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嗬護女孩平穩度過青春期(2 / 3)

【家教現場】

陳迅語現在特別愛打扮,一回家準要先對著鏡子擺弄一番。媽媽看到她的發型也是一個月換一次,還時常抹上指甲油、口紅。

有一天,媽媽看到陳迅語和一個頭發染成深紅色的男子勾肩搭背地走著,媽媽嚇了一跳。女兒剛上高二,怎麼和社會人士混在了一起。陳迅語的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上等,媽媽希望她努力一下,能夠考上大學。而陳迅語則表示,她不愛讀書,她喜歡美容、美發。

陳迅語的成績波動很大,媽媽知道戀愛影響了她的學習。看到女兒時而憂鬱、時而興奮,時而煩躁不安,媽媽很替女孩擔心。

【案例解析】

女孩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愛慕,社會通常稱之為“早戀”。現在初、高中校園裏,早戀的現象比較普遍。“早戀”具有朦朧性、矛盾性、變異性、差異性的特點。女孩對“早戀”的結局也很不明確,所以懷揣一份真摯的情感時,時常矛盾、痛苦。女孩體味著早戀中的愉悅,又懷著深深的隱憂。這些情感刺激,讓女孩處於盲目、衝動、恐懼的衝突中,嚴重影響了女孩的學業和人際交往。

女孩“早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愛慕對方的儀表、專長、品性;對異性的身體、生活、心理和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了好奇心;模仿社會上、影視作品裏書報中的行為;迫於同齡人都有“謠言”“緋聞”的壓力想跟風;學習受挫時尋求心理補償;對父母及社會管束的逆反等。

女孩出現“早戀”,會出現衝動、情緒不穩定、自控力差等現象。這些變化影響了女孩的身體健康,讓女孩易出現消化道病症、低血糖;心理上,女孩麵臨學校、社會、父母的壓力,容易心理失衡,出現各種心理陰影及疾病;學習上,注意力下降,無心學習,成績下降。

“早戀”對青少年的影響較大。媽媽要陪女孩一起來麵對,幫女孩順利度過青春期。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尊重女孩的隱私,不激化矛盾

少男少女之間的愛慕屬於隱私。媽媽不要輕易暴露女孩的隱私,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製止女孩“早戀”,這種方式會激化親子矛盾,讓女孩疏遠媽媽,不把媽媽當朋友。媽媽隻有尊重女孩,才能成為女孩的良師益友。

對女孩的“早戀”,媽媽隻要保持尊重的態度,“早戀”也就不再可怕。人人都會經曆這段青澀的歲月,媽媽正確的引導,能給女孩留下美好的回憶。

建議二:豐富女孩的課餘生活

媽媽為女孩安排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如各種校外旅遊、聯誼、公益活動,能夠幫女孩建立起健康正常的兩性交往關係。

夏之星是個開朗、活躍的女孩,媽媽鼓勵她多參與群體活動,所以她的業餘生活很豐富。她是班裏的“大名人”,參加了校詩歌朗誦大賽、校女子籃球、排球隊,還利用周末和同學宣傳“環境保護”“艾滋病防治”等公益活動。夏之星有很多異性朋友,她也有愛慕的異性,但是她很好地處理了這種關係。

夏之星和男同學交往時大方得體,大家也很喜歡和她做朋友。她也有青春的苦惱,但是她在業餘興趣和異性朋友的幫助下,能夠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習從未受過影響。

女孩對異性產生愛慕很正常。豐富的課餘、業務生活,能幫助女孩發泄充沛的精力,轉移興趣點,讓女孩的“早戀”情感適當轉移、減弱。

建議三:與女孩建立順暢的情感交流

女孩進入“早戀”期,媽媽更要注重同女孩的關係。媽媽能夠和女孩順暢地交流,就能夠更好地幫女孩解除困惑。如果女孩把媽媽排斥在外,不吐露任何心事,媽媽也就無法理解女孩、幫助女孩。

花琳和媽媽的關係很好,鄰居常常戲稱母女倆像“姐妹”。花琳上初中了,她喜歡上了班上的陳軍。他為人謙和、儒雅,學習、體育都很好。媽媽知道了這件事,要她把陳軍的事多講給媽媽聽,媽媽邊聽也會邊誇獎他的優點。

花琳覺得媽媽很理解自己,她也很依賴媽媽。媽媽指點她,陳軍學習好,你有不懂的可以多請教他。花琳有幾個異性朋友,大家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花琳覺得自己不孤單。

媽媽容易在女孩的“早戀”問題上,與女孩出現衝突,這樣不利於同女孩交流。媽媽要多與女孩溝通,及時了解女孩的情感動向,做女孩的良師益友。

建議四:與女孩的班主任保持“溝通”

媽媽要多和女孩的班主任溝通,因為班主任更清楚女孩在學校的動向。女孩出現“早戀”現象,媽媽別難為情,要和老師多溝通,共同配合,幫女孩走出情感誤區。

劉雲浮喜歡上了小米。她整天魂不守舍的,回家也時常無精打采。媽媽跟她的班主任聊天,才知道女孩“早戀”了。女兒給小米寫了封情書,被小米當眾撕碎了。劉雲浮學習不錯,就是性格有些內向,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

媽媽和女兒談心,轉達了老師對她的希望,說媽媽和老師都覺得她是棵好苗子,上重點高中肯定沒問題,現在不要被一時的衝動所困擾,要以學習為重。女孩聽了媽媽的一席話,心情開朗了許多,把重心又放在了學業上,重新在學習中找回了成就感。

女孩更多的時間在學校,“早戀”多發生在初、高中,此時女孩回家時間縮短。媽媽要多和女孩的班主任“溝通”,一旦女孩出現問題,及時配合老師,給女孩正確的引導。

建議五:加強女孩青春期的性教育

女孩進入青春期,出現“早戀”,媽媽不要忽視了對女孩的性教育。女孩隻有了解科學的性知識、性衛生、性道德,才能樹立正確的兩性交往觀。媽媽及時告訴女孩有關性、戀愛、婚姻的知識,幫女孩打“早戀”的預防針。

許多年紀尚幼的青少年,由於缺乏性教育,走上了性犯罪的道路,這是悲哀的事情。媽媽不要忽視了這點,要讓女孩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

正確引導女孩的網戀

【家教現場】

王江蓉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她現在一回家就上網,已經有幾百個網友了。她的朋友主要是“網友”,她也常和網友搞同城聚會。大家先在網上約好,然後在固定地點聚會。

王江蓉最近和一個名叫“楓葉梅”的網友戀愛了,她隻要一上網,就想和“楓葉情”的網友聊天。即使上課時,她都想著晚上和“楓葉情”說什麼。媽媽看到女兒在網上和別人“情意綿綿”的聊天記錄,也非常擔心她被騙。

這天,王江蓉決定和“楓葉情”見麵。第二天,一起殺人拋屍案就在電視上播出了,死者正是王江蓉。媽媽悲慟欲絕,她沒想到,“網戀”竟然要了她女兒的命。

【案例解析】

網絡群體以青少年為主,女孩進入青春期後,容易在網絡虛幻的愛情中迷失。年輕人喜歡跟風,“網戀”也漸漸風靡各大校園。

據調查顯示:95%的學生認為,“網戀”中沒有愛情,但35%的學生有過“網戀”經曆,還有63%的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嚐試“網戀”。這些數字表明,女孩的“網戀”很普遍,父母要引起重視。

女孩出於好奇心理,進入了“網戀”,雖然明知成功率低,但還有很多人在嚐試。媽媽要讓女孩知道,“網戀”的危害如下:模糊了現實社會的種種規則,讓女孩脫離實際生活,性格走向孤僻、自閉;耗費女孩的時間,嚴重影響學習、休息;對性別、身份認同感模糊,易出現人格分裂等。

女孩通過網絡和異性親密交往,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現在許多針對青少年的性犯罪事件,都和“網戀”有關。女孩年紀尚幼,無法分辨事實真偽,容易被網絡愛情所迷惑。網絡中的愛情是超脫的、浪漫的,有神秘感,免去了很多現實中的限製和責任,這個特點也讓女孩著迷。

女孩“網戀”,父母不要一味的打擊、禁止,而要教會女孩辨別“網戀”的真麵目,知道它的利與弊,不陷入“網戀”的誤區,不要因此影響學業、生活。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多給予女孩親情

女孩精神空虛、寂寞難耐,才會選擇“網上交友”。家是女孩心靈的港灣,媽媽是女孩的守護神,女孩需要來自母親的親情和愛意。媽媽多給予女孩溫暖、照顧,女孩會更加眷戀現實世界,這樣,女孩就不會輕易沉迷於“網戀”了。

建議二:冷處理女孩的“網戀”行為

女孩陷入“網戀”,媽媽不要強硬幹涉,最好暫時裝作不知情。媽媽要多觀察,少幹涉,如果女孩“網戀”隻是找傾訴對象,並未影響學習、生活,媽媽就別太緊張。

陳鵬現在念高一了,她在“網戀”。她經常和“雲”聊學習、理想、煩惱等各種話題。雙方友好來往,很多彼此的煩心事,都在聊天中化解了。

陳鵬並不沉溺於“網戀”,她把“雲”當成了一個學習之餘的傾訴者。媽媽知道女兒有個“網戀”對象,但隻要不影響女孩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她也不反對女孩的行為。媽媽很關心陳鵬的生活、學習,陳鵬也在正常的軌道上成長進步。

女孩的“網戀”也可以趨於健康,父母正確的引導,能讓“網戀”對女孩產生積極地影響。女孩多了一個情感傾訴對象,並沒有影響正常的生活,反而可以促進女孩的心理平衡。

建議三:鼓勵女孩多與異性正常交往

女孩能夠正常、健康地同異性交往,就不容易沉迷於“網戀”。女孩處於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若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擁有許多健康的異性朋友,也就不會想“網戀”了。

王倩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和班上的男生、女生都能打成一片。現在,班上很多人在“網戀”。王倩也上網嚐試了一下,可是始終提不起興趣。

王倩不喜歡和“網友”玩曖昧,她覺得很虛幻、無聊。在業餘時間,她經常和班上同學結伴參加體育活動。他們曾騎自行車跨越兩個省,進行環保萬裏行活動。王倩表示,她喜歡現實、真實的生活,“網戀”離她很遠。

女孩處於青春期,如果能夠建立健康、正常的兩性交往關係,就能夠遠離“網戀”。網絡能提供的感觸,現實中也能擁有。

建議四:培養女孩的興趣、愛好

精神空虛、寂寞是女孩進入“網戀”的主要原因。一個興趣、愛好廣泛,內心充實的女孩,會更加迷戀真實的人際互動。

劉嬌雲最近和一個叫“藍洋”的網友關係密切。她越來越想和他聊天,一天不上網,她就如隔三秋,作業也沒心思寫,聽課時還時常走神。她想: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懂我、愛我的人,太幸福了。

媽媽看著成績直線下降的女兒,心裏很著急。每逢周末,媽媽就陪她去逛公園、爬山、參觀博物館。劉嬌雲也很喜歡這些活動,漸漸地,她的個性開朗多了。每次到學校,她和朋友講自己的周末經曆,大家都很羨慕。

一個月下來,她上網的時間明顯減少。“藍洋”還是她的網友,但是劉嬌雲不再對他迷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