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暗藏玄機的古代地圖(1 / 3)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發現了一張用羊皮紙繪製的古代航海地圖,地圖上有土耳其海軍上將皮裏·雷斯的簽名,時間是1513年。

這張地圖被送到美國鑒定,美國海軍水文局繪圖專家沃爾特斯和馬利,給地圖畫上坐標,同現代化的地球儀進行對比研究後宣布了一個轟動一時的發現,這張地圖絕對精確,不隻是北美和南美沿岸,甚至南極洲也被準確地勾畫出來,這張地圖不隻畫下了各大陸的輪廓,而且連內陸地形、山脈、高峰、河流、島嶼和高原,都標畫得清清楚楚。

地圖中的山脈幾百年來一直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肉眼無法看到,直至1952年,依靠地震回聲探測儀才發現它的存在,難道這幅地圖是南極洲被冰封雪蓋之前的產物?

一艘宇宙飛船飛經開羅,攝下了一張高空照片,以開羅為圓心的周圍8000千米內的地貌非常準確,但是,因為地球是個球形,所以8000千米以外的大陸好像在下沉,而且被奇怪地拉長了,令人驚異的是,皮裏·雷斯的地圖正是如此,美國的月球探測器拍攝的照片也是如此!

難道皮裏·雷斯的地圖是根據一張高空拍攝的圖片繪製的?是誰給他提供了這張原始照片呢?而且,南極洲上的山脈,冰封雪蓋,至少已有15000年,誰能了解15000年前的南極地貌呢?

皮裏·雷斯地圖是真實的文件,它是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將領皮裏·雷斯於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的。皮裏·雷斯是一位著名的船長,同時又是一個旅遊製圖家和收藏家。

據他在自己的著名的地圖集和這幅地圖的說明中說,該圖是根據前人的20幅地圖繪製的,這20幅地圖中有8幅是繪製於距今2400年前的亞曆山大大帝時代。這幅地圖的焦點是非洲西海岸、南美洲東海岸和南極洲北海岸。

皮裏·雷斯不可能從當時的探險家那裏獲取有關資料,因為直到公元1818年,在他繪製地圖300多年後,南極洲才被歐洲人發現。還有地圖上顯示的一個穆德後地不被冰封的海岸,是一個難解的謎團。

因為根據地質資料,穆德後地這個地區能在無冰狀態下被勘測、繪圖的最晚日期,是公元前4000年。有證據顯示,該沿海地區在無冰狀態中至少存在了9000年,然後才被擴大的冰層完全吞沒。

然而,曆史並沒有一個文明,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具有探測這段海岸的能力。曆史學家認為,公元前4000年以前,地球上不可能有這樣的文明存在。

1531年,奧隆丘斯·弗納尤斯繪有一張古地圖,上麵標出的南極洲大小和形狀與現代人繪製的地圖基本一樣。這張地圖顯示,南極大陸的西部已經被冰雪覆蓋,而東部依然還有陸地存在。根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研究,大約在6000年以前,南極洲的東部還比較溫暖,這與弗納尤斯的地圖所反映的情況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張土耳其地圖也精確地畫出了南極大陸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線,使人驚訝的是,在這張地圖上有一條狹窄的地帶,像橋梁一樣把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連在了一起,地圖上所表示的無疑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地區。

但是,白令海峽形成已經有1萬多年了,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中間的這條地帶就是在那時消失在碧波萬頃之下。不知為什麼,這張地圖的作者竟對1萬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這些地圖是否正確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1952年,美國海軍利用先進的回聲探測技術,發現了南極冰層覆蓋下的山脈,與皮裏·賴斯的地圖對照,二者基本相同。在震驚之餘不禁產生疑問:在1萬多年以前人們是如何繪製如此精確的地圖呢?

皮裏·雷斯地圖呈現的是尚未冰封的南極洲海岸,而早在6000年前,這種無冰狀態就已經結束,整個南極洲被覆蓋在冰層之下。

皮裏·雷斯在地圖上親筆承認,他從大量原始地圖中搜集資料。作為藍本的這些地圖,部分是當時或不久前到過南極洲和加勒比海的探險家所繪製,其他則是公元前4世紀或更早之前遺留下來的文件。

1963年,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基恩學院西方科學史教授查爾斯·哈普古德認為,繪製此地圖所使用的原始地圖,尤其是公元前4世紀流傳下來的那部分,是根據更古老的地圖繪製成的,而後者所依據的藍本則更為古老。

他並強調,已有確鑿的證據顯示,早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整個地球已被一個具有高度技術,但至今未被發現的神秘文明徹底勘測過,並繪製成地圖,然後經由古代縱橫世界海洋1000多年的邁諾斯人和腓尼基人流傳到後代。這個神秘文明顯然擁有先進的導航儀器,可以精確判斷經緯度,其航海技術遠遠超越18世紀下半期之前的任何古代、中古或現代民族。

另外,地圖對南美洲的地形也呈現得相當完整,它不但描繪出南美洲的東海岸,也勾勒出西部安第斯山脈,而當時的歐洲人還不知道這條山的存在。地圖正確地顯示亞馬遜河發源於這座山脈,向東入海。

地圖兩次描繪亞馬遜河:第一次,它將亞馬遜河流經路線一直延續到帕拉河口,但瑪拉荷島卻未出現。第二次,瑪拉荷島卻出現在地圖上,而這座島直到1543年才被歐洲人發現。這個神秘文明似乎在好幾千年的時期中,對改變中的地貌進行持續的勘探和測繪。

馬爾維納斯群島是在1592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的,但它卻出現在1513年的地圖上,緯度正確無誤。

地圖還描繪出一座位於南美洲東邊大西洋中,如今已不存在的大島。它剛好坐落在赤道北邊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脊上,距巴西東海岸約1300多千米,而今天這兒有兩座名為聖彼得和聖保羅的礁石突出在水麵上。

這難道是純粹的巧合?要麼,或許相關的原始地圖是上個冰河時期繪成的。那時候,海平麵比現在低得多,在這個地方,可能真的矗立著一個大島呢!這實在難以讓人理解。

奧倫提烏斯·費納烏斯於1531年繪製的世界地圖。地圖上的南極洲,整體形狀和輪廓與現代地圖所呈現的極為相像。地圖的山脈形狀不一,各有獨特的輪廓,有些靠近海岸,有些位於內陸。河流發源於這些山脈,都依循非常自然而可信的排水模式。

這顯示,地圖繪成時,這塊大陸的海岸還未被冰雪覆蓋。尤其顯示出穆德後地﹑恩德比地﹑維克斯地,和位於羅斯海東岸的維多利亞地及馬利伯德地被冰雪覆蓋前的景況。然而,地圖上所呈現的內陸,卻完全不見山脈和河流,這意味內陸地區已全被冰雪所覆蓋。

地圖顯示,最初繪製原始藍本的人是生活在北半球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結束的年代。

18世紀,法國地理學家菲立比·布雅舍早在南極大陸被正式發現之前,繪製了一幅南極地圖。地圖呈現的是南極洲被冰雪覆蓋前的真實麵貌,揭示了如今被冰封的整個南極大陸的地形。

一條明顯的水道將南極洲分成東、西兩塊大陸,而中間的分界線就是今天的“南極洲縱貫山脈”。如果不被冰層覆蓋,這條連接羅斯海、魏德爾海和白令生海的水道,就確實可能存在。正如1958年“國際地球物理年”的調查所顯示的,南極大陸是由一個龐大的群島組成,而這些島嶼之間阻隔著厚達約2000米的冰塊。

公元前10000年左右,北半球各地的冰層消融,促使海平麵上升。有一幅地圖顯示,瑞典南部覆蓋著殘餘的冰山,而這類冰山當時普遍存在於這個緯度地區。它就是公元2世紀地理學家托勒密繪製的“北方地圖”。

地圖不但呈現當時普遍存在的冰山,也描繪出具有今天形狀的湖泊,以及跟冰川非常相似的溪流,從冰山流注到湖泊中。在托勒密繪製北方地圖的時候是曆史上的羅馬帝國時代,西方人根本不知道歐洲曾經存在過冰河時代

班紮拉航海圖是由耶胡迪·伊賓·班紮拉於1487年繪製的。它顯示冰山存在於比瑞典更南的地區,約和英格蘭同一緯度,而它所描繪的地中海、亞得裏亞海和愛琴海,顯然是歐洲冰層消融之前的麵貌。這幅地圖上的愛琴海,擁有比今天多得多的島嶼。

縱觀這些神奇的古代地圖,不可思議的是它們所呈現的地球地貌的所屬年代,都是我們已知人類文明萌芽之前。那當時又是誰對南極洲、歐洲、南美洲……甚至整個地球持續了好幾千年的勘探和測繪呢?

我國古代的製圖水平

我國陝西省西北大學的文物陳列室裏陳列著五千年前的古人製的南部非洲擬人化地圖,即“陶祖”,又稱為“且形器”的有名小陶器。該陶器高0.059米,陶器的輪廓與現代繪製的南非地圖輪廓完全吻合。史前人製作出如此精確的地圖令人驚歎。故《山海經》稱非洲為“離耳國”。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著七千年前的古人製的澳大利亞擬人化陶頭像,就像一個正在思考的老伯,故《山海經》中稱澳大利亞為“伯慮國”。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著五千年前的刻著擬人化南美洲地圖頭像的陶瓶,瓶頭刻著一個披著長發的人頭像,故《山海經》中稱南美洲為“披發人”。

公元785年,製圖學家賈耽奉唐德宗之命繪製全國大地圖,該圖於801年繪出並命名為《海內華夷圖》,繪在纖縞之上,圖高三丈三尺、寬三丈,比例尺一寸為一百裏,並采用不同顏色標注出古今地名。此後,學者李吉甫繪有一幅反映唐代黃河以北軍事要塞的地圖,被唐憲宗懸掛在內室中,以便他隨時了解軍情。

公元5世紀,劉宋王朝的學者謝莊刻製出一幅十尺見方的木板地圖,拆開來乃是一幅幅的州郡地圖,合起來則是一幅整圖,各地的山川地貌均可清晰地看出來。至於木板地圖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時代,《論語·鄉黨》便記有孔子對執木板戶籍圖的人表示敬意的言辭。

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晉朝,自立為晉武帝。不久,他便任命製圖學家裴秀為司空,負責國家地圖的繪製工作。裴秀根據古地理書《禹貢》的記載,並參考曆經戰火而幸存的古舊地圖,同時又采用先進的測繪技術對各地進行了實地測量,終於繪製出十八幅一套的《禹貢地域圖》,為此共使用了80匹的細絲織物。

裴秀一生繪製有許多精美的地圖,它們被收藏於秘府,可惜後來全部失傳了。不過,他總結出的測繪六法,即確定比例尺、畫出矩形網格、測量直角三角形的邊長、測量高低差距、測量角度、測量曲線的長度,是一項了不起的科學技術成就。

三國時期,出於軍事政治需要,魏、蜀、吳三國都在想方設法繪製更準確、更方便的軍用地圖。據《拾遺記》的記載,孫權在軍旅途之隙,常常想要找到一個善畫的高手,畫出一幅好的地圖來;丞相趙達便將自己的妹妹推薦給孫權並成為孫權的夫人,這位趙夫人對孫權說:“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這幅刺繡地圖完工之後,時人稱造夫人的技藝為“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