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觀之,在進化中,偶然性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所采用的形態,不如說所發明的形態,大抵都是偶然的形態。根源傾向分裂成各種互補的傾向,再劍出各種進化係統。但根源傾向的分裂,跟隨時隨地所遭遇的各種障礙都有關係,但這是偶然的。即使停止或退化也是偶然的;適應也是相當偶然的。必然的隻有兩種:(1)緩緩積蓄能量;(2)使這能量伸縮自如地流進各種變化的不確定方向。這方向的末端則有自由行為。

這雙重成果在我們地球上可用某種方法獲得。可是,這成果亦可借完全不同的手段獲得。生命並非隻需注意二氧化碳的碳。對生命而言,最重要還是貯藏太陽能。生命雖然要求太陽析離氧原子和碳原子,但也能提供太陽能的化學元素(即使實行上有困難,至少在理論上有此可能)。這時就須利用完全不同的物理手段結合或析離這些元素,再者,如果有機體的能源物質的指針元素,是碳以外的元素,則造形物質的指針元素也許是氮以外的元素。以此觀之,生命體的化學在根本上也與現有者有別。結果乃產生與我們所知的生命形態迥然而異的生命形態。於是,其解剖學與生理學亦大不相同。隻有感覺運動功能,即使不在其機構上,至少在其效果上與現在相同。這樣看來,生命在其它行星或其它太陽係內也可以進展不息,隻是其生命形態,我們無法想象得知;其物理條件從我們的生理學觀之,想必是與生命絕不兼容。如果生命的目的在本質上是獲得可利用的能量,並在爆發的活動中加以消耗,則生命在各個太陽係及各行星中,想必與在地球一樣,會選擇最適當的手段,以便在生命所遇的條件下獲得同樣的成果。至少可由類推做此看法。若由這類推逆推,則生命會認為與地球不同的條件不能用在生命上。其實,若能量走下卡爾諾法則所顯示的坡路,又因逆向之故而使下行延緩,則到處——換言之,即攀住所有星辰的一切世界——都可能有生命。不僅如此,生命甚至不需要集中在有機體中采取一種形態,亦即不必形成一個特定的軀體。軀體提供一條路徑給能源之流,這路徑雖有彈力卻已成形。我們可以想象得知,能量先儲存,按著穿過尚未固定的物質,而在流動可變的線上消耗(但不能做具體的想象)。生命的本質全在於此,因為在這兒,能量已緩緩儲存,而又突然散放。這種模糊未定的生命體和我們所知被限定的生命體,彼此間的差異和我們心理生活中夢遊狀態與覺醒狀態間的差異大抵相同。如果星雲物質在相反運動的作用下出現時,生命真的會突然躍出,則我們的星雲尚未凝聚為物質時的生命狀態一定是這個樣子。

由此可知,生命既能呈現出與我們現在所知完全不同的外觀,也能顯示完全不同的形態。即使化學基體不同,物理條件有別,衝力依然相同。可是,這衝力的分裂方式在途中會發生很大變化;總體而言,這衝力會走不同的道路——也許是更惡劣的道路;也可能是很好的道路。總之,在整個生物係列中,無論哪一項都不像現在所有的那樣。係列與項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惟一的躍動在惟一的軀體上,為何不能無限進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