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生活模式係以強勁的否定開始。這種否定在它的整個範圍內都帶有攻擊性。因為這種生活模式必須反抗其他已經紮根的生活模式,以開辟道路;而且對所有意欲超越自然而陷於誤解及妄想,又令實有分裂的事物,都必須展開激烈的戰鬥。以這種立場而論,宗教和形上學,以及據此而衍生的道德都是障礙。一切與這些相關的事物均應從根鏟除;不允許主觀遊離環境,憑借天馬行空的幻想自行其事。這麼一來,嚴格地將生活束縛於自然狀態的現象,可說是轉向真理,也是人類生活的加強。同時也可以說是轉向自由,因為依妄想形成的事物會給人許多壓力,各種不同的規律常常使人類固有的力量無法充分發揮。

如果自然可以不受阻礙地發展,宗教或道德的偏見不會使人類生活顯得局促,受到妨害,

情形一定會發生變化。在這種情形下成立的人類生活便可以感覺到已躍向自由和真理。而其特征是給人感覺上的親近感,富於直接性的直觀,並站在牢固基礎上與四周事物保持密切關係,由此而產生出足以自豪、有活力的感情和無休無止的運動。這種人類生活本身即包含多種緊張與成就,因而即使完全放棄來世,也不至於有些許痛苦。

由此逐漸產生與精神相對的特殊結果;而其影響則及於所有個體領域、藝術與學問、教育與教養、社會或國家生活。感覺的物質要素遂大為活躍,人類生活因此獲得充實;與四周現實不致喪失密切關係,即使遊離現實也不會陷於黑暗的錯誤。認知很容易發現通往行動的道路;就像近代自然科學趨向技術後,已提供人類一股較大的力量來支配世界一樣,在人類共同生活中,也因為從最接近自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又可以從感覺上掌握的事物出發,才使我們懷著一種期待,希望行動力可以提高,理性得以不斷控製非理性。

這種生活運動影響有多大,使人類的存在狀況發生多大的變化,已經極為明顯。在此不僅主觀的見解和願望發揮了作用,同時也產生出一股重事實的強大潮流,這潮流足以輕易推動人的信念。這是無可置疑的。新的日子似乎已經露出光芒,跟它的光芒相比,昔曰事物似乎成了已死的過去。

可是,如果認為這是人類生活的全部,其中含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一定會湧起極多的反對聲浪!反對不僅來自外界,也會從新興的人類生活內部產生。這種人類生活是要人類同歸自然。所以如此,乃是因為精神工作所致。而精神工作卻把人類生活描寫成另一種麵貌,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力量,並提出自然物不可能做到的另一種要求。這種精神工作主要來自思考,亦源自追求真理的意願。在思考中,人常常讓自我與自然對立,並將自然兜收在一起,以思索人和自然的關係。這時,思考者必須超越自然,超越部分沒有心靈的自然機構。思考超越個別物,趨向整體;並以精神活動,而非以感覺性印象為優先。而且,精神活動會讓外在所提供的一切事物發生變化。科學家把自然變換為力、關係與法則,他們的世界與感覺所傳達的世界完全不同。思考奠基於許多根據,想把所掌握的一切事物變換為根源性的生命。但事實性卻強固地限製著思考,也成為思考難以忍受的障礙,因此思考借其存在與活動禁止將整個實有還原為感覺的事物。

因此,若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就不能不破壞自己的基礎。可是,它隻將否定推展到某一程度,就停止不前;而且會隨意采取其他種類的(它所排斥的)人類生活產物一偉大與貴重的事物來彌補自己。自然主義決不會成為超越經驗範圍的世界觀,但是要憑借受束縛的感覺將經驗本身化為一個整體,以形成世界觀,是沒有希望的。隻憑優秀的思考也不可能。它無意從宗教或哲學觀點為道德奠基。而且,僅讓整個生活歸結於自然本能,並不能破壞所有的道德;如果沒有內在的統一,信念、人格、個性這類重要質性也未必會消失;自然主義確是把人類生活建立在學術工作上,意圖借此加強真理的概念。但每個人僅抱持時時變易的觀念站成一排,怎麼能獲得真理和學問?創出人類共同生活的均質意見,是真正的真理嗎?自然主義的這種做法不僅顯示思考的不徹底,也無可避免會損害人類的生活狀況。隱藏在背後的許多偉大事物如何能明顯有力地開展?如何能產生出剛健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