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三個不同的忌日現場(1)(2 / 3)

地震遇難者的遺體慘不忍睹,但為了防止瘟疫,必須有人去處理。軍人承擔了這樣的任務。

出來了!出來了!突然有人叫起來。於是我們都跟著往廢墟前簇擁,但被戰士們擋住。隻有那個女醫生被允許往前挪動……

是他。那件夾克我才給他買的,他第一次穿上的……女醫生說。我聽到她的聲音是顫抖的。

一具遇難者遺體被四個戰士抬出來,抬到廢墟邊的一塊水泥地上。隨後,我們也被允許走近……

那是個男性遇難者,他的臉部是灰黑的,沾滿了塵土和血水,腹部印著血痕,顯然是被重物壓死的。

我見女醫生單足跪在地上,用自己的衣袖擦著遇難者的臉。馬上有戰士給她掌來一盆水和一塊毛巾,於是女醫生便輕輕地非常職業化地為她的丈夫擦洗頭部,一點一點地為她的丈夫擦洗著、擦洗著……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清死者的臉龐了。這時女醫生抬起頭,衝解放軍官兵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讓我見到了他……然後她又埋頭為自己的丈夫整理衣服。

那位解放軍少校紅著眼睛,朝戰士們揮揮手,示意他們離開現場。我看到官兵們都在擦眼淚。

那一刻,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臉上也已淌滿了淚水……我想上前安慰一下那個女醫生,可我沒有。我發現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人們默默地站在那個女醫生的背後,一聲不響地看著她為死去的丈夫擦洗、整理。

我不能再看下去了,再看下去我會忍不住哭出聲的。

我走了。但就在我走出不到十來米的時候,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嚎聲,震碎了我的心--我轉過身去,看到那個女醫生已經伏在丈夫那具僵硬的遺體上號哭起來。那哭聲為什麼那麼大,那麼駭人,我至今仍然不明白。

在離開那個小鎮向另一處災區行進的路上,我發現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自己倒塌的房前點著蠟燭和各種冥幣,顯然他們是在進行祭禮。

我突然明白了:這是災後的頭七。中國百姓中有這樣的傳統習俗:逝者走後的第七天,活著的親人要為他們舉行第一個祭禮。

於是我似乎突然明白了那位女醫生為什麼哭得那麼撕心裂肺。我想可能是她與丈夫的最後一次見麵竟然是在逝者已經離開她的第七天。對女醫生來說,丈夫的第一個祭奠之日,來得太快,她自然無法接受。而鄉親們告訴我,這位女醫生在另外一個鎮上參與搶救了三十多名生還者,而她卻沒有時間去救自己的丈夫。

這樣的英雄故事在災區我聽說了很多,卻第一次親眼看到一位女英雄麵對自己逝去的親人的悲慟之情……

七七忌日

很巧,我第二次赴災區采訪的時間已經距大震四十九天了。七七四十九天,是中國人紀念逝者的又一個重要日子。

這一天,我在德陽的什邡采訪。那個礦區在大震時所經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許多山體崩裂後不僅將整座礦山掩埋在百米廢墟之下,而且不少民工在沿途橋梁及道路施工時被掩埋在泥石流中。由於前一時期搶救太緊張,他們的遺骸仍在原地沒有處理。而根據當地搶險指揮部門意見,一般對埋得裉深的遇難者不再進行挖掘處理,而是就地現場處置,北川縣城和不少地方就采取了這樣的方法。但也允許個別地方的百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被埋者重新挖掘後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