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雞的營養與飼料(一)(1 / 3)

一、雞的營養需要

(一)能量

能量是動物營養中最重要的要素,動物的一切生命活動,如生理、代謝、運動、生產都需要能量。飼料中的有機營養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在體內經生物氧化均可產生能量。機體需要的能量主要用作代謝的動力能源,例如,神經、內分泌係統、心髒、肺髒和肌肉的活動。此外,衰退損傷和細胞更新、生長動物的新組織合成、妊娠和泌乳、維持體溫以及形成其他產品等都需要消耗能量。

根據國際營養科學協會和國際生理科學建議,能量單位通用焦耳(J)、千焦耳(KJ)或兆焦耳(MJ)表示,能量有時也用卡(cal)、千卡(Kcal)或兆卡(Mcal)來表示。在實際應用中照顧到與已有文獻的聯係和習慣,常常將兩種單位並用。

卡與焦耳之間的換算關係為:

1兆卡=4.184兆焦耳;1兆焦耳=0.239兆卡;1兆焦耳=239千卡。

1.能量的分類

(1)總能(GE)飼料中三種有機物完全燃燒(體內為氧化)所產生的能量總和。其表示單位,一般采用千焦/克(KJ/g)或兆焦/千克(MJ/㎏)。

飼料中總能常用氧彈式熱量計測定。三種主要有機物的平均能值千焦/克為:碳水化合物17.35,蛋白質23.64,脂肪39.54。脂肪的產熱量最高,約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2.25倍。

(2)消化能(DE)飼料的可消化營養物質中所含的能量為消化能。動物采食飼料後,未被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等由糞便排出體外,糞便燃燒所產生的能量為糞能(FE)。飼糧消化能是指飼糧中的總能(GE)減去排泄的糞能(FE)的能值。由於禽類解剖特點,糞尿難分開,一般不測定禽類飼料的消化能。

(3)代謝能(ME)食入飼料中能為動物體內吸收和利用的營養物質的能量為代謝能。

代謝能=總能-糞能-尿能-胃腸甲烷氣體能。

(4)淨能(NE)代謝能在動物體內轉化過程中,還有部分能量以體增熱的形式損失掉。體增熱又稱熱增耗(HI),是指絕食動物飼給飼糧後短時間內,體內產熱量高於絕食代謝產熱的那部分熱能,它由體表散失。體增熱代表代謝能中被用於養分的轉化和代謝作用所消耗的熱能。冷應激環境中,動物可利用體增熱維持體溫。熱應激環境中,體增熱是一種負擔,設法降低體增熱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動物生產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體增熱受動物種類、飼料成分、飼糧組成、飼養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一般占食入總能的10%~40%之間。

代謝能減去體增熱即為淨能。淨能是指飼料總能中,完全用來維持動物生命活動和生產產品的能量。前者稱為維持淨能(NEm),後者稱為生產淨能(NEp)。

2.能量的營養生理功能

雞從飼料中獲取所需能量。雞食入飼料中所含能量,隻有一部分能被雞利用。飼料中的能量被雞用於維持和生產兩部分。維持的能量主是是用於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消化、吸收、心髒跳動、血液循環、呼吸運動、維持體溫衡定、維持生命的物質代謝過程、組織更新等以及一些必要的活動所需的能量。這些生命活動都必須有能量參與才能完成。

當日糧能量不足時,雞會首先滿足維持能量的需要,如果連維持能量都不能滿足,雞會動用體內的能量貯備來保證生命力的延緩。用於生產的能量主要是雞用於生長、繁殖、產蛋的需要。如果飼料能量不足,雞的蛋白質、脂肪合成減少,表現為生長遲緩,繁殖力降低,產蛋量下降。當能量缺乏時,即使其他營養要素都足夠也不能利用。

能量過多也會造成不良後果,日糧供給能量過多,特別是當其他營養要素相對不足時,多餘的能量會被合成脂肪,沉積在體內,這樣會造成雞過肥,使繁殖性能降低,胴體品質變差。所以在配製雞飼料時,必須考慮能量水平與其他營養要素的平衡。例如氨基酸與能量之間合理的比例關係,過高過低都會限製雞性能的發揮。雞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節能量的攝入量。也就是說,當飼料中能量濃度較低時,雞會增加采食量以滿足能量的需求。反之,當飼料中能量偏高時,雞會減少采食量。但是這種調節是有限的。因為雞的消化道容積是有限的,當飼料能量濃度太低時,雞的采食量增加受到消化道容積的限製。當飼料能量非常高時,由於食欲和飽感的驅動,采食量也不會大幅度降低。

3.雞的能量需要

雞的能量營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穀物(如玉米等)是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飼料,是雞能量的主果來源,占日糧的70%~80%,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日糧幹物質的65%~75%。

脂肪含能量很高,是最理想的能源。豆類、動物性脂肪都是很好的能源。在高溫氣候條件下,雞的食欲不好,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造成飼料適口性差,雞的采食量低,雞食入的飼料不能滿足能量需要時,補充含脂肪高的飼料以增加能量的濃度是很有意義的。

(1)生長雞雛雞的能量需要隨生長逐日增加,難於以每日每雞代謝需要量表示。因此,最可行的規定是每千克日糧日糧代謝水平的範圍。對0~2周齡幼雛規定11924~12426千焦/千克,肉用仔雞2~8周齡11715~12970千焦/千克的能量濃度是適合的。輕型蛋雞幼雛(2的~8周齡)日糧能量濃度範圍以10878~12133千焦/千克為宜。8~20周齡後備母雞的日糧能量濃度範圍以10878~11296千焦/千克為宜。

(2)產蛋和種用母雞在溫和環境溫度下,高產輕型蛋雞在得到養分平衡的日糧時大約需要1255千焦代謝能/隻.日;而在嚴寒氣候下能量約需提高20%。產褐殼蛋的中間體重型產蛋雞的代謝能量需要為1506千焦代謝能/隻.日。肉用種母雞,由於其體重較大,維持的能量需要較高,則對於最佳產蛋量每雞需要1673.6~1882.8千焦代謝能。

青年母雞生長也需要消耗能量,體重每增加1克,大約需要能量6.27~12.5千焦,實際需要量要看沉積在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如何。青年母雞在開產初期,既產蛋,又生長,故要補充能量。蛋重隨日齡增加而變大,能量也要增加,然而雞的生長也隨日齡而停止,正好產大蛋的能量消耗因雞停止生長而得到抵消。到產蛋後期,隨產蛋率降低,母雞對能量的需要減少。如果日糧的能量不變,這階段母雞很容易變肥,也是脂肪肝綜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飼料中能量降低時,母雞往往有增加飼料采食量來補充能量不足的趨向。含能量低的飼料一般都是含纖維素高的大容積飼料,這種飼料會使雞的消化道的負擔輥重,飼料利用率也會降低,產蛋率也不會高。總的來看,雞對能量的需要,取決於體重的大小,產蛋率的高低,蛋重的大小,羽被狀況的好壞以及氣溫的變化。

(三)蛋白質

1.蛋白質的營養生理功能

(1)體組織的結構物質動物機體內除水分外,蛋白質是含量最高的物質,通常可占動物機體固形物質的50%左右。動物的肌肉、神經、結締組織、皮膚、血液、蹄角、喙等均以蛋白質為基本成分。蛋白質是形成各種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酶、激素、抗體的原料。

成年動物體內的蛋白質含量雖然是基本穩定的,但是這種穩定是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的。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組織蛋白質紿終處於一種不斷的分解、合成過程。分解了的蛋白質並非全部能夠用於組織蛋白質的再合成,部分分解產物以尿素、尿酸等代謝產物的形式排出體外。

(2)蛋白質是體液、酶、激素與抗體的重要成分蛋白質為機體提供了多種具有特殊生物學功能的物質。例如,催化和調節代謝過程的酸和激素、增強防禦機能和提高對疾病的免疫力、運輸脂溶性維生素和其他脂肪代謝產物的脂蛋白、運輸氧的血紅蛋白、遺傳信息的傳遞物質、維持機體內環境酸堿平衡的緩衝物質等,都與蛋白質有關。

(3)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基礎的遺傳物質DNA與組蛋白結合成為一種複合蛋白體—核蛋白。

(4)機體的能源物質當攝入蛋白質過多或其氨基酸組成不平衡時,未被利用於組織合成的氨基酸可在體內氧化供能或形成脂肪。在雞饑餓情況下,組織蛋白質可被動員氧化供能。某些生糖氨基酸可異生成葡萄糖,滿足機體對糖的需要。

(5)修補與更新組織的主要原料動物生命過程中,紿終維持毛發、角、蹄、爪的生長,組織器官的蛋白質不斷更新,損傷組織修補,都需要蛋白質。它在動物營養中的特殊地位也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

綜上所述,動物的一切生命和生產活動都必須有蛋白質參加,蛋白質在動物機體內的特有生物學功能不能為其他任何物質取代或轉化。蛋白質是唯一含有大量氮的物質。蛋白質供給不足時,動物消化機能減退、生長減緩、體重減輕、繁殖功能紊亂、抗病力減弱、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異常,嚴重影響動物的健康和生產。

2.蛋白質不足的後果與過量的危害

(1)蛋白質不足的後果消化機能紊亂,仔雞生長發育受阻,易患貧血症及其他疾病,影響母雞繁殖,生長性能下降。

(2)蛋白質過量的危害

飼糧中蛋白質超過動物的需要,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多餘的氨基酸在肝髒中脫氨,形成尿素由腎隨尿排出體外,加重肝腎負擔,嚴重時引起肝腎的病患。

3.氨基酸與蛋白質營養

蛋白質的品質主要取決於氨基酸,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而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則能更準確青蛙蛋白質的品質。蛋白質的品質愈好,動物對蛋白質的利用程度愈高。

最早發現氨基酸的是英國化學家沃拉斯頓,他在1810年從膀胱結石裏分離出含氮的胱氨酸。1820年法國化學家布拉孔諾用酸水解明膠和動物肌肉,分別得到甘氨酸及亮氨酸,後來,布拉孔諾把這一類分子裏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物質命名為氨基酸。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所以氨基酸被視為組成蛋白質的基石。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蛋白質的營養特性也不同,蛋白質的營養決定於氨基酸的組成。根據動物的營養需要,氨基酸通常分為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兩大類。

⑴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動物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及數量不能滿足正常生長的需要,必須由飼料中供給的氨基酸。雞有13種必需氨基酸:分別是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

⑵非必需氨基酸在動物體內合成較多或需要較少,不需要由飼料直接提供即可滿足動物正常生長的需要的氨基酸。有絲氨酸、丙氨酸、穀氨酸、天門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等。由於某些必需氨基酸可以作為合成某些特定非必需氨基酸的前體,因而充分提供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即可節省相應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必需氨基酸總量和非必需氨基酸總量之間的合適比例為1:1。

⑶限製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狀態的動物對飼料中的必需氨基酸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種必需氨基酸之間要求有一定的比例關係。飼料中某一種氨基酸的缺乏會影響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稱這一缺乏的氨基酸為限製性氨基酸。通常將飼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稱之為第一限製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氨基酸稱之為第二限製性氨基酸。蛋氨酸、賴氨酸和色氨酸的存在與否會影響其他的利用率,(五)氨基酸的營養生理功能

1.賴氨酸是動物體內合成細胞蛋白質和血紅蛋白所必需的氨基酸,也是幼齡動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日糧中缺乏賴氨酸,食欲降低,體況消瘦,瘦肉率下降,生長停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量減少,貧血,甚至引起肝髒病變。

植物性飼料,除大豆、豆餅富含賴氨酸外,其餘含量均低。常為第一限製性氨基酸。

2.蛋氨酸是動物代謝中一種極為重要的甲基供體。通過甲基轉移,參與腎上腺素、膽堿和肌酸的合成;肝髒脂肪代謝中,參與脂蛋白的合成,將脂肪輸出肝外,防止產生脂肪肝,降低膽固醇。

動物缺乏蛋氨酸時,發育不良,體重減輕,肌肉萎縮,雞蛋變輕,被毛變質,肝髒、腎機能損傷,易產生脂肪肝。

3.色氨酸參與血槳蛋白的更新,並與血紅素、煙酸的合成有並;它能促進維生素B2作用的發揮,並具有神經衝動的傳遞功能;是幼齡動物生長發育和成年動物繁殖、泌乳所必需的氨基酸。

動物缺乏色氨酸時,食欲降低,體重減輕,生長停滯。產生貧血、下痢,視力破壞並患皮炎等。

(六)飼糧氨基酸的平衡

蛋白質的質量問題實質上是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和比例是否恰當的問題。而在實際生產中,常用飼料的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與動物的需要相比不是很理想的,其比例與理想蛋白相比有時相差甚遠。因此,如何平衡飼糧氨基酸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它直接涉及飼糧蛋白質的質量和利用率。

1.飼糧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氨基酸占飼糧的百分比,是指整個飼糧各種氨基酸占飼糧風幹物質或幹物質的百分比。在營養需要和飼養標準中都采用此方法,便於配合飼糧。

2.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飼糧氨基酸含量與動物氨基酸需要量比較,比例不合適。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飼糧中氨基酸含量都超過需要量,多數情況是少量或多數氨基酸符合需要的比例,而個別低於需要的比例。不平衡主要是比例問題,缺乏主要是量不足。

3.氨基酸的互補是指在飼糧配合中,利用各種飼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過兩種以上飼料蛋白質配合,相互間取長補短,彌補相互氨基酸的缺陷,使飼糧氨基酸的平衡更理想。例如,苜蓿蛋白質中賴氨酸較多,蛋氨酸較少;而玉米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較低,蛋氨酸較多;把這兩種飼料按適當比例混合飼喂,兩種限製性氨基酸的含量相應提高,有效利用率因互補而隨之改善。應注意的是,氨基酸間的互補作用,在同時飼喂時發揮得最好。

4.氨基酸的頡頏在某些氨基酸過量的情況下,由於腸道和腎小管的吸收以及進入細胞的競爭,會幹擾別的氨基酸的代謝,增加機體對這種氨基酸的需要,這就叫氨基酸的頡頏。但頡頏隻是在少數氨基酸之間發生。例如,賴氨酸可幹擾精氨酸在腎小管的重吸收而增加精氨酸的需要。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之間存在頡頏作用。苯丙氨酸與纈氨酸、苯丙氨酸與蘇氨酸、亮氨酸與甘、蘇氨酸與色氨酸之間出存在頡頏作用。頡頏作用隻有在兩種氨基酸的比例相差較大時影響才明顯。

5.氨基酸的平衡生產家禽以植物性為主,而植物性飼料蛋白質質量一般都比動物性飼料蛋白差,植物性的穀物尖飼料必需氨基酸含量遠遠低於動物的需要。以賴氨酸為例,動物性蛋白賴氨酸含量占粗蛋白的比例都超過6%,而穀物類通常隻有4%左右。飼糧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或比例不當,將嚴重影響蛋白質的利用和動物生長速度。

為了便於平衡日糧氨基酸,生產中常添加賴氨酸和蛋氨酸。因這兩種氨基酸一般是家禽飼糧的第一或第二限製性氨基酸,同時也是目前能用於添加的飼用合成氨基酸。通過添加這兩種氨基酸,能改善飼糧的蛋白質品質,提高其利用率,降低飼糧粗蛋白需要量1%~2%。

6.雞的蛋白質需要

在計算雞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時,是以來航雞為依據的。來航雞對飼料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約為55%,麵雞體內含蛋白質18%。平均每克體重的蛋白質內源性損失約為0.0016克。因此,用雞的體重(克)乘上0.0016,再除以0.55,就可求得維持的蛋白質需要量。

在雞的管理條件和健康狀況正常的情況下,日糧的蛋白質水平150~300日齡為17.5%,301~420日齡為15%,421~510日齡為14.5%。

(三)礦物質,構成動物機體的主要元素是碳、氫、氧、氮,它們占其體重的95%以上。這四種元素除氫和氧大部分組成水以外,其它主要構成糖、脂類、蛋白質和各種有機化合物,因此一般把它們叫做有機元素。其餘的元素,不論它們在機體內以什麼形式存在,習慣上常統稱為無機元素,也稱礦物質或灰分。礦物質在雞體內含量很少,約占體重3~5%,它們不能產生熱能,但廣泛分布於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是維持生命活動和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1.常量元素

含量占體重的0.01%以上的礦物質元素稱為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鈣Ca、磷P、鎂Mg、鉀K、鈉Na、氯Cl和硫S等。

(1)鈣和磷鈣和磷在代謝中有密切的聯係,尤其是骨骼形成中。在生長雞日糧中鈣的主要部分用於骨的形成,而在成年母雞,主要用於形成蛋殼。鈣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對維持神經和肌肉組織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血漿中鈣離子濃度低於正常水平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高而引起抽搐,參與凝血過程,並是多種酶的激活劑。動物體內約80%的磷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以磷酸根形式參與許多物質代謝過程,磷是細胞膜和血液中緩衝物質磷酸氫鈣的成分。

鈣、磷在體內的分布鈣、磷是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約占礦物質總量的65~70%,約99%的鈣和80%的磷主要以磷酸鈣和氫氧化鈣複合鹽類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鈣和磷的比例為2:1;其餘的鈣存在於血液、淋巴液及其組織中。

鈣缺乏症狀:

①食欲不振與生產力下降雞體消瘦、生長阻滯;母雞缺鈣,蛋殼粗糙變薄,脆弱易破,產蛋量和孵化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