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很快將嶽家軍的功勞報給了宋高宗,高宗龍心大悅,便召嶽家眾將領進京麵聖領賞。
這天一大早,趙構升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旨道:“升任嶽飛為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官階太尉,賜良田三百畝,白銀三百兩。其餘諸將協助有功,官升一階,另各賜良田一百畝,白銀一百兩。”嶽飛同王貴等一幹將領跪下接過旨意,一邊起身一邊謝道:“謝皇上隆恩。臣等定當鞍前馬後,誓死效忠。”
趙構開懷大笑道:“得一良將才,勝百連城璧啊!”
秦檜立馬拱手向趙構恭賀道:“君明則將賢,將賢則兵勝,皇上如此厚待福將,亦是江山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趙構瞥了一眼秦檜,知其善於見風使舵,微微一笑,向嶽飛道:“嶽飛,這一仗,你也辛苦了,接下去你可以榮歸故裏,好好歇息一陣子了。”
嶽飛卻拱手道:“自靖康之難以來,臣一心隻想報仇國恥,收複中原。臣等將士唯有一個信念,不複中原,不歸故裏!”秦檜聽聞,連忙勸阻道:“嶽帥胸懷遠大,抱負不小,隻是如今是難得的太平盛世,宋金罷戰,兩相無事,你何必再挑戰端,擾得天下不安寧呢?”
嶽飛爭辯道:“金人亡我之心一日不死,天下便一日沒有太平!金人沒有放下刀槍,我等怎能放下,否則,等待黎民百姓的,隻有屠戮!”
秦檜冷笑道:“宋金交戰多年,國庫早就虛耗一空,嶽帥你可算過,收複中原,需要多少兵力、多少軍餉?這些軍餉又會給百姓平添多少賦稅?嶽帥,這些苦難又要算到誰的頭上呢?”嶽飛不甘示弱,道:“眼下受點苦難,以後才能國泰民安,所謂一勞永逸,就是這個道理。”
秦檜見無法說服嶽飛,便向趙構啟奏道:“北伐之事還請皇上定奪。”
趙構看著雙方各執一詞,心想雙方都有道理,便詢問其他文武百官。那張俊看了秦檜一眼,上前一步進言,道:“微臣是一員武將,征戰疆場、為國捐軀本是理所應當,隻是秦大人所言不無道理,如今應該見好就收。”
趙鼎知道這張俊和秦檜是一丘之貉,連忙反對道:“臣認為不然!嶽帥連番征戰,戰功赫赫,加之朝中還有韓帥、張帥等諸路大軍,風頭正勁,正是乘勝追擊、收複中原的大好時機。嶽帥與金人屢次交鋒,既然提出北伐之意,必然是心中有底,秦大人身處朝堂之上,如何知道打得還是打不得,除非……”說著便有意停頓,那趙構果然連忙追問,趙鼎這才緩緩說道:“除非如今日街市上百姓所言,秦大人是別有用心?”
秦檜聽聞,勃然大怒,衝趙鼎叫道:“趙大人!捕風捉影之言趙大人卻信之鑿鑿,大宋有你這樣的丞相,可真是朝廷之福啊!”趙構也早對街市傳言略有耳聞,現在見秦檜如此氣急敗壞,怒喝道:“夠了!”就這短短二字,卻讓秦檜嚇得脊背發涼。好不容易散朝,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回家的,王氏見他回來,也沒注意他臉上神色。
秦檜喃喃道:“皇上怕是對我起了疑心。”王氏聽他說完,嚇得臉色大變,失聲叫道:“啊?這……這可怎麼辦?”
這時一位老仆人走了進來,報告道:“老爺、夫人,有位自稱鄭娘娘的人求見。”秦檜與王氏聽過,心裏大吃一驚,互望一眼,這鄭娘娘不是被粘罕娶了嗎,怎麼突然會從五國城逃回來?於是王氏連忙親自跑出去將鄭娘娘迎進客房。鄭娘娘一坐下便將金兀術協助完顏亶當上金國皇帝並剪除粘罕的事情講了一遍,王氏聽過,歎息一聲,道:“唉,姐姐,沒想到你這些年經曆了這麼多變故。”
鄭娘娘涕淚漣漣道:“本以為跟了粘罕,從此可以有個依靠,沒想到到頭來,還是無家可歸。”
秦檜問道:“那現在金國是誰掌權?”
“現在大金皇帝對四皇子言聽計從。”
“那二太子斡離不呢?”
“現在金國想與大宋和議,二太子也是皇上麵前的紅人。對了,我這次來,他托我帶一封密信給大人。”說著鄭娘娘從衣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遞給秦檜。秦檜接過,連忙細看,看完一邊收信一邊向鄭娘娘問道:“你此番回來,有何打算?”
鄭娘娘忙請求道:“還望秦大人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讓我能回宮中養老。”
秦檜一聽此話,看了看鄭娘娘,臉上出現一道殺意,迅即又恢複正常,笑道:“鄭娘娘,你昔日對在下有引薦之恩,在下能幫的忙一定會竭盡全力。請鄭娘娘放心,秦某在城西有一所宅子,那裏比較清靜,娘娘在那暫住幾日,等皇上那兒有了消息,在下一定馬上通知。”說著吩咐下人為鄭娘娘引路,帶了出去,秦檜看著鄭娘娘的背影,連忙喚出秦熺,在其耳邊交代了一番,那秦熺一邊點著頭一邊陰狠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