到他在說些什麼。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政治糾紛嚴重,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備受重視。盡管狄裏斯知識淵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雖然他做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但是第一次走上演講台就遭到了失敗,原因就在於他嗓音低沉、口齒不清,以至於聽眾無法聽清楚他在說什麼。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反而比過去更努力地訓練自己的說話能力。他每天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中,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口型,做發聲練習,堅持不懈。狄裏斯如此努力了好幾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說時,他博得了眾人的喝彩與熱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由此可見,隻有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才會獲得令人驚奇和矚目的成功。

我們要珍惜每一次練習說話的機會。當我們加入某一個團體、組織或出席聚會時,不要隻袖手旁觀,而要施展渾身解數,勤奮地進行口才練習。比如,主動協助他人處理一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需要到處求人的工作。設法做各類活動的主持人,這樣,你就有機會接觸那些口才好的人,可以向他們學習說話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尋找到講話的機會。山姆·李文生在紐約任中學教員時,就喜歡與親人、同事和學生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發表意見,做簡短的談話。沒想到這些談話引起了聽眾熱烈的反響。不久,他受邀為許多團體演說,後來,成了許多廣播節目裏的特約嘉賓。之後,山姆先生便改行到娛樂界發展,且成就非凡。現在他不但是廣播、電視明星,而且還是在美國各地都很有影響力的演講者。

沒有人是天生的演說家,許多擅長說話的人,最初大都是拙嘴笨舌的人。

著名演說家和心理學家愛德華·威格恩先生曾經非常害怕當眾說話或演講。他讀中學時,一想到要起立做5分鍾的演講就驚悸萬分。每當演講的日子來臨時,他就會生病,隻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衝腦門,臉頰發燒。讀大學時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改變,有一回,他小心地背誦一篇演講詞的開頭,而當麵對聽眾時,腦袋裏卻“轟”地一下,不知身在何處了。他勉強擠出開場白:“亞當斯與傑克遜已經過世……”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然後便鞠躬……在如雷的掌聲中沉重地走回座位。校長站起來說:“愛德華,我們聽到這則悲傷的消息真是震驚,不過現在我們會盡量節哀的。”接著是哄堂大笑。當時,他真想以死解脫。後來,他誠懇地說:“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當個大眾演說家。”

同樣如此,林肯、田中角榮等世界著名演說家的第一次演講也是以失敗告終的。那麼,他們為何會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獲得了令人驚奇和引人注目的成功呢?也許每個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每個人也都有過這樣的夢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們一樣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令人折服。其實,答案很簡單,隻要你勇敢地麵對現實,大膽地麵對挑戰,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你完全可以擁有出色的口才,實現自己的夢想。

成功課堂

即使讀遍所有關於口才的書籍,如果不尋找機會開口練習,你依然不會有口才上的出色表現。實踐是必需的,當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後麵的事情要比你想象的輕鬆得多,而不實踐,你想象中的困難就會無限擴大下去。因此,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高手,就不要錯過生活給你提供的任何一次練習的機會。

4.把話說到別人心坎上

生活中離不開語言表達,工作更離不開語言交流,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是否能夠成為最終的贏家。

以商業談判中的語言交流為例,我們來看看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

其實任何活動都貫穿著很多生活細節,如果你稍加留意,注意了解並從中透視對方的興趣,爾後有針對性地說話,談判便很容易成功。

這是亞當森工作以來第一次獨自去跟客戶談生意。到了客戶那裏,亞當森被經理秘書介紹給了經理伊斯曼先生。亞當森並沒有馬上就同伊斯曼談生意,而是說:“伊斯曼先生,我在等您的時候,仔細觀察了您的辦公室。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從事室內木工裝修,但是卻從未見過裝修得如此精致的辦公室。”

伊斯曼眼睛一亮,說道:“不是您提醒,我倒要把這事情忘記了。這間辦公室是我本人設計的,剛建好時我非常滿意,但是忙起來後,已經過去好幾周了,我都一直無暇仔細欣賞一下這個房間。”

亞當森走到牆邊,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說道:“這應該是英國橡木吧?意大利的橡木沒有這麼好的質地。”

“是的,”伊斯曼高興地走到亞當森跟前說,“那是從英國進口的橡木,我有一位專門研究橡木的朋友,是他專程去英國為我訂的貨。”

伊斯曼心情好極了,他極富熱情地帶著亞當森仔細參觀起他的辦公室來。

伊斯曼把自己辦公室內的所有裝飾一一向亞當森做了介紹,從木質說到色澤,再從色澤說到比例,又從比例說到手藝和價格,最後還將自己的設計經過進行了一番詳細介紹。在這個過程中,亞當森始終保持微笑著聆聽,表現得饒有興致。直到最後,伊斯曼居然還向亞當森動情地講述了自己青少年時代所經曆的苦難生活,講他和母親是如何在貧困中掙紮的,甚至講解自己發明柯達相機的全過程,以及打算把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捐贈給社會……

對此,亞當森表示由衷的讚賞。

其實,在剛剛到這裏的時候,秘書已經向亞當森提醒說,談話不要超過5分鍾。結果是,亞當森和伊斯曼談得興致勃勃,時間一點點地過去,轉眼就到了中午。

意猶未盡的伊斯曼對亞當森說:“前些日子我去日本的時候買了幾把椅子回來,打算自己把它們重新油好。你是否有興趣看我的油漆表演呢?那就去我家吧,我們共進午餐,爾後你就可以看看我的油漆手藝了。”

於是,午飯結束後,伊斯曼便開始在亞當森麵前把那些椅子一一漆好,並深感自豪。

直到亞當森告別時,兩個人都未談及生意。但是最後,亞當森不僅得到了大批訂單,而且還與伊斯曼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你是否感覺亞當森的這筆生意做得太順了呢?仔細想一下,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倘若亞當森一走進伊斯曼的辦公室,就開口談生意,事情恐怕就沒有那麼順利了,甚至不排除被趕出來的可能。

亞當森之所以毫不費力地取得了成功,關鍵就在於他了解談判對象,他從伊斯曼的辦公室入手,用幾句人情話巧妙地說中了伊斯曼的心思。這使得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並把他視為知音,事已至此,生意是否成功,還會存在懸念嗎?

成功課堂

說話是一門藝術,能夠把話說到別人心坎上更需要技巧。一個善於說話的人說出來的話就像是可著人的心裁剪出來的,讓人感覺舒適但並不做作。

5.燒香看菩薩,說話看對象

孔子在《論語·季氏》裏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

這都是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沒有注意說話的策略和技巧。說話不是一個人的單方麵行為,而是雙方的交流,它要受到各種因素的限製,諸如說話對象、時間、周邊環境等,該說時不說,轉瞬即逝的時機會讓你同成功失之交臂。同樣,倘若不顧及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氛圍,說話的火候不到卻搶著去說,則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倘若信口開河,亂說一通,後果就更加嚴重。

同樣一句話,你對張三說,他可能會全神貫注地聽,你對李四說,也許他會顧左右而言他。再換一種情況,這時候對張三說,張三很容易接受,那個時候對他說,也許他會就顯得不耐煩。這除了表示張三和李四兩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以外,也表示張三的心情發生了變化。這就涉及了說話的技巧問題,對此我國古代有很多類似的故事。

秦朝時,趙高要陷害李斯,對李斯說秦二世的是非,勸李斯向秦王進諫,並約定秦二世閑暇時間與李斯見麵。有一天李斯應約進宮,可是機不逢時,碰巧看到二世正與姬妾取歡。秦二世看見李斯進來,心中極為反感,臉色煞是難看,而李斯卻茫然無所知,絲毫沒有察覺出來,依舊毫無顧忌地直言進諫,秦二世沒有別的辦法,隻好當場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秦二世便龍顏大怒,不斷地發牢騷,怪罪李斯目中無人,瞧不起他,沒有眼光,不會找進諫的時機……

李斯當初沒有察覺出什麼,更沒有想到這件不經意的事情會給他招來殺身之禍。由此看來,你要和對方說話,應該選擇最恰當的時機。選擇對方正在工作緊張、焦急、氣憤、放浪形骸、痛苦憂傷的時機去說話都是不可取的,否則你一定會碰釘子,不但自己的目的達不到,反而會引起他人的反感。這與人與己都沒有什麼好處。所以說,當你高興的時候,你要找一個心情愉快的人來談話;當你痛苦心情煩悶時,你就要找一個失意的人談話,俗話說“同病相憐”,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樣你們才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假如你跟失意的人談得意的事情,那麼隻能說你是一個不知趣的人,在他看來這是你對他的挖苦和諷刺;相反,跟得意的人談你失意的事情,他也不會對你表示同情,隻不過表麵可憐你一下罷了,鬧不好你還會把一個本來心情愉快的人帶入悲傷的境地。還有些年輕人缺乏修養,自己有高興的事情時便逢人就開口,而且自鳴得意,結果遭到別人的冷言冷語,或者笑話你沾沾自喜,沒有見過世麵。

成功課堂

正所謂“燒香看菩薩,說話看對象”,說話前先要看準你所麵臨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話該對他說,什麼樣的話不適合對他說,還要想好他是否樂意同你講話,是否樂意聽你說話。如果他不是你說話的對象,那麼有些話還是不說為好。同時你也要考慮到,這個時候是說話的時候嗎?如果時候不對,還是不說為好。說話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說話的技巧是不是到家,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時,也與你說話的成敗分不開。

6.適當地稱呼對方

同人談話,稱呼必不可少。在社交中,稱呼恰當與否是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尤其是初次交往,稱呼往往會直接影響交際的效果。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社會集團不同,人們之間的稱呼也隨之不同,但也有共同的稱呼,如太太、小姐、女士、先生等。

很多情況下,稱呼別人往往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為了滿足對方。

倘若一個人近期剛被提升為主任。你正好在公園碰到他,當時就應先跟他打招呼:“某主任,想不到能在這兒遇見您。”他要是聽到你跟他打招呼了,必定會格外高興,並同你一起散步。

瑞典國王卡爾·哥史塔福訪問舊金山時,一位記者問國王希望別人怎麼稱呼自己。他說:“你可以稱呼我為國王陛下。”這個回答簡單明了。

稱呼別人,要想達到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堅持這樣一個宗旨,即要傳達這樣的意思:“你很重要”,“你很好”,“我非常重視你”。

對於主次關係及年齡特點,在使用稱呼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如果你跟前有很多人,打招呼時以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疏後親的順序為宜。倘若是在宴請賓客時,一般以先董事長及其夫人、後隨員的順序為宜。在一般接待中,以女士、先生、朋友的順序為宜。另外,在使用稱呼的時候還應該把對方的心理因素考慮在內。如有的人已年過30,但還沒有結婚,你若稱呼人家“老張、老李”,必然會引起對方不快。而對尚未結婚的女士稱“太太、夫人”,也會讓人家反感。不過,對已婚的年輕女士稱呼“小姐”,她還是很樂意接受的。

最後,稱呼還應該遵循社會習慣,例如稱呼一般分為職務稱、姓名稱、職業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等等。

成功課堂

稱呼不是談話的主要內容,也不是關鍵內容,但是它在交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要想在交際場上有出色的表現,恰當的稱呼也是關鍵。

7.巧妙的提問方式

一天,一位教士做禮拜時忽然煙癮上來了,就問主教:“我祈禱的時候可以抽一支煙嗎?”結果,這位教士遭到了主教的嗬斥。其後,又有一位教士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犯了煙癮,但他卻換了一種方式問道:“我吸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主教竟然莞爾一笑,答應了他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