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尾聲:北江大堤:樂章的休止符?(32)(3 / 3)

4.李渤“鏵其堤以扼旁流,鬥其門以級其直注”

唐代魚孟威的《桂州重修靈渠記》專門描寫了靈渠年久失修、通航困難的情況。文章寫道:“年代寢遠,陡防盡壞,江流且潰,渠道遂淺,潺潺然不絕如帶。以至舳艫經過,皆同奡蕩,雖篙工楫師,駢臂束立,瞪眙而已,何能為焉。惟仰索挽肩排,以圖寸進。或王命急宣,軍儲速赴,必征十數戶乃能濟一艘。因使樵蘇不暇采,農圃不暇耕,靡間晝夜,必遭罹捕。鮮不籲天胥怨,冒險遁去矣。是則古因斯渠以安蠻夷,今因斯渠翻勞華夏,識者莫不痛之。”

公元825年,時任桂管觀察史的李渤麵對靈渠“渠道崩壞、舟楫不通”的情形,主持維修靈渠。據魚孟威的記載,李渤修靈渠“鏵其堤以扼旁流,鬥其門以級其直注,且使溯沿不複稽澀。”明確了鏵嘴以及南渠鬥門為李渤所修建。

李渤,字浚之,唐穆宗時期,任職考功員外郎,史書稱他“不苟合於世”、“守節者尚之”。因為他為人剛直,不同流合汙,被貶到廣西做地方官。

根據鄭連第先生和伍鎮基先生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李渤主要做了這樣幾件事:第一,將攔河壩做成了人字形,並在其頂點修建了鏵嘴,如此才可以平順地分水,這就是所謂“鏵其堤以扼旁流”;第二,修建了南陡門和北陡門,使海洋河三七分派分別進入南渠和北渠;第三,在南渠修建了一批陡門。伍鎮基先生具體說明:“在陡渠段以陡門截流,壅水成級狀的渠段,代替陡坡淺水直流直注的原渠道流態,以利船舶上下航行。用陡門閘駐水流,創造階級形的深厚水體,淹沒該陡渠段的陡斜淺薄的水體,使淺水變為深水,滿足過往船隻吃水深的要求。同時,使陡斜的水麵轉變為階級狀水麵,把急流變為緩流。”李渤修建靈渠的結果是“使溯沿不複稽澀”,使靈渠上的船隻得以輕鬆、順利地通航。

5.魚孟威為靈渠命名

誠如鄭連第先生所說,李渤時的靈渠重修在規劃設計上是一次革命。不過,李渤雖然有非常巧妙的規劃設計,但卻沒有完善的施工質量加以配合。魚孟威在文章中指出:“當時主役吏不能協公心,尚或雜束筱為堰,間散木為門,不曆多年,又聞湮圮,於今亦三紀餘焉。桂人複苦,已恨終無可奈何矣。況近歲以來,蠻寇猶梗,王師未罷,或宣諭旁午,晦暝不輟,或屯戍交還,星火為期。役夫牽製之勞,行者稽留之困,又積倍於李公前時,轉使桂人膚革羸臘,指足胼胝,且逃且死,無所怨訴。”

在這種情況下,公元868年,桂州刺史、桂管觀察史魚孟威又主持了一次靈渠大修。

在規劃設計理念上,魚孟威經過周密調研,認為李渤的規劃設計思路非常科學,所謂“李公真謂有新規善養民也”。

魚孟威在規劃設計上繼承了李渤的思想,但在施工用料上,汲取了李渤的教訓,糾正了李渤的失誤。自公元868年9月興工,至公元869年10月告畢。魚孟威的修渠工程持續了一年時間。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其鏵堤悉用巨石堆積,延至40裏,切禁其雜束筱也,其陡門悉用堅木排豎,增至18重,切禁其間散材也。浚決磧礫,控引汪洋,防厄既定,渠遂溝通。雖百斛大舸,一夫可涉。由是科徭頓息,來往無滯,不使複有胥怨者。”

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魚孟威一是整修了鏵堤和秦堤,工程完全采用巨石,保證了堤壩的堅固性;二是加固了陡門,增設陡門至18座,選用的都是堅硬完整的木料;三是疏浚河道、渠道。經過這番修整,靈渠終於可以通航百斛大舸,湘江與漓江之間的往來不再阻滯。

魚孟威不僅在靈渠整修工程上精益求益,而且在靈渠的命名上也頗有心得。長久以來,人們對靈渠無以名之,隻稱史祿鑿渠,或將靈渠稱為離水或漓水,直到魚孟威,才正式出現靈渠之名。他在主持了公元868年的靈渠大修之後,得到皇帝嘉獎,他著文刻碑《桂州重修靈渠記》,記錄重修靈渠的原因、經過以及用工用料用時等情況。文章標題直稱靈渠,文章開門見山“靈渠,乃海陽山水一派也”,文末還提出了“人稱萬物之靈”的觀點。一篇千字文,三次出現“靈”字,足可見作者對“靈”的推崇,對靈渠命名的大有深意焉。

6.四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