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像豬一樣生活,他愛自己,但不自戀;他追求幸福,但不刻意;他按部就班,享受今天。高高在上的理想能把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折磨得牢騷滿腹生不如死,但他沒有。他吃得飽睡得香,不想出人頭地,隻求現世安穩。在職業和物欲上都滿足於目前的所得。他不用反抗什麼,哪怕生活就是一個爛泥淖也就此把它當做現世的天堂。這種人在哪裏?在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在他的雖不浪漫然而真實的家庭幸福裏,在他的上班打卡下班回家的規律生活裏,在他的得之雖喜失之亦欣然裏。他是他生活裏的最穩定因素,因而也是社會的最穩定因素。
像狼一樣生活的人孤獨無依,疏離人群,不是沒有依靠而是不想依靠,他們厭惡人群的喧嘩與盲從,重視內心世界的品質。可能,他在流行音樂時代唱自己的搖滾,在暢銷書時代寫自己的詩,在大眾流行之外做自己的前衛藝術。他走在理想的刀鋒上,也走在現實的邊緣上,從事什麼職業並不妨礙他選擇這種生活。他是他生活裏最有價值的部分,世界因為他而變得不那麼單調乏味。
像貓:蝸居、敏感、慵懶。像苦行僧:禁欲、犧牲、信仰。像鍾擺:效率、規律、單調、缺乏激情。像螞蟻:集體主義、奉獻、任勞任怨。像日韓劇:浪漫、幻想。像鳥:自由。像老鼠:膽小自卑、患得患失。像卡通:天真、裝嫩、笑柄。像蝴蝶:虛榮、浮華、做秀。像偏執狂:執著、堅持己見、目標。
像什麼一樣生活和活成什麼樣曆來算不上是新鮮的話題,隻是在社會變遷劇烈的今天賦予了它新的意義。曾經的人們活的似乎都差不太多,幾十年過來,自我價值在種種選擇麵前裂變得麵目全非。許多人在商業化過程中“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發現英雄主義的遠離導致了一個平庸時代的到來,而平庸的另類解釋是:
有些人生來就平庸,有些人不得不平庸,有些人經過努力才變得平庸,求得平庸的生活是一種境界。老虎開始學會鑽圈,良駒成為拍照的道具,老鷹變成寵物如小鳥依人……難道還要非得和“英雄”較勁嗎!更何況,偉大和平庸僅僅是概念上的對立,在世事紛紜中,界限更多時候不著痕跡。大款不等於大人物,大官離階下囚有的隻一步之遙。在需要愛心、善心、童心和人道精神的生死考驗麵前,英雄的金光才會閃爍。所以,在商品社會的多元化生活中,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方才回歸了真實和天然。“我平庸我快樂”,“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不招誰不惹誰,不跟誰過不去”,這就是平常人的平常心。“是誰出的題這麼難,看上去全是正確答案”,這就是活成什麼樣的詮釋。
講個真事。一群演員在承德的一個山村拍戲。男女主角吃夠了方便麵決定罷演一天給導演點顏色看看。他倆一路遊玩來到山下一戶人家,在窗外看到這麼一幕:一位農夫和兩個孩子正吃飯,一盤青菜,一盤掰碎的方便麵。女孩說,爸,哥吃兩筷香麵才喝一口粥,我吃兩口粥才夾一根香麵。滿臉皺紋的山裏大叔說,爸就吃一口,剩下你倆平半分了。於是盤底都舔光了。隻聽大叔說,你倆要好好念書,將來到城裏去天天有香方便麵吃,要是當了演員,香麵吃不了都扔出來。兩個孩子使勁點頭。男女主角聽到這愣了好半天,轉身飛快回到劇組,從此認認真真演戲,再沒一句怨言。
活成什麼樣算好,悟去吧!
工作後最好朋友的哥哥鄭某在香港、東南亞一帶靠看風水“揾錢”。一次在北京的“鐵塔”共進晚餐時,他算出我的吉祥物是小鳥,具體叫什麼名說不清,還算出我的吉祥數字是5。
這一神秘信息灌進腦子後,直接導致我來年“五一”那天和幾位同仁一塊去洋河口觀鳥。我們背著望遠鏡在河灘上走呀走瞧呀瞧,說實話,近距離的鳥沒看見幾隻,遠距離的那些東東看上去都跟烏雞什麼的差不多。而且,因為野外濕地的寒氣,直接誘發了我的過敏症並發重感冒。在軍工醫院輸液時,再次藥物過敏,那陣子忙亂的搶救啊,差點沒英年早逝,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