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否定的確也遭到強有力的反對。而且有許多人即使未進入宗教生活體係,也熱心擁護宗教本身的權利。然而,否定宗教的論調卻不斷擴大,這點已明白指出,現代已有廣大階層不能置身於宗教的發展中;而且,宗教及其世界對他們而言已是不可解的東西,並且在內在方麵也距離遙遠。再者,擁護宗教的人分裂得非常厲害,無法團結為一體,這也是事實。要求與向往雖然存在、卻不能充分成形,來擊退反對者。因此,宗教雖然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戰鬥,卻無法再給人強有力的支持力量;也不能提示支配人類生活的目標,因為本身已經成了問題,怎能提供確鑿的答案?

內在理想主義的生活體係

注意現世的理想主義一內在理想主義——相信,如果沒有喪失人類生活的深邃性,就可以脫離宗教的混亂。此一理想主義幾千年來一直在促使精神文化發展,並與宗教攜手同行。大體而言,它友善的為宗教做補充工作,不過也常常激烈地加以攻擊。此一主義主要是把人類生活設定在眼不能見的世界。這裏所說的眼不能見的世界,並不是與感性並存,隨時可與之分離的國度,而是支持感性的基礎及其靈魂。萬有有其深邃性,卻隱藏在肉眼中,因這深邃性,才形成一個整體,而有其內在生活;這是關係內在理想主義存亡的信念?此一理想主義所描繪的文化已將人類與萬有緊密相連;同時賦予人類特有的使命,使人類獲得卓越位置。低於人類的世界則在受束縛的狀況下,無意識地過活,因此,個體無法體驗到支持整體的力量,隻有人類才能體驗。人類思索整體,從而也將整體視為己有之物。於是,世界才因人類變得明晰而自由。可是,這種現象非有人類自己的決斷與控禦不能存在;非有人類自己的活動與創造不能獲致。由於這特殊的位置,世界的進步才與人類有關,人的行動才能促進整體狀況的發展。

這種生活體係主要是環繞內在與外在、眼不能見的世界與看得見的世界而動。人類生活固有的支柱是內在,內在控禦外在,並將精神注入外在。可是,內在本身也從模糊不清的架構回到完整的形體,因此才產生精神的創造。這種創造可獲世界理性支持,而且希望在無意識的自然與無意義的日常生活之外有一種本質性的新生活。這就是精神之國,借真善美將人類與大世界結為一體,使人類創出一個內在共同體,參與完美的豐實與榮耀。這種生活不需要其他報酬,也不為其他目的,而是在自我開展中發現自己的意義。喜悅即存在其中。其活動是同歸自己,並取得愉悅的休閑。

支持這種生活的主要角色是藝術與學問。藝術與學問具有崇高意義,使我們轉移到創造根源的國度,為我們開啟世界的奧秘。藝術與學問讓黑暗變得光明,使僵硬變得柔和,令散置集結為一體,而且別無所求地使充實的美與實際利益形成對比。由此展現的人類生活之成長與宗教的人類生活之成長大異其趣。不管怎麼說,宗教總讓模糊的對立尖銳化,理想主義的文化卻想使它融合為一。宗教盡可能使人類及生活集中於惟一之點,而理想主義的文化則有意讓它盡量擴大。前者重“心性”,後者則要求強有力的創造;前者確認人類的弱點與空虛,後者則看出人類的能力與偉大。當然,這意義下的人類已與整個宇宙結合,並從中汲取生命。前者經由激越的動蕩與悲痛的否定才發現肯定人生之道;後者則相信憑借勇敢的飛躍即可肯定人生。這種對立也許可以形成人類生活更遼闊的不同層麵或不同階段,並互相補充。可是,在目前我們還不能看出其間的一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