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道:“大敵當前宜從容,兩軍相逢勇者勝,微臣相信嶽飛是那個再造乾坤之人。”趙構仍然猶豫不決,道:“行了行了,這事朕再作考慮。朕有些倦了,你退下吧。”趙鼎無奈告退,往外走的時候碰見秦檜正往裏走,他心裏咯噔一下,不知道這秦檜又回到皇帝麵前吹什麼陰風,但自己又能如之奈何呢。那秦檜見到趙構,開門見山道:“皇上,微臣聽聞偽齊向金人援兵,金人已經派兵馳援。”
趙構歎了口氣,道:“是啊!沒想到金人這麼爽快地答應了。趙愛卿建議讓朕派嶽飛迎戰。”秦檜知道宋高宗已經被金人打怕了,故意頓了頓,道:“應戰,就是勝負難定,皇上您照樣要擔驚受怕。微臣有一計,可讓皇上您高枕無憂。”
趙構聽聞,眼前一亮,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道:“哦?愛卿有何應對之法?”秦檜慢條斯理道:“襄陽之役原本無關金人之事,金人插手,無非是想撈漁翁之利。”
趙構忙道:“那愛卿的意思,我們是該戰還是和?”
秦檜笑道:“當戰則戰,當和則和,剿撫兼用,化敵為友。我們先派人與北金議和,當然,這麼做勢必會引起民怨,那些主戰派亦會心有不甘。所以表麵上仍需擺擺樣子,和金人打上一仗,議和必須暗中進行,而且,得找可信之人前往。”
趙構點頭道:“此法可行。隻不過,放眼朝廷,朕竟然不知何人值得信賴。”
“微臣有一人舉薦。”
“何人?”
秦檜回身對門外:“進來吧!”隻見一名少年步入,眼紅唇白,凜然有異相,那少年見到趙構,連忙跪下磕頭道:“草民參見皇上。”趙構看著秦檜道:“他是?”
秦檜:“他是微臣義子,名叫秦熺。議和一事,不如交給小兒去辦,一定辦得妥妥當當。”趙構看著秦熺,又一個青年才俊,於是微微點頭恩準了秦檜的提議。秦檜與秦熺連忙磕頭拜謝,從皇宮出來。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話,秦檜向秦熺交代道:“皇上如今是驚弓之鳥,談金色變,隻要你能夠不辱使命,成功議和,你將功不可沒。”
秦熺點頭道:“孩兒知道,孩兒一定不負重托。”說著便辭別秦檜,向另一方向走去。
朝廷已經在準備議和,而嶽飛還蒙在鼓裏。這天嶽飛坐在帳中與牛皋研究軍情,準備進一步鞏固戰果,隻見張憲略顯慌張地走進來道:“得到最新情況,金兀術率軍十萬,已經逼近襄陽。”牛皋聽過,罵道:“這金兀術的狗腿子還真長,來得夠快的啊!”
嶽飛拍了一下軍事地圖,沉著道:“好。我就不信他的鐵浮屠真的能所向披靡!”牛皋起身叫道:“不是俺老牛願跟鐵浮屠會,隻不過,這次明明是我們跟偽齊的戰役,老子打兒子,他幹爹瞎起什麼哄啊?”張憲與嶽飛見牛皋隻逞口舌之快,不禁哄笑,笑過之後,張憲看著嶽飛,擔憂道:“我們那個計劃,會不會太過冒險了?”
嶽飛搖頭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即使金人有十萬大軍,我們也可以險中求勝。”此時一名士兵拿著一份書函進來,稟報道:“趙相國密函。”嶽飛立馬拿過密函,讀了起來,讀完便大歎了一口氣,張憲見嶽飛臉色難看,忙問道:“趙相國怎麼說?”
嶽飛沮喪道:“皇上得知金人兵援偽齊,日日擔驚受怕,於是讓人去金國議和。”牛皋聽聞,立馬吹胡子瞪眼睛,道:“議和?跟金人議哪門子和啊?這不是擺明了送銀子去嗎?”
嶽飛歎了口氣道:“自從皇上逃到海上回來之後,就如同驚弓之鳥,如履薄冰。”
張憲恍然大悟,道:“唉,我早該料到,皇上禦劄中寫的‘用心籌劃全盡之策’,表麵上是千裏運糧,後勤無法負擔,實際上就是想讓我們回師。我們現在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