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吳軍的探子便探明了蔡瑁、張允二人被曹操斬殺,水軍統帥另換他人的消息。
周瑜聞報後得意洋洋地向魯肅誇耀:“怎麼樣,我的計謀高明吧?這就叫做借刀殺人。前些日子就說過,隻要有蔡瑁、張允二人統帥水軍,東吳就不敢輕言必勝呀。從那時候起,我一直憂心忡忡,現在好了,曹軍的船陣再沒什麼可懼的了!早晚有一日,曹操的命運也會攥在我的手心裏!”
接著又說:“不過,能洞察這番深謀的恐怕我軍中一個也沒有吧?隻是不知道孔明會怎麼看這件事情。你可否裝得若無其事,替我去探視一下孔明,看看他對這件事情有何評價。為了今後的戰備,我們有必要了解他的想法哪。”
翌日,魯肅來到孔明的臨時住處——所謂住處,隻不過是一艘停靠在江岸邊的小船,孔明將船窗的竹簾低垂下來。
“近來軍務繁忙,好久沒有來看你了,先生一向可好?”
“正如你所見,實在無聊得很哪。其實,我正想今日去一趟中軍,當麵向周都督賀喜哩!”
“賀喜?有什麼值得慶賀的麼?”
“你不可能不知道的吧。”
“哦不,近來實在是忙得暈頭轉向的,沒有聽到什麼傳聞嘛。先生所說的賀喜,究竟指什麼事情?”
“周都督不是派你到這裏來打探我的想法麼?賀喜乃是為此事。”
“啊!……”
魯肅不由得大驚失色,他端詳著孔明的臉問:“先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這個問題問得未免太不高明了。以周都督的智慧,不將那蔣幹騙得團團轉才怪哩,不過事到如今,一定回過神來了。”
“哎呀,先生的明察秋毫實在令在下驚訝不已!既然你已經猜到,我便無話可說了。”
“不管如何,借用蔣幹來除掉蔡瑁、張允二人,對周都督來說,著實是一大成功。據亮所知,曹操殺掉這二人之後,已經拔擢毛玠、於禁繼任水軍都督,重整士氣,日夜操練,不敢有半點鬆懈。不過,毛玠、於禁二人都不具備水軍大將的才能,讓他們統帥水軍,隻會自取滅亡,弄到最後窮於收拾啊!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似乎事情從頭到尾都已被孔明洞察,魯肅根本沒有張口的分,隻能呆呆地望著。這令魯肅感覺實在尷尬,隻好說幾句無關緊要的閑話,便狼狽地告辭而回。
臨走前,孔明特意送他到船外,並且一再提醒說:“回去之後,請千萬不要對周都督說孔明已經知道他的計謀。如若說出,都督一定會設計再害我的。人的心理很容易被某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所左右啊!”
魯肅點頭答應了,可是等他麵對周瑜時,卻無法隱瞞,將實情告訴了周瑜。
“孔明的眼睛真是銳利無比啊,我不得不佩服他!不止是今天的事情哩。”於是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和盤托出。
不出孔明所料,聽了魯肅的複命,周瑜愈加認為他是個可怕的人物。如孔明這般慧眼明察的人物,留在吳軍中,無疑使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盡情刺探吳軍的機密,豈不是自己養虎遺患麼。
事到如今,又該怎麼辦?
一旦孔明返回夏口,必將成為日後的心頭大患。即使劉備投入東吳的卵翼之下,有孔明這樣的曠世之才在身邊輔佐,怎麼可能甘心寄人籬下?到那時,孔明今日在陣中所看見的內情,勢必對東吳極為不利。倒不如采用一切手段,甚至準備好付出巨大的代價,也必須趁現在將孔明徹底除掉!
“……對!隻有這樣!”周瑜獨自喃喃地決意道。
魯肅在一旁甚覺奇怪,於是問他:“都督,什麼隻有這樣?”
周瑜笑了:“還用問麼,自然是殺死孔明!我現在愈發堅定了信念,斷不可再放孔明一條生路了!”
“毫無理由殺了他,豈不要遭人一世非難?倘若被世人認為東吳乃毫無信義的國家,吳國還怎麼立於諸侯之林?這對我東吳毫無半點好處啊!”
“當然不能出於私怨而殺他,但並非沒有以公道之名堂堂正正殺之的方法呀。”
數日後,周瑜召開軍事會議。東吳的大將自然不在話下,孔明也應邀列席參加。心懷鬼胎的周瑜在會議將結束時,忽然話題一轉回頭問孔明:
“先生,作為水上作戰所用武器,什麼武器應該儲備最多?”
“將來或許船軍也會發明出特殊的武器,但是以目下現狀而論,沒有比弩弓更優異的了。”
孔明的回答似乎正中周瑜下懷,他點點頭繼續說道:
“聞昔日周太公望曾在陣中督勵百工,製造了多種武器,今先生可否效之為吳軍造十萬支箭?我陣中鍛冶師、箭師、漆師等工匠人數眾多,盡可聽先生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