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北京花豬(2 / 3)

本世紀50年代以北京市國營南郊農場為基地,通過引進巴克夏、蘇白等品種的優良種公豬與本地區華北型黑母豬交叉雜交,經三代選擇複合育成了含有1/4華北型黑豬成分的北京花豬。北京花豬均為白地黑花,黑白花片分明,遺傳穩定,沒有全黑和全白的返祖現象。花豬體型較大,緊湊結實,頭適中,嘴較短稍向上撅,兩耳稍向前傾,頸短,頭頸軀銜接良好,多雙脊背,腹不下垂,腿臀較豐滿,四肢稍高而強健。

北京花豬形成後,推廣到北京市郊區,其中重點以大興縣為主。並陸續向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河南等省、市、區輸送過數千頭種豬,頗受歡迎。現在北京花豬已與北京黑豬並列為北京地區生產瘦肉豬的母係品種。

三、北京花豬生長的觀察結果

為了選育出高水平的適應今後養豬生產需要的花豬品種,北京市南郊農場、北京市國營農場管理局畜牧處與北京農業大學畜牧係合作,於1984年開始在南郊農場的建新種豬場聯合觀察研究北京花豬現有的生產水平,準備以此作為進一步改良提高北京花豬的育種研究起點,本文就是這項聯合觀察研究中的青年種豬生長部分。

用來進行生長觀察的豬隻都是由建新種豬場1985年春季生產的正常健康仔豬組成。這些觀察用豬來自7頭公豬與33頭母豬交配所生產的。觀察用的公豬群為38頭,母豬群為58頭。這些觀察用豬從出生到臨配種前仍沿用該豬場現行的圈舍,飼料配方和方法進行飼養管理,如觀察用豬均在生後56日齡斷奶,斷奶後公豬、母豬分離將出生日相近的6頭左右的豬合為一群同畫飼養。觀察內容有:從出生到配種前不同時期的體重變化!測定體重從25~30公斤開始到90公斤左右的飼料消耗;測量6月齡的背膘厚度。現分述觀察結果如下:

四、幾點討論

北京花豬受傳統飼養習慣影響,未能充分利用其早期快速生長能力。特別是斷奶後不能象先進國家那樣給予更加合理的飼料和管理使其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豬隻生長速度大幅度下降。快速生長能力需經過一段適應期後才能恢複。今後要加強哺乳仔豬的補料工作和斷奶階段的飼養管理,才能進一步提高養豬經濟效益和充分發揮豬隻的潛在能力。

從北京花豬不同年齡階段的生長效益變化看,越是生長早期生長效益越高。這是豬隻生長的普遍規律在花豬中的具體表現。今後應該在豬隻生長早期集中合理使用飼料並配合有效管理,使青年種豬早期迅速生長,並爭取在配種前有一段發育成熟期。

通過我們的初步觀察並與前幾年北京黑豬的成績比較,發現北京花豬在生長能力上表現較好,還有潛力可供利用。今後可考慮通過有計劃的改良育種工作,進一步提高其生長能力。

北京花豬I係選育研究——於秀琦(北京市農場局)當今選育適於雜交配套需要的母係豬種是發展瘦肉型豬的核心。為滿足國內當代發展需要的母係豬種,從1984年起開展了北京花豬I係的選育工作。北京花豬I係選育協作組經過四年的努力終於在原有北京花豬的基礎上選育出具有一定純度水平和性能表現的,作為雜交母係使用的北京花豬I係豬種。

北京花豬是北京市國營南郊農場於50年代用華北型黑母豬與引進豬種巴克夏,蘇聯大白豬公豬進行複合雜交培育而成的,含有1/4華北型黑豬成分的北京花豬。

北京花豬體型較大,緊湊結實,背腰平直,頭大小適中,嘴較短稍向上撅,兩耳稍向前傾,頭、頸、軀銜接良好,腰線較平直不下垂,後腿臀較豐滿,四肢稍高而強健,毛色為黑白花,黑白花片分明,毛色遺傳穩定,沒有全黑或全白返袓現象。北京花豬性能較好,推廣後普遍認為本品種的種豬持久耐用,種公豬強健結實,性欲旺盛,所配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均較高,母豬發情症狀明顯,所產仔豬個體較大強壯並有良好的哺育能力,護仔性強、性情溫順,適應性強,抗逆性好,肉質鮮美。

一、北京花豬I係選育目的

自80年代開始,我國人民對肉食品的要求有了較大改變,要求吃瘦肉的人逐漸增多,為此我們在北京花豬I係的選育工作中著重提高產肉能力和日增重,降低飼料消耗,同時也注意產仔頭數的提高,使其成為生產瘦肉

型商品豬的母係豬種。

北京花豬1984年以前,采用個體品係繁育方式進行提高。但由於個體品係繁育方式的效率低,致使北京花豬的性能提高較慢。為了改變這種局麵和滿足發展瘦肉型豬生產的需要,以便供給首都人民更多、更好的瘦肉型猜,從19鄉4年起在國營南郊農場所屬的建新種豬場重新組建群體品係選育的核心群,並製訂了選育方案。

雜交利用

以北京花豬為母本與引進瘦肉型公豬進行二元雜交,體重20~90公斤平均日增重550~600克。肉料比1;3.5,瘦肉率53~56%。

如能達到上述指標,不僅提高了北京花豬的各項性能,而且為充分利用北京花豬開辟了途徑。

二、北京花豬I係選育方法

運用數量遺傳學原理,采用群體閉鎖,繼代選育的方法。

核心群的組成

1984年秋從建新種豬場原有核心群中選出優秀種公豬7頭,種母豬33頭作為基礎群。1985年從33窩春產仔中選出零世代豬群,公、母豬於當年秋季配種,1986年春季生產一世代豬群,以此類推繼續進行。世代間距:核心群的公、母豬均采用初產豬留種傳代,8月齡配種。

核心群的選擇

首先進行家係選擇(窩選、對沒有明顯拫征的各窩均按活產仔豬,56日齡成活仔豬數和56日齡斷奶窩重三項指標的選擇指數進行選擇,對有遺傳損征的不留後代、全窩淘汰。其次是個體選擇,一般是每窩各選出窵內平均數以上的2公、2母留作下一代後備豬,按公、母和體重大小進行分群編組,小群群飼自由采食,按月齡進行個體稱重,計算日增重,耗料,肉料比,6月齡進行活體測膘,然後根據平均日增重和鼸厚兩性狀選擇指數進行選擇,同時在選留公、母豬時各窩選出窩內平均數水平的一公、一母進行同胞肉豬育肥測定,觀察20~90公斤的生長速度,耗料,肉料比,體重達90公斤進行屠宰(屠宰方法按國家標準進行、然後根據平均日增重和瘦肉率兩性狀的選擇指數進行選擇,最後根據種豬本身和同胞測定兩方麵綜合成績,確定選留出優良的公、母豬組成新一代的核心群。

三、公豬進行個體測定

為了提高選擇強度,選出優秀個體,對選出的公豬進行個體測定,在因陋就簡,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下,建迪了一排能測定60頭公渚的簡易個體測定欄,可測出公豬個體的日增重和耗料等,對選留優秀個體公豬起了很大作用,並積累了數據。

根據綜合成績6月齡選出的母豬

飼養方法從自由采食改為潮拌料,逐漸加青,粗飼料,減少精料,控製增重以免8月齡配種時體重過大過肥,影響受胎率,四年來從發情的表現行為觀察比較正常,情期受胎率為92.3%以上。

四、北京花豬I係種豬的推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