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2000年3月,二期工程全麵竣工。當是時,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
此後為將廣蓄電站打造成為高科技旅遊景區,一些景區的配套設施相繼建成。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漸漸形成今日之模樣。
2004年,經過南非NOSA安全管理係統的嚴格考核,廣蓄電站被評定為中國境內唯一一家五星級企業。
8
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是一個中國大型工程的管理史上要被銘記的企業,原因在於其吸收外國經驗,結合中國國情而建立起來的一套新的管理體係和模式。這個管理體製分大小兩個層麵:小的方麵,指廣蓄工程的日常管理;大的方麵,指廣蓄工程具有中國特色的項目管理製度。
廣蓄電站一直為其精簡的管理機構深感驕傲。不可否認,廣蓄管理體係中的人員多為高素質、精英化、一崗多能的現代化管理人才。整個電廠共有91人【其中中方79人,港方12人】,而國內同等規模常規水電廠標準定員為544人,足足減少453人,已符合每萬千瓦裝機0.8人的世界先進水平。
不過更讓“廣蓄人”自豪的還要數其無人值班係統,這就是前文提到的廣蓄“空空如也”的大腦。一期工程在建時,電站就按無人值班設計。電站落成後,從1995年1月起機組完全由廣州、香港兩地電網調度中心控製,電廠控製室僅留一人值班,實行五班四倒、一人值班製。不值班的人員則配備移動通訊設備,隨時處於待命狀態,這就是整套“ON-Call”係統。事實上,這套係統隻在投產早期時使用過,隨著電站自動語言報警裝置完善並投入使用,機組運行穩定,無人值班早已實現。
相對於這些較為微觀的日常管理,廣蓄工程創新的項目管理製度“廣蓄模式”更具曆史意義。
首先廣蓄模式有一個極為精簡的業主機構,但並沒有損害工作的效率。廣蓄工地的業主管理人員總共隻有20多人,而且機構層次簡化--機構越精簡,生產關係越簡單,決策就越快,辦事效率就越高。配套簡化的機構層次,機構設置也相對簡單,各部門負責人統一叫經理,不再設處室。單就這點,在80、90年代的國家大型項目中是難能可貴的。
與此同時,廣蓄聯營公司積極利用市場經濟的法則,嚐試用市場的辦法優化資源配置。這主要表現在物資采購方麵。物資材料的采購,業主隻負責水泥與鋼材,其餘全部攤給承包商;而水泥與鋼材,業主隻管負責指定定點廠家和簽訂采購合同,具體合同的執行全部由承包商負責,業主不再負責運輸與倉儲管理,至於質量監督,則由監理來負責。即使業主根據工程需要負責采購一批急需的、影響和製約工程施工的設備租賃給承包商使用,其目的也不是盈利,而是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以局部的損失換來了整個工程的速度,從而謀求工程利益的最大化。
對於工程監理的充分利用則是廣蓄模式的一大創舉。廣蓄工程的全部業主單位職員隻有20多人,施工現場的人員也隻有8人,這麼少的人員如何管理如此龐大的工程?奧秘就在於依靠工程監理來開展工作。廣蓄業主單位賦予監理充分的職責與權限,通過大膽放權,監理在收獲利益和信任的同時幫助業主很好地控製了投資規模,保證了質量和工期。業主輕鬆實現工程目標,贏得開明美譽。本文之初給許多考察團帶來的困惑,答案就在於此。
“廣蓄模式”確立之後,業主和監理單位之間這種相對健康的關係對國內工程管理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9
1996年,世界著名雜誌《InternationalWaterPower&DamConstruction》特派記者珍尼·丹茜在對廣州抽水蓄能電站進行專訪,在同年第9期撰文報道評價說:“毫無疑問,廣蓄電站將成為模範工程,成為許多抽水蓄能電站的樣板電站。”這是最樸素最中肯的評價,也是世界對廣州抽水蓄能電站給的印象。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靜臥在廣東省從化市呂田鎮小杉村南昆山的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將繼續承擔著輔助大亞灣核電站的使命,繼續走向未來……
【楊克:廣東作家協會副主席】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黃偉林
一、為什麼開鑿靈渠
1.秦戍五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當時的秦王朝主要覆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其版圖尚未包括嶺南,即珠江流域地區。
嶺南,即五嶺之南。五嶺,也稱南嶺,之所以稱為南嶺,是與北嶺【即秦嶺】相對而言。秦嶺為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五嶺為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秦嶺分界黃河、長江兩大水係,五嶺分界長江、珠江兩大水係,由此可見,五嶺在中國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