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看似寂寞的小區,可是當你走進裏麵時,就覺得它是熱乎乎的,蒸騰著一種火似的熱情。
小院的玉蘭樹長得很茂盛。吳少良說,常常開花,滿院香飄。
職工活動中心在二樓,裝修得很好,這是公司考慮到職工每天都在荒野作業,有的職工家在很遠的地方,專為職工修建的活動場所。每月把應在當月過生日的職工集中起來,為分居兩地、遠離家鄉的職工過個生日,吃頓飯,唱唱歌,跳跳舞,並發給了一定禮物,看得出,他們很高興。
那天,職工們七嘴八舌告訴我,公司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實際上是重視人力資源的表現,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欲,使大家心在一起,共同創造更多的財富。每個人似乎都意猶未盡,我感受到了一種氣場。
我向壽星們和在座的梅雁人敬酒,祝福他們,更祝福梅雁集團。
治水為了什麼?發展為了什麼?職工們最直接的感受,當然還是體現在民生上,體現在“眾人得益”上。從職工身上,你就很容易地歸出一個非常不錯的幸福指數。在柳江,他們完全放鬆著,在情感與精神的交流中綻放笑容。
大雁的雁陣組織十分嚴密,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邊飛邊不斷發出“嘎嘎”的聲音,這是一種相互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的信號,這是一種關懷。
梅雁也是一樣發出“嘎嘎”的鳴叫,這鳴叫令人振奮。
大雁在大片的樓群和清奇的山石間飛過,蜿蜒的柳江曲曲繞繞穿城而過,牽著柳宗元的千年目光和劉三姐的纏纏歌謠,在柳州懷中長久吟唱,也在廣西的懷中吟唱,柳州因而表情生動,廣西因而美麗。
來吧,朋友,柳州請你留下來。
梅雁,是一個在柳江邊展翅飛翔的傳奇。有人說:你的努力越超常,你的把握就越龐大,你獲得的就越豐碩。我在自己生命的空間遇見眾多其他的生命,我知道,生命若沒有向往,那是沒有生命過的生命。梅雁人擁有真正美麗的生命,他們執著地追求事業的輝煌。
因此,在中國水電曆史大書的不斷翻頁中,他們留下自己純粹而清晰的身影。但很顯然,為了“百年企業”的目標,他們不會就此輕慢了自己的腳步……他們誌存高遠,他們要加大加精自己的舞台,大幕已經拉開,嫩青色的曙光已經在天際閃耀。
追求卓越永無止境。
挑戰與超越永無止境。
讓我們來讀一首詩吧,對讀者來說,隻有一首詩的章節也是不滿足的。但對梅雁,這是一首詩,又不僅僅隻是一首詩。遠方或許未知,卻永遠充滿希望。
不是嗎?
有一段歲月波瀾壯闊
風雷激蕩
有一種精神穿越曆史
治水用水
春天已把我們曾經的腳印
化成了曆史的定格
再走過一個流火的季節
我們該收獲百川的顏色和
天空不盡的繁星
夢在遠方
更在心上
所以,我們像大雁
繼續飛翔
選擇太陽的方向
我們不會放棄
選擇堅持的力量
來吧,讓我們到大江去,到大河去
吟唱福音,讓水流向世界
流向有生命的地方
那歌聲
環球如浪
【馮藝: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廣西文學院院長】
《從化經驗廣蓄模式》
楊克
一個簡單的數學題是:用四度電換三度電,值不值?
心急的人聽了,連連擺手搖頭;謹慎的人聽了,一臉狐疑,不置可否;隻有深諳辯證法的聰明人,才能洞察此題中暗藏的玄機--
電力作為一種在常規環境下無法儲存的能源,其生產、輸送和使用是同步進行的;與之相矛盾的是,社會對電力負荷的需要又瞬息萬變:一天之中,白天和前半夜的電力需求較高,下半夜的用電量卻驟減,其需求量為前者的一半甚至更少。這稍具常識的人就能明白,零點之後生活照明用電少了許多,夜間開工的企業也沒有白天多,生產用電也大為下降。因而為滿足高峰期的使用以及避免低穀期的浪費,供電部門勢必按照電力需求的變化來協調發電設備,做到高峰期滿發,低穀期蓄能,於是技術人員試圖尋找能夠將電力間接儲備的辦法,於是一種解決上述供需矛盾的發電方式--抽水蓄能發電,應運而生。
一個簡單的數學題是:用低穀期的四度電換高峰期的三度電,值不值?
二十年過去了,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下稱“廣蓄”】用良好的效益、優質的管理和強勁的協調能力向世人力證:值!
1993年,在廣蓄工程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之後,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不惜溢美之詞:“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創立了兩個模式一個是三茂鐵路模式,還有一個就是‘廣蓄’模式’!”
從此,“廣蓄模式”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