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的漂泊人士對曹操的評價頗好:“近來兗州曹操頻頻招賢募士,優待有能之士。”
一傳十,十傳百,多有勇士學者立誌前去兗州。
山東地界暫且還算清淨,但自去年起,帝都長安的騷亂屢屢有所傳聞。
“聽說這回李傕、郭汜左右了兵權、政權啦。”
“西涼軍一敗塗地,不會東山再起啦。”
“李傕也要操縱朝廷,看來是個不亞於以前董卓的家夥。”
惟其大國,連談論都城的動亂也都是具體事件。
不久,青州地方黃巾賊再次蜂起。中央一亂,草賊馬上就會騷然而起,像是回應。
朝廷給曹操下令:“予以討伐!”
最近以來,曹操對身在朝廷肆意調兵弄權的新朝臣們,心裏並不買賬。
但看在是朝廷的名分上,他服從此命。而且他想,不管利用什麼機會調動自己的兵馬,都等於向前邁進一步,所以欣然奉命。
他的精兵不日掃滅地方鼠賊。朝廷嘉獎其功,封其為“鎮東將軍”。
但是,與此次封爵的恩典相比,他獲得的實利要大得多。
討伐作戰百日,得賊軍降兵三十萬,又選領地內強壯青年,總共新增軍隊近百萬。當然,濟北濟南乃肥沃之地,養兵的糧草財貨綽綽有餘。
時為初平三年十一月。
就這樣,各地賢才勇士不斷雲集到他門下。
荀彧就是此時來投靠曹操的。曹操見此人物,讚許道:“你便是我的張子房!”
荀彧年僅二十九歲。他的侄子荀攸也一同來投,兵學之才得以施展,被任為行軍教授。此外,從中山招來的程昱、隱居山野的大賢人郭嘉等,皆為篤禮之士。曹操周圍人才濟濟,宛若燦爛星漢。
尤其是,陳留的典韋率豢養武士數百人來投,願為官以仕。此人身高近丈,眼若百煉明鏡,常雙手各使重八十斤的鐵戟出戰,殺人如同薅草,卻為人忌憚,不出豪言。
“虛言耳。”曹操不信道。
“既如此,可請觀之。”典韋躍馬施展,一如所言。碰巧這時大風驟起,刮倒營寨大旗,數十兵卒一齊去撐旗杆,仍不敵強風之力,眾人騷然。典韋見狀,道:“全部躲開!”說著跑上前去,一隻手握住旗杆,任憑烈風勁吹,撕裂大旗,卻始終未再使用另一隻手。
“噢,真不遜於古時惡來。”
曹操驚歎不已,當場將他召入帳下,贈白金襴戰袍和名馬。
惡來,乃古殷紂王臣下,以力大無雙著稱。曹操稱讚典韋勝過惡來。惡來便成為典韋綽號。
一日,曹操忽然道:“時至今日,我不曾孝敬雙親。”
當時,老父已不在故鄉陳留,曹操隻是聽說他隱居在一個叫琅琊的偏僻鄉下。
曹操在山東一帶打下地盤,安下身來,便想,不讓老父前來共享,有悖孝道。
“把我嚴父接來。”
他遣泰山太守應劭為使,即赴琅琊。
有人來迎,曹操的父親曹嵩歡天喜地,以為是夢。同時,他又向左鄰右舍炫耀兒子,道:“看到了吧!曹操少時,叔父和親戚們都說他不好,說是不良少年,前途堪憂。隻有我原諒他,說他也有他的好處。還是我沒看走眼啊。”
遣散閑雜人等,曹嵩一家尚有四十餘口,用人也有一百來人。他們把家財用品裝滿百餘輛車,急急忙忙朝兗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