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北京黑豬(一)(2 / 3)

立耳型:兩耳向前上方傾斜、額較寬,麵微凹。咀中等粗、頸與肩銜接良好,背腰較平直,全身結構良好,四肢健壯,母豬臀部較為豐滿,公豬則略為傾斜,乳房結構良好、,多為平乳頭,7對者居多,背毛全黑色。

平耳型:兩耳向前平伸,咀為筒狀,麵部不凹或稍凹,背腰平直、中軀稍長,四肢稍髙而結實,周身和乳房結構良好,多為漏鬥狀乳頭,7對以上,背毛全黑色。

北京黑豬的成年公豬活重240~260公斤,體長155~165厘米;成年母豬的活重200~220公斤,體長145~155厘米。

北京黑豬的屠宰適期:增產瘦肉,一靠選育、二靠雜交、三靠控製營養水平、四霏選擇適宜的屠宰適期。從瘦肉多、省飼料考慮,北京黑豬肥豬的屠宰適期為85~90公斤,在限製飼養條件下、瘦肉率52外左右。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61公斤。

內北豬社員比較歡迎,因為適應性較好,交售等級較高。杜X長,北和大X長北長得快,瘦肉率髙,為市場提供瘦肉有廣闊的前途。

北京黑豬是比較健康的,無喘氣病,對癩皮病的抵抗力比白色豬較強。

北京黑豬的背毛較為均勻,皮膚致密,與許多品種比較耐寒能力較強,尤其是與白色豬相比較,白色豬多伏臥,且哆嗦而不安寧,黑豬多平躺而睡態自然。

北京黑豬品係育種與選育效果的報告——趙書廣(北京市北郊農場霍家營豬場)

在北京黑豬育種工作中,品係繁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橫交繁育以後,品係育種一直沒有間斷過,在霍家營育種豬群中先後建成3、4、6、216號等四個公豬品係群。在選種育種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致使育種豬群結構比較清晰,公豬血緣係統可見;遺傳性能逐年穩定;各品係間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點,為以後的品係育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過去的種豬群由於選擇強度小,定選月齡過早,後備種豬所經受的飼養管理條件不一致,也給選種工作帶來了很多人為誤差,影響了選擇的準確性。又鑒於過去品係和品族的概念脫節,品係繁育中的母豬群不固定,以致品係間特點不突出,而且混血現象嚴重。

自1973年8月開始,通過對七個育種豬群的整頓,統計分析生產性能、體尺外貌、血緣關係,並按各類群生產特點,體型外貌和血緣關係重新建立品係群.根據新建係公、母豬情況,創造性地提出“係組群閉鎖、閉鎖群雜交”的品係繁育方案。同時繪製了品係繁育圖,確定了品係內的選配計劃和品係育種指標。

1976年北郊農場畜牧試驗站和雙橋農場種豬場開始采用係統選育的方法育種,而北郊農場霍家營豬場仍堅持品係品繁育。

一、從品係繁育中獲得效益

霍家營豬場是北京黑律原始育種豬場之一,以毛色遺傳為例丨1963年的仔豬黑豬率為67.6%,到1972年為74.5%,10年僅提高6.9%,平均每年進展0.69%。豬群生產水平不高,並有逐代下降趨勢。如經產母豬的產仔數橫交由零世代的10.48頭,二世代隻有8.6頭;初生窩重30天和60天仔豬窩重二世代也比零世代分別降低42.8%,84%和20.3%。但在近10年品係育種工作中,豬群質量逐步有所改善,生產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並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例如繁殖性能,以窩產仔數計算1973年平均窩產仔數為9.76頭,到1982年上半年達到了10.94頭每窩豬多產1.18頭,即提高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