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農的理解與感慨,讓林燁心裏寬慰不少。
林燁免職的消息不脛而走。連日來林燁的手機響個不停,到政法委來找他的人絡繹不絕,有幹部也有群眾,有工人也有農民;有的打聽他離任的具體時間,以便送行;有的邀請他喝杯餞行酒。林燁隻是笑著說:“處理完手中的事,打好移交就走,具體時間沒有定。”他對餞行酒一概謝絕,就連縣委為調走的縣級領導設宴餞行的慣例也被他婉言謝絕了。
金沙縣的“倒春寒”真有點寒意襲人。昨晚,林燁徹夜難眠,七百多個奮鬥的日日夜夜,往事一件一件在他腦海翻騰,他為自己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想到明天就要離開,而有許多事卻不能繼續做下去,就又有些莫名的惆悵……
一大早,林燁就起床,整理好行李。他的行李很簡單,除了被子就隻有一個行李袋。還沒有到上班時間,他在縣委院子裏兜著圈,又走回辦公室,這裏看看那裏瞧瞧,然後坐下來,默默地抽著煙,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是對金沙縣這片剛熟悉的熱土的眷戀,還是因為不能繼續在這裏奮鬥而內疚,或是由於權力的失落而傷感?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隻是一支接一支地抽著煙。
“林書記,還沒有吃早餐吧?”小何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水餃,邊進門邊說,“我到宿舍沒有找到您,猜您一定在辦公室。”
“謝謝!”林燁接過餃子低頭吃著。
不一會兒,陳奕農領著全體常委們來了,縣委機關的幹部紛紛趕來送行。小何把林燁的行李裝上車,小車慢慢地向大門行駛著,常委們陪著林燁走在後麵。
陡然間,大門口響起了“劈劈啪啪”的鞭炮聲,鞭炮聲越來越響,滿院都是彌漫的煙霧。
陳奕農感到奇怪,沒有交代縣委辦放鞭炮,這是怎麼回事?他疾步朝前走,透過濃濃煙霧,模模糊糊地看到大門內外擠滿了人。他明白了,他高興地告訴林燁:“群眾來給你送行了!”
一個縣級領導調動,群眾自發地趕來送行,這在金沙縣的曆史上還從未有過!人群湧了上來,一雙雙手緊緊握住林燁的手說:“林書記,我們舍不得你走!”
一位老漢走上來,雙手顫抖著抓住林燁的臂膀,說:“林書記,你是一位好領導!”
旁邊一位婦女抽抽嗒嗒地哭著:“林書記,你是好官,我們太需要你這樣的好官了……”一句話沒有說完又哭出聲來。周圍的人們受到感染,有的眼圈紅了,有的流出了淚水。
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陳奕農提高嗓門說:“同誌們,我代表縣委感謝大家前來為林書記送行。請大家讓一讓,讓我們用掌聲歡送林書記!”
鞭炮聲稀疏了,掌聲響起,人們分列兩旁,夾道歡送。
林燁走到了小車前,向大家擺手致謝,準備上車。
送行的群眾又都圍了上來。
“林書記不能走!”
“您是好政法書記!”
……
人們的聲聲呼喊,震撼了縣委大院。
此時的林燁心裏非常感動,他站在車門前大聲說:“謝謝大家前來送行!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說句心裏話,我真想再在這裏工作幾年。調回地區工作,是組織上對我的關照。我辜負了父老鄉親的期望,對不起大家!”他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調回地區中級法院工作,大家如果還信得過我,遇到什麼不平事或者需要我幫助的事,盡管來找我。我一定盡力而為。再次謝謝大家。”
說完後,林燁上了車,看著窗外依依惜別的人群,他不禁想起明代詩人袁凱的兩句詩來:“行行無別語,隻道早還鄉”。
【作者簡介:肖祥準,男,1941年出生,湖南省洞口縣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18年軍旅生涯,22年機關工作經曆,磨礪了他堅韌剛強的性格,感悟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信奉天道酬勤,業餘筆耕不輟,發表雜文、散文、法製紀實文學、小說等作品百餘萬字。著有《政法幹部》《烏紗帽》等長篇暢銷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