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戴著自由的王冠穿行;寄托與閑情;樂音裏的咖啡茶 (2)(1 / 2)

300戶村民的住房是用長城磚砌的,院牆也是長城磚壘的,就連豬圈、雞窩、廁所都是用長城磚蓋的!如果按國際上每塊長城磚80美元價值計算,那麼這裏的每座民宅大約需要700多萬元人民幣。是拆了村宅將之“完壁歸趙”,還是保留它做破壞文物的“反麵教材”?網上的聲音除外,專家和眾多民眾支招希望“保留曆史”,最後國家批準保留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村莊”。

村上的人都是長城後裔,“軍戶”世代在此守城戍邊,繁衍生息,他們就是現今村民的先祖。

桃林口水庫截流後形成的大麵積濕地使這裏的環境很美,成為鶴類居住地,鄉親們稱其為“千鶴回音壁”,村裏很多人都是保護鶴類的誌願者。小舟滑過河麵,丈深之水清澈見底風吹蘆蕩鳥啾啾。上岸即可登上對麵大山裏的一條峽穀,山上有狼窩洞、白馬洞、鴿子洞、野豬口什麼的許多景致。有山泉從石縫中流出,此外村裏還有一個正在維修的、明朝時修建的白衣庵,春節時香火鼎盛,民俗色彩濃鬱。

以旅遊的意義,桃林口村終於大聲的喊了出來。

由於城市生活的壓力,現代人對山村生活越來越向往。春山葉潤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但這樣的山村生活也要有基本的條件,那就是所居之村,要有樹有水,能耕能牧。如若像祁連山那樣岩石裸露,沙塵漫天,恐怕再散淡的人也是住不下去的。而桃林口恰恰能充分滿足人們安居樂業的需求。村民告訴我,由於水資源豐富,雖然人均隻有4分田,但糧食、蔬果等都長勢喜人,牲畜家禽的飼養也是天然無汙染,肉質鮮美味道純正,家家自給自足。有些人時令始至就到大山裏采擷山珍來調劑飯桌,用各種稀罕的小雜糧換來家裏田頭種不出來的東西。

靜謐是桃林口村生活的特色。萬壑泉聲鬆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長城村”的歲月,一年四季都是幽靜的。地處“秦皇島的水缸”一隅,除了家家都有的電視外,人們難得聽到城市工商業那種唯利是圖的喧囂。村民們習慣了每天在邊牆下的院中操持家務,習慣了沿長城磚壘起的豬圈驢舍走到自家的田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仍循古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灰磚殘瓦已然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家家牆上新與舊的鏡框盛載著親人的幸福與繁衍。

大概是從祖先那裏繼承來的駐守的踏實,桃林口的村民很少好高騖遠。食不過三餐,眠不過一席,不管家裏用長城磚砌就的房舍大些小點都樂得珍惜,不離不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溫良恭儉是家訓村風。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許如今已經行有車馬居有樓堂,遠棲都市城鎮很少回來,但他們的一生都與長城相連。依長城砌就的老屋就是他們生命中永遠無法磨滅的印記,寄托和閑情永遠都放在養育自己的這片山地上,禱為靈魂的家園。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凡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的。因此,當四裏八鄉通過搞鄉村生態旅遊致富的消息傳來後,“最貴的村莊”也揚名立萬了。不做虛無飄渺的幻想,隻尊曾給自己世俗生活帶來福祉的先人。走過古老的殘牆,聽聽世代傳承的古老的故事,摸一摸城牆上兒時攀爬嬉戲的灰磚印記,念念蜿蜒的村路見證迎娶新娘的喜悅和送別長輩的悲傷——就那麼走走看看想想,這種文化指向如大山一樣實在,如青龍河水一樣醇厚。

灑落在長城沿線的小小的桃林口村,與風霜雪雨,與日月星辰達成了完美的默契,在群山之中做著久遠又安詳的夢。如今夢醒時分,在陽光沐浴與風雨洗禮下醒世獨立,頑強地向人們傳遞著獨特的遺傳密碼,繼續著雖有恥感但又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