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官場怪現狀(1 / 1)

晚清政治混亂,貪汙橫行,最肥的官就是戶部(財政部)的官。咱們說說戶部的庫兵,也就是管銀庫的兵。他們發財的財源就是庫銀本身,監守自盜。由於清律規定庫兵入庫必須赤身裸體,以防偷盜。於是庫兵便把銀子藏在肛門裏,一般人的肛門隻能夾少量東西,但庫兵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少年時用雞蛋抹了麻油往裏塞,以後換鴨蛋、鵝蛋,最後是鐵蛋,慢慢過渡,從1枚2枚鐵蛋,直到7枚8枚鐵蛋,最終一次可夾住50兩銀子。當然了,沉重的銀子對身體有害,庫兵到年老時沒有不得痔瘡的。

這種偷銀方式在冬天不適用。冬天帶著茶壺進庫,把銀子放在茶壺裏,出來檢查時打開茶壺蓋往下一倒就過去了,因為由於天冷,銀子在茶壺裏都凍上了,自然倒不出來。

清代每當大臣犯了錯,皇帝便會“傳旨申斥”。“傳旨申斥”是由太監來傳,“申斥”就是罵街,說白了就是太監奉旨罵街,清末郵傳部尚書張伯熙被太監指著鼻子大罵:“混賬王八蛋,趕緊滾下去!”張伯熙一口氣沒上來,被活活氣死。

為了讓太監別罵得太狠,自己今後還能有麵子在朝廷裏混下去,大臣們得知皇帝要“傳旨申斥”時,馬上送紅包給太監,讓他們高抬貴手。因此這成了太監們的來錢道,越是大官,送的紅包越大。《眉廬叢話》記載某大臣送200兩銀子給太監,要見皇上,太監覺得這個大臣值400兩銀子,於是罵道:“你不是一個王八蛋,你是半個王八蛋!”

清朝還有比王八蛋還王八蛋的官員,比如孫家鼐。有人給孫家鼐1000兩銀子,托他給自己謀個在憲政館的差使,並要求見孫家鼐。見麵後相對無言,默然坐一會兒,孫家鼐送客,對方以為孫家鼐心領神會,便回家等信,半年後自己空等一場,忙來問,孫家鼐說:“我歲數大了愛忘事,把你的事忘了。”那人差點背過氣去。

《清代野記》記載太平天國失敗後黑龍江副都統問從南方來的官:“聽說南方大亂十幾年,有這事嗎?”南方人:“有,太平軍。”“如此大亂,最後如何平定?”“剿滅。”副都統:“聽說南方官兵見賊就逃,是誰剿滅的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怪了,怪了,我都沒聽說過,這些人會打仗嗎?”

一天日斯巴尼亞來締約,大學士王文韶說:“小日本鬼子又來鬧了。”旁人說:“日斯巴尼亞是西班牙。”王文韶:“你怎麼知道這不是鬼子的奸計呢?他們怕我不答應,就換個國名蒙混過關,既然西班牙可以有兩個名字,日本怎麼就不能?”

1895年李鴻章因甲午慘敗而被免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職務,接替他的正是王文韶,能接替李鴻章的人就這點水平,足見清廷無人。王文韶文才卓絕,有《宣南奏議》傳世,同時為官圓滑,人送外號“琉璃蛋”,這麼一個人,竟無知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見有清一代對外界的隔膜。

當時一個大臣總結:京官辦事特點為退縮、瑣屑,外地官辦事特點為敷衍、顢頇(糊塗而馬虎)。京官退縮到什麼程度呢?他們互相推諉,動輒請皇上定奪,自己不拿主意。京官瑣屑到什麼程度呢?他們錙銖必較卻不顧國家大計,隻見秋毫,不見輿薪。外地官敷衍到什麼程度呢?他們隻管今天的事,剜肉補瘡,不管明天是與非。外地官顢頇到什麼程度呢?他們治理下的地方外表完整,內部已潰爛,隻會粉飾太平。京官和外地官如此,十餘年間官員無一人陳述朝廷得失,奏折無一篇寫政策的利病。

陳一《睇向齋秘錄》記載禮親王世鐸年邁昏庸,一年冬天京城大雪,他的兒子從歐洲回來,禮親王問:“洋鬼子的國家也下雪嗎?”答曰:“中國與外國同在天地間,所以都有風霜雨雪。”世鐸默然無語。公元1913年世鐸病死,世鐸如此無知,他兒子更搞笑,他兒子酷愛養蛇、刺蝟、貓頭鷹,對動物學有很大興趣,人們背後稱他“瘋王爺”。

清政府采納曾國藩、李鴻章的建議辦洋務學堂,其中課程有數學、體操、地理。德壽說:“這三門課都應取消。取消數學,因為賬房先生就懂數學,別人沒必要學;取消體操,因為我們是文人,不必練那個;取消地理,因為地理就是看風水,何必讓讀書人做風水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