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過程與進化運動的本質與必然

從這觀點來看,我們先前對生命進化所展示的一般考察就會更明白、更完整。我們可以明顯地區別生命進化的偶然性與本質性。

我們所說的生命躍動存在於創造的要求中。生命躍動不能以絕對方法創造,因為它會遭遇到物質——亦即與生命運動相反的運動。可是,生命躍動擁有必然性的物質,並盡力將許多不確定性與自由導入其中。然則,此一躍動如何活動?

如前所述,生物係列中的高等動物,大抵有感覺運動神經係統盤據在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之上。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的任務是清掃、修護感覺運動係統,盡量使它獨立於外在環境,更要提供感覺運動神經係統運動時所消耗的能量。由此觀之,有機體會慢慢趨於複雜(盡管有無數進化過程中偶然事件所造成的例外),在理論上是因為必須使神經係統複雜化。在有機體中,不管哪一部分複雜化,都會隨之引起許多其它部分的複雜化,因為這一部分必須活下去,身體上某一點的變化會影響到全身,因此複雜化可以無限波及所有方向。不僅事實上如此,就是在權利上,製約其它係統複雜化的也是神經係統的複雜化。然而,神經係統本身的進步又在何處?乃在於自動活動提供適當的工具給意誌活動,而這兩種活動同時發展。因此,在人類這種有機體中,有為數甚眾的運動機構在脊髓與延髓中成立。隻要有暗號就可觸起與這些機構相對應的行為。意誌有時傾力完成此一機構,有時又必須有所選擇;該發動何種機構?這些機構又如何組合在一起?

什麼時候發動?動物的意誌越能從眾多機構中進行選擇,運動途徑形成的十字路越複雜,換言之,動物的大腦越發達,意誌力就越靈活有力。於是,行為隨著神經係統的進步愈趨於準確,富於變化,並且愈有效而獨立。有機體的行動已逐漸類似一種運動機械,這種機械一有新的活動就會隨之自行調整,而且有如橡皮製成一般可以隨時變形。但是,在神經係統出現以前,甚至在有機體形成以前,動物生命的此一本質特性已在變形蟲的未分化肉塊中出現。變形蟲會向不同方向變形,以整體擔負了高等動物借分化而分屬於感覺運動係統的功能。其工作方式極為原始簡單,所以無需高等有機體的複雜化。輔助要素也不需要把可以消費的能量傳遞給運動要素。這動物渾然不可分地運動,也渾然一體地以自己所同化的有機物質為媒介,獲取能量。因此,無論在動物的最低係列或最高係列,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動物生命有兩個特點:㈠能儲存能量;㈡盡量以馴服的物質為媒介,將能量耗於種種意外的方向。

然而,能量由何而來?來自所食的食物。因為食物是一種炸藥,隻要有一點點火花,儲存的能量就能散放出來。誰製造這炸藥?食物有時是動物的肉,而此動物則從其它動物吸取養分。以此類推,最後乃及於植物。隻有植物才真正汲取太陽能。動物不是直接從植物借用太陽能,就是利用其它動物的授受來吸收太陽能。然則植物如何貯存能量?當然是靠葉綠素的功能。這種功能是一種獨特的化學作用,我們沒有解開這功能的鑰匙。和我們在實驗室中所見的化學作用也許大不相同。其運作是借助太陽能固定二氧化碳的碳,借以C:存能量,就像叫人蓄滿髙處的水槽以貯存搬運者的能量一樣。水一旦運到高處,就可以隨時隨意轉動水車等工具取水。固定的碳原子就像水運到高處時的重量;也類似在二氧化碳中結合氧和碳的橡皮張力,隻要稍微一觸動,使碳酸再與原來的氧結合,彈性體就放鬆,重量再度落下,總之,儲存的能量又恢複原狀。

因此,無論動物生命或植物生命,生命全體在其本質中已表現為奮勉之力,即奮力先儲存能量,再讓它流進溫順而能變形的管道中。生命在這管道的末端做出了無限繁複的工作。生命的躍動一麵貫穿物質,一麵想盡可能一下子完成這種工作。如果躍動力無限,或者有外援,生命的躍動也許可以順利完成此一工作。可是躍動有限,而且隻限於一同。這種躍動無法超越一切障礙。此一躍動所孕生的運動有時會脫逸,有時會分裂,而且經常遇到障礙。有機世界的進化隻是這種鬥爭的展開。最初的大分裂當是分裂為植物與動物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居於互補的關係。但兩者之間並不和諧。植物儲存能量,並非為動物,而是為自己的消耗。可是,植物自己的消耗既不是非連續性,也不集中凝聚,所以效果不顯,甚至因此不能適應生命原初躍動以本質上自由行為為目標所提出的要求,同一有機體不能以同等的力量同時負擔緩緩積蓄能量,再突然加以利用的雙童任務。因此,有機體雖不受外界幹涉,卻受根源性躍動所含的雙重傾向和物質對此躍動的抵抗所逼迫,有的自動傾向植物,有的則傾向動物。此一分裂之後又接著發生了其它許多分裂。各類進化在本質上至少是來自這些分裂。但是必須把所有種類的退化,停止、偶然考慮在內。尤其必須注意的是,每一種屬仿佛都表現出生命的一般運動若不經過自己就會停止一樣。毎一種屬隻考慮自己的事,隻為自己而活。由此乃在自然此一舞台上展開了無數鬥爭,產生出驚人耀眼的不和諧。可是,我們不能把不和諧的責任歸於生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