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午後致富經;經典在民間;城市美人計 (1)(2 / 2)

大概是某年某年吧,張藝謀導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北京上映,全國有42家媒體記者看完首場後態度暖昧地沉默著。3天後,一位藝術界的權威人士出來說“不像芭蕾,因為與《天鵝湖》比較沒有經典芭蕾的既定程序。群舞、雙人舞、單人舞沒得到充分展示。觀眾找不到鼓掌、熱烈鼓掌的契口。整場感覺是至多與音樂有關,與舞無關。舞蹈是張藝謀的盲點。別說時間短,就是給他個三年五載,張藝謀這個農民也弄不出經典芭蕾來。”

嗬嗬嗬——

沒幾天,《南方周末》這張打民生牌的報紙反駁說:“就算人家張藝謀懂跳舞有時間,他也不會用那麼古典的手法鋪陳敷衍,煲老湯似地苦熬經典,他不煩觀眾還煩呢”

這算是當麵給經典的擁躉一板磚。

拆舊房選新地建新城,這麼多年來,城市的房地產商們不僅有迅速製造空間和攪壞生態環境的能力,還練就了激發想象滿足的陳述能力。為了把他們的花園、嘉園、華亭、至尊公寓賣出去,不惜重金在各式媒介上宣稱自己建造了領先國際的經典住宅;城市生活典範之作;典雅的精裝修歎為觀止;近海森林移步可得;一旦擁有,必將叱吒寰宇掌乾坤。事實怎麼樣?貼上些比例失調的山花、柱口和簷口,窗戶瑣碎到像加了防震膠條,管這叫“歐陸經典”,貼滿馬賽克和藍玻璃的“廁所建築”磚模子扣出來似的呆頭呆腦排排坐,叫精品豪宅。一較真兒,所宣揚的空間、日照、綠地、花木、噴泉,平均到人頭上無論如何也達不到“詩意地棲居”。所以持幣觀望的潛在業主如我等滿臉不屑,一邊看著日見增長的房價著急,一邊想我比你顯得弱智許多嗎?難道!那些不留神被房產商華麗定位上套的人,一旦覺得上了經典名義的當,就如同買了戲票卻不安靜地觀賞,調頭和賣票人吵了起來,嫌戲難看,票賣貴了,諸如此類。

如果建築藝術和審美觀完全讓位於開發商的利益最大化,就隻產垃圾,不產經典。

我以為周星馳或類同的風靡跟經典也有關係。

長久以來,奔經典而去,習慣從文化學、社會學的高度約束自己,成了籠罩在藝術家、設計師頭上的巨大陰影。所以,當周星馳跳出來把唐僧篡改得神憎鬼厭時,被經典壓抑得太久了的人可算透了口氣,恍然領會了“娛樂已成為繼和平、發展之後的第三大主題”的人文內涵。芭蕾舞和交響樂經典高雅,電腦遊戲和扭大秧歌不一定就粗俗。麵對魚貫而來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切元素,讓偉大的經典成為擁有信息,但沒知識,擁有觀點,但沒原則,擁有本能,但沒有信念人的講座課而存在吧。何況“經典”的範圍也隨著時代的不同在變幻拓展。有人專門在D版盤裏掏經典,有人將王朔馮小剛作品視為經典,一些新民謠就編得絕對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