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專案組 (7)(2 / 3)

林燁接過來一看:“……縱觀全案,姚富財雖構成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但情節輕微;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證據單一……宜做不起訴處理。”指示函蓋著地區檢察分院起訴科的大紅印章。

林燁明白,雖然這起案件沒有經過檢察委員會研究,這個函也不代表地區檢察分院的意見,但上級業務部門的對口指示也是不可違抗的。

“現在不是憑事實憑法律辦案,而是憑關係辦案。林書記,作為一個檢察官不能懲惡揚善,為社會除害,這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不幹……”李學軍越說越激動。

林燁搞不清起訴科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指示函,一時無言以對。

“林書記,”隆劍鋒插話說,“我從報考政法學院那天起,就立誌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司法事業。滿腔熱血踏入檢察院的大門,沒想到承辦的第一件案子就這麼困難……”他聲音有點哽咽,嘴唇微微顫動著。

這樣的批複對林燁來說,猶如一盆冰水從頭頂澆下來,涼透了心。他記得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公平的舉動不過弄髒水流,而不公正的判決則把水源敗壞了。”林燁暗自感慨,這番話語千真萬確。這份指示函對社會的危害,要比姚富財的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得多!

林燁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望了望麵前兩位忠於職守的同誌,安慰道:“你們的心情我理解,檢察分院起訴科的指示函或許有他的道理。你們要糾正一個觀念,不能認為不起訴就是案件辦錯了。無論是哪種結果,隻要符合事實、符合法律就是正確的。”他抬腕看看表,“啊,五點了。晚餐我請客,到飯店去撮一頓,我也想改善一下生活喝兩杯。”

林燁領著李學軍、隆劍鋒來到赧水酒家,要了個小包廂,點了五菜一湯,一瓶資赧大曲。席間,林燁堅定地說:“專案組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要振作精神,勇往直前。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和挫折嚇倒,你們身上的擔子還重得很啊!”

“林書記,其實我們是在你的帶動下,才敢於衝破阻力辦案的。”李學軍感動地說,“你來金沙縣日夜操勞,大家都看在眼裏。”

隆劍鋒也感慨地說:“是啊,林書記帶給了我們動力、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步入社會一年多,感到榮幸的是遇到了你這位好領導,感到遺憾的是辦理第一件案子卻這樣夭折了。”

“小隆啊,振作起來!我們常說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幹警是衝鋒陷陣的戰士。如果遇到挫折就氣餒,遇到攻堅戰鬥就撤退,這道防線就會崩潰;隻有不計個人得失,勇敢善戰,才能牢牢守護住這道防線。”林燁見倆人都已放下碗筷,便埋了單,說,“吃飽了,我們去散散步。”

赧水酒家就在赧水岸邊。他們出了酒店,踏上堤岸,逆水而行。在滿天夕暉的照耀下,赧水汩汩而流,水麵泛著金光閃閃的漣漪。突然,林燁止住腳步扭頭問:“小隆,為什麼說江河為百穀之王?”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隆劍鋒回答道。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意思是汪洋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眾穀之王,是因為它善處卑下,故能成為百川眾穀之王。林燁對隆劍鋒能回答出來感到高興,滿意地點點頭,又問:“學軍,你說這赧水發源地在哪裏?流到這裏拐了多少彎?”

李學軍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蒙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隻知道在雪峰縣,小地名不清楚,多少彎道,更不清楚。”

林燁似聽非聽,目光在前方遊移,指著赧水上遊說開了:“你們看,這赧水從高山叢嶺中彙集涓涓細流,衝破山巒、岩石的阻撓,曲曲折折流到這裏,入資江,再入湘江,最後彙入大海,要經過多少無人知曉的曲折啊。我看呀,法治建設就如這江水,我們執法者隻是其中的一滴水珠。江水必須隨著河道前進,有時曲折迂回,有時一瀉千裏;有時因狂風暴雨、山洪暴發而掀起驚濤駭浪,有時則在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下漣漪蕩漾。但無論河道怎樣曲折,路途如何遙遠,也無論是滔天巨浪還是波光漣漪,水流無時不在擊石淘沙,衝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