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好了好了!你不必多說。我本當以大義為重,與你一刀兩斷的,念在舊日情誼上,姑且饒你性命一條。老實告訴你,我東吳大軍不日就將擊破曹操,眼下緊要時刻,留你在此反倒礙手礙腳的。來人哪!將這家夥關到西山後的茅屋裏去!待我破了曹操,再賞他一百鞭,趕回江北去!”
周瑜瞪起雙眼怒視著蔣幹,猛虎咆哮般對左右發出命令。
“領命!”左右武士一擁而上,按倒蔣幹,隨後不由分說將他拖出營帳,推推搡搡扔到一匹沒有鞍子的馬背上,前後簇擁著直奔西山而去。
西山深壑高壁之上有一間小屋,大概原本是處瞭望哨,蔣幹被關入之後,便有衛兵晝夜在四麵八方對其監守。
囚禁於此的蔣幹日夜愁悶,寢食難安。一日,趁著衛兵疏忽,蔣幹竟從小屋逃了出來。
“往哪裏逃哩?”
迷失在闃寂昏靄的山中,蔣幹心裏暗自叫苦。放眼望去,山麓下布滿了吳軍的營寨,舉頭向上看,則唯見巍峨的險峰峭壁。好不容易逃出小屋,卻是走投無路,不知何往。
“如何是好呀?”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暮。
正在踟躕,忽然看見遠處山林中有微弱的燈光。走到近處一瞧,像是一戶人家。蔣幹沿著林間小徑繼續前行,聽到琅琅讀書聲從草庵傳來。
“咦,這般荒僻的深山中竟有讀書人在此?”
推開柴扉,隻見一名年紀約莫三十上下的隱士獨自端坐案前,就著熹微的燈火,正在苦讀兵書,一柄短劍斜掛燈前。
“啊!這位先生莫非是人稱‘鳳雛’的襄陽高士龐統?”
蔣幹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起來。聽到聲音,屋裏的人啟聲問道:“是誰呀?”
蔣幹慌忙趨前幾步,跪倒於地,口稱:“前些時候群英大會之時,不才曾有幸遠遠拜見過閣下。閣下便是龐統先生吧?”
“哦,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蔣幹哪。”
“正是。”
“自那以後,你一直滯留在吳軍營中麼?”
“不,不,我是一度返回江北之後,又再次前來的,沒想卻因此遭到周都督無端猜忌。”
蔣幹將自己被囚禁在山中小屋的遭遇敘述了一遍,龐統聽了嗬嗬笑道:“你這樣子便是很幸運了,若換成我是周瑜,便決不會留你性命哩!”
“啊……!”
“哈哈哈,開玩笑的,別介意。請進來吧!”
龐統挑亮燈燭,邀蔣幹分席而坐。
二人越聊蔣幹越發覺龐統是個胸懷大誌之人,雖然世間對其評價甚高,但是以今日的處境來看,似乎東吳並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與器重。於是蔣幹試探著問道:
“以先生的雄才大略,為何屈身於如此窮山僻地?這裏既是東吳的勢力範圍,先生好像也並沒有仕吳的樣子……若是換成像曹丞相那樣愛才惜士的名主,絕不至於棄之山中而不顧的呀。”
“我也素聞曹操愛惜人才……”
“既然如此,先生為何不離開東吳,投效曹操哩?”
“可是……那樣豈不危險?我既為東吳之人,任是禮遇賢才的曹操,想必也不可能無條件地啟用我吧?”
“怎麼會哩?”
“你的意思是……”
“有我蔣幹引薦,先生隻管放心。”
“哦?你是……”
“不瞞先生,我是奉了曹操之命來勸說周瑜降服的。”
“那你果然是曹國派來的奸細嘍?”
“我可不是奸細,隻不過一介說客而已。”
“還不是一樣!……沒想到我剛才的玩笑還說中了!”
“可不是,先生真把我嚇了一大跳哩。”
“不過你放心,我從東吳這裏沒有受過任何官位和俸祿,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怎麼樣,先生不想離開這裏投奔曹丞相轟轟烈烈幹一場麼?”
“倒是被你說得有點心動哪。”
“曹丞相那裏我自會安排,這一點我蔣幹絕對可以保證!曹丞相有識才之慧眼,他憑什麼信不過先生哩?”
“那就去吧!”
“若先生決心已定,今晚便走如何?”
“當然是越快越好。”
二人同聲共氣,一拍即合。當晚,龐統遂離開草庵與蔣幹一起上了路。對於道路,居住在此的龐統自然比蔣幹更熟悉,順著山穀沿樵夫砍柴的曲徑前行,很快便來到大江邊。
二人找了隻小船,急急往江北而去。抵達曹軍營寨後,一切均由蔣幹去安排。
曹操聽說襄陽有名的鳳雛龐統先生到來,內心喜悅自不在話下。
“真是稀客呀!閣下怎麼會突然想到前來曹營的?”賓主坐定後,曹操顯得異常熱情。
龐統也毫不掩飾興奮的心情答道:“我之所以來此,與其說是為了追尋我的理想而來,莫如說是出於對丞相的仰慕。我素聞丞相是個敬士用賢的曠世名將,早已仰慕不已,今賴蔣兄引薦終於得以拜見尊容,真令我此生難忘啊!”
曹操樂不可支,對蔣幹的功績大大褒獎了一番。酒宴翌日,又令人牽著馬,邀龐統一同登上一座山丘。
曹操的目的是想聽到龐統對自己的布陣暢所欲言地發表看法。
不料,龐統卻一味讚賞道:“沿岸百裏之陣,依山傍林,據大江之天險,占盡水利之便;各陣之間首尾相顧,互為倚靠,出入各有門戶,其中進退曲折之妙,即便古之孫子、吳子再生,恐也不見得更出其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