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雞的營養與飼料(一)(3 / 3)

(2)維生素D(抗佝僂素)維生素D又叫鈣化醇,有D2(麥角鈣化醇)和D3(膽鈣化醇)兩種活性形式。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經過係列轉化過程發揮調節鈣、磷代謝的作用,促進腸道鈣和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鈣和磷的水平,促進骨的鈣化。維生素D3對免疫細胞能起一定的調控作用,影響動物的免疫功能。

維生素D缺乏症與過量危害:引起雞的佝僂病,表現為食欲下降,皮毛粗糙,生長停滯,體重下降。如發生骨質疏鬆症,易發生骨折,骨變形,關節僵硬,步態不穩,肌肉萎縮,神經係統功能失調等症狀,剖檢可發現骨骼損壞、軟化、畸形、念珠狀肋骨、關節腫脹和腐爛。種雞繁殖力下降,表現出鈣磷缺乏的相似症狀,成年雞癱瘓,產蛋率下降,產薄殼蛋、軟殼蛋或無殼蛋,孵化率降低,雞的免疫力下降。

維生素D過多症,會出現血清鈣過高等一係列毒性反應,早期是使骨骼的鈣化加速,而後期因增大鈣和磷從骨骼重吸收和小腸吸收加強而引起,血鈣、血磷的濃度增高,致使大麵積的軟組織鈣化的病理變化。如血管壁、尿道和腎髒等鈣化,骨骼變脆,易骨折、畸形和變形。

合理供應:飼喂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如魚肝油、血粉、酵母等。加強雞的舍外運動,多曬太陽,可使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3。在工廠化密閉飼養條件下,雞不接觸陽光,應在飼糧中補飼維生素D3。

(3)維生素E(α-生育酚)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為淡黃色油狀物,不溶於水,溶於脂肪和脂溶劑,易被氧化。維生素E可以部分地與硒合成一種抗氧化劑,同時在體內還是生物催化劑。維護骨骼肌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防止肌細胞和肝細胞壞死。能夠刺激腺垂體,促進分泌促性腺激素,調節性腺的發育和功能,保證精子生長,提高精液質量和繁殖力。並能提高雞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維生素E缺乏症:腦質軟化,兩腿伸直,趾卷曲,頭後縮並常側向扭轉,運動失調。骨骼肌營養不良和心肌營養不良,維生素E-硒缺乏症狀,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或停滯;皮下組織水腫和滲出性素質,因毛細管滲透性顯著增強而嚴重水腫。積聚的滲出性素質含有與血清或血漿類似的蛋白質,主要在胸部皮下累積。

合理供應:雞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與飼糧組成、飼料品質、貯存時間及不飽和脂肪酸,含硫氨基酸等的含量密切相關。追求較高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和發生應激因素時需要增加維生素E需要量;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也需要增加添加量。

在硒充足情況下,飼糧中添加維生素E10~15毫克/千克。

(4)維生素K(抗出血因子)維生素K是一類萘醌衍生物,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維生素K1和維生素K2兩種,K1在植物中生成,K2由腸道微生物合成。維生素K主要參與凝血活動,促進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維持正常凝血時間。還具有利尿、強化肝的解毒功能。

維生素K缺乏症:雞不能合成,全靠從飼料中得到。維生素K缺乏凝血時間延長,還伴有凝血酶原濃度降低和出血症等。雞食欲不振,皮膚、雞冠、羽根、眼瞼幹燥。在皮下、胸部、四肢、肌肉和腸粘膜上出現大量出血點,出血不止,凝血時間長。嚴重缺乏時會導致皮下組織廣泛性出血和肌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腹腔和腦等器官或組織內出血,往往造成雞死亡。

合理供應:維生素K1分布於植物性飼料,尤其青綠飼料中。維生素K2在動物性飼料中含量豐富,正常情況下不易缺乏。生產中應考慮應激時適當增加添加量,雞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是1.2毫克/千克,球蟲病感染時需要8毫克/千克。

2.水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B1又叫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抗神經炎維生素等。維生素B1作為輔酶,參與α-酮酸的脫羧而進入糖代謝和三羧酸循環。作為神經介質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脂肪酸、膽固醇和神經介質乙酰膽堿的合成。並促進胃腸蠕動和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提高采食量,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維持神經組織及心肌的正常機能。

維生素B1缺乏症:在所有營養素中硫胺素對食欲影響最大。雛雞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生長緩慢,體重下降,肌肉衰弱和神經功能障礙,雞羽毛蓬亂。繼而出現多發性神經炎,頭向後仰呈“觀星狀”。種雞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

影響維生素B1需要量的因素:

①日糧組成低蛋白質飼料促使VB1的缺乏。

②生理狀況產蛋母雞VB1需要量增加。

③疾病寄生蟲病(如球蟲感染)、腹瀉和吸收不良均影響VB1的利用。

④VB6、VB12、葉酸缺乏時,機體組織中VB1減少。

雞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1~2毫克/千克飼料。

(2)維生素B2(核黃素)是酶係統的組成部分,參與能量代謝,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傳遞氫原子,具有促進生物氧化的作用。

維生素B2缺乏症:雞維生素B2缺乏

⑶合理供應核黃素能由植物、酵母、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合成,但動物本身不能合成。脫脂乳、乳清和酵母中含有豐富維生素B2。玉米和其它穀物中含量較少。雞對維生素B2的需要量約為2~4mg/kg。飼喂高脂肪低蛋白日糧,低溫條件下飼養時,維生素B2需要量增加。

(3)維生素B3(泛酸)泛酸是輔酶A的組成成分,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與皮膚和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毛發的色澤有很重要關係。泛酸還可以促進抗體的合成,從而增強機體抵抗病原體的能力。

維生素B3缺乏症:缺乏泛酸的雛雞生長停滯,羽毛生長不良,皮炎,眼瞼和口周圍出現痂狀損傷,脛骨短粗,嚴重時死亡。成年雞產蛋率和孵化率降低。出殼雛雞死亡率很高。

合理供應:大部分飼料中富含泛酸,穀實和其加工副產品也是泛酸的來源。大麥、豆餅中泛酸利用率高、玉米和高梁的利用率低。以穀類尤其是玉米豆粕為主的飼料,一般都需要添加泛酸。以植物蛋白為主未添加泛酸的飼料較易引起缺乏症。

雞對泛酸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0~20毫克。

(4)維生素B5(煙酸、尼克酸、維生素PP)是合成輔酶Ⅰ和輔酶Ⅱ的主要成分。是多種脫氫酶的輔酶。在生物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的作用,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尤其在體內供能代謝的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維生素B5缺乏症:生長雞日糧缺乏表現為食欲減退、生長緩慢、皮膚幹燥、皮炎和鱗片樣皮膚脫落。口腔粘膜和食道上部炎症,腿彎曲,脛關節腫大,產蛋率和孵化低。

合理供應:幾乎所有植物性飼料都含有不同量的泛酸,但穀物飼料中有很大一部分煙酸以結合型存在,不能直接被利用。動物性產品、酒糟、發酵液及油餅類含量豐富。玉米、小麥和高梁中利用率差,豆餅中利用率較高。玉米含尼克酰或色氨酸少,飼喂玉米含量高的雞易發生缺乏症。雞煙酸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0~50毫克。

(5)維生素B6(吡哆醇)以轉氨酶和脫羧酶等多種酶係統的輔酶形式參與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促進血紅蛋白中原卟啉的合成。

維生素B6缺乏症:雛雞缺乏生長受阻,羽毛發育不良,異常興奮,無目的運動和倒退,痙攣;食欲差,體重減輕,體內脂肪沉積,成年雞孵化率和產蛋量下降。

合理供應:酵母、肝、肌肉、穀物及其副產品都是維生素B6的豐富來源。雞以玉米—豆餅飼糧中不必添加維生素B6,因為飼料中含量豐富,其生物利用率約為40%~60%。生產中不易產生明顯的缺乏症。雞對維生素B6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5毫克。

(6)維生素B7(生物素)是動物機體內許多羧化酶的輔酶,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素缺乏症:生物素缺乏雛雞生長緩慢,羽毛稀疏,腳發生皮炎,頭部、喙及眼瞼發生表皮角化症,類似泛酸缺乏症;產蛋率和孵化率低,死亡胚胎發現頸部彎曲、骨骼變短,喙變形。生物素不足與肝、腎脂肪綜合征之間有相互關聯。

合理供應:蛋白質飼料、青綠飼料、苜蓿、幹酵母和乳製品中生物素含量豐富,生物素廣泛分布於動植物組織中,飼料中一般不缺乏。但在下列情況下可導致缺乏症,特別時亞臨床或臨界缺乏。舍飼;飼料加工和貯存過程中生物素的破壞;腸道和呼吸道的感染及服用抗生素藥;日糧中不飽和脂肪酸增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C的偏低和使用大量生物素利用率低的飼料(小麥、大麥、棉籽餅)等。

雞對生物素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00~300微克之間,在需要量4~10倍劑量範圍內,生物素是安全的。

(7)維生素B11(葉酸)葉酸以四氫葉酸形式參與物質分解過程中形成的一碳基團的中間代謝。為一碳基團轉移酶係統中的輔酶和一碳基團的的傳遞體。促進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形成與成熟。

葉酸缺乏症:雞飼糧中缺乏葉酸出現巨紅細胞性貧血,白細胞減少。雞生長發育緩慢,葉酸也是對免疫係統功能的正常所必需,並影響雞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長期服用磺胺類藥物可抑製細菌合成葉酸,引起缺乏症。葉酸可使雞節約膽堿,鐵的缺乏也容易誘發葉酸的缺乏。

合理供應:葉酸分布於動、植物飼料中,青綠飼料、穀物、豆類和動物產品含量豐富,腸道微生物合成也能滿足部分需要。唯一需要日糧供應葉酸的是家禽,因腸道合成很有限,利用也難。雞對葉酸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0.1~1毫克。

(8)維生素B12(鈷胺素)參與許多物質代謝過程,與葉酸協同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維持造血機構的正常運轉。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發育與成熟,保護肝髒和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

維生素B12缺乏症:表現為食欲減退和顯著的生長抑製,羽毛生長不良、腎損害、甲狀腺功能減低;產蛋量和孵化率低,孵出的雛雞骨異常,類似骨短粗症。

合理供應:動物性飼料中特別是魚粉含量豐富。在應激、疾病、內寄生蟲侵襲而使采食量或腸道吸收降低時,應保證其對維生素B12的需要。雞對維生素B12需要量為每每千克飼料3~9微克。

(9)維生素B4(膽堿)在細胞結構和功能上起著極其重要的卵磷脂的組成成分;通過促進肝髒脂肪以卵磷脂形式被輸送或提高脂肪酸本身在肝髒內的氧化作用;防止脂肪肝;作為乙酰膽堿的構成成分負責神經衝動的傳導;在轉甲基反應中充當甲基的供體。

膽堿缺乏症:雛雞缺乏生長緩慢,骨和關節畸形,發生骨短粗病,運動失調,關節鬆弛。脂肪肝綜合症,脂肪代謝障礙,肝髒發生脂肪浸潤;蛋雞產蛋率下降。

合理供應:添加膽堿的效果取決於雞的日齡、蛋白質水平、脂肪含量、含硫氨基酸攝入量及日糧中其他能節省膽堿的養分含量。蛋氨酸能為合成膽堿提供甲基,膽堿僅僅能節約少部分蛋氨酸,而蛋氨酸則能用於彌補膽堿的不足。蛋氨酸常常是雞日糧中最重要的限製性氨基酸之一,用蛋氨酸去合成廉價的膽堿是不經濟的。

所有飼料中含有膽堿、動物性飼料、餅粕類飼料中含量豐富,玉米中含量少,大豆中膽堿利用率高。雞膽堿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500~1500毫克。雞的耐受量為需要量的2倍,膽堿中毒表現為流涎、顫抖、痙攣、發紺、驚厥和呼吸麻痹。

(10)維生素C(抗壞血酸)參與細胞間質中膠原的生成及氧化還原反應。具有解毒作用,減輕因維生素A、E、B1、B2、B12、泛酸等不足產生的症狀。還具有利尿、降壓、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以及網狀內皮係統功能的抗體形成,增強對各種應激現象的適應性。

維生素C缺乏症:雞缺乏維生素C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營養不良,體質虛弱,呼吸困難,齒齦腫脹,出血、潰瘍。雞日增重、抗病力、生產力下降。

合理供應:柑橘類水果、蕃茄、綠色蔬菜、馬鈴薯等都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一般情況下,雞體內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C,不需向飼糧中添加。在高溫、寒冷、運輸等逆境和應激情況下,以及飼糧能量、蛋白質、維生素E、硒、鐵等不足時,雞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應給予添加。雞對維生素C的需要一般沒有規定。維生素C的毒性很低,雞可耐受需要量的數百倍劑量。

影響維生素需要量與供給量的因素:

1.品種雞腸道微生物能合成維生素K,但雞腸道短導致合成量少,故雞需要從飼糧獲得維生素K。凡生長速度快或性成熟早的品種,對維生素的需要量高。

2.飼養方式放牧與散養條件下,雞能接受陽光照射,自身能合成足以滿足需要的維生素D,並能通過食糞獲得一定數量的B族維生素。但在密閉飼養方式下,因紫外線不能透過窗玻璃,需要從飼糧中供給雞維生素D。籠養或網上平養時,雞食糞機會減少,對飼糧B族維生素供應的依賴顯著增強。同時,密集飼養條件下增加了多種應激,使各種維生素需要量提高。

3.飼糧類型和營養水平高碳水化合物飼糧會增加硫胺素的需要量。玉米—豆粕飼糧的生物素含量低。

4.日齡和疾病隨著雞日齡的增長,硫胺素和某些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可能是因利用率降低。寄生蟲(如球蟲)感染、腹瀉與吸收不良會影響維生素的吸收,從而提高需要量。

5.抗代謝和頡物生魚和黴變飼料中的硫胺素酶會破壞飼料中的硫胺素,使用氯丙嗪會降低雞對硫胺素的吸收。

6.應激冷、熱、感染及過度運動增加動物對硫胺素的需要量。一般飼養管理條件下,雞的飼料不需要添加維生素C;但飼糧缺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E、硒、鐵等,高溫、嚴寒、運輸、管理及新環境等應激,均會降低機體合成維生素C的能力,提高對維生素C需要量。

7.維生素添加劑的效價在加工及貯存過程中,各種維生素添加劑的效價不斷下降,其中以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效價下降最為明顯。貯存條件(溫度、濕度、光照、pH值)對效價下降的程度影響很大。製作添加劑預混料或全價料時,與微量元素混合會加速維生素效價的下降。

8.其他營養素和維生素的營養狀況缺乏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時,機體組織中硫胺素減少。葉酸缺乏時雞對硫胺素的吸收減少。色氨酸可轉變為煙酰胺,但轉化效率較低,且轉化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飼糧中蛋白質、脂肪水平提高時,核黃素和葉酸的需要量增加。

(五)水

水與其他營養物質一樣,是動物必需的營養成分,動物體含水很多,初生幼雞80%,成年雞50~60%。機體對水的需要比對其他營養物質的需要更重要。動物即使失掉幾乎全部脂肪、50%蛋白質或體重減輕40%仍可生存。如果失水1%~2%,動物就會出現幹渴。失水8%~10%,引起代謝紊亂;失水20%則出現生命危險,以致死亡。

雞體內水不是以化學上的純水形式存在,而是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水的有些性質,如表麵張力和比熱大、蒸發熱高等,與水的功能密切相關。

1.水的營養生理功能

(1)動物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動物體內的水大部分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膠體,使組織細胞具有一定的形態、硬度和彈性。

(2)水是一種理想的溶劑動物體內的所有物質以不同形式溶於水中,通過循環係統運至全身,並在血液、組織和細胞間進行交換,或排出體外。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轉運和代謝廢物的排出都必須溶於水後才能進行。

(3)水是各種生化反應的媒介動物體內所有生化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水也是多種生化反應的參與者。水的離解較弱,屬於惰性物質。但是由於動物體內酶的作用,使水參與很多生物化學反應,如水解、水合、氧化還原、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和細胞的呼吸過程等。

(4)水參與體溫調節水的比熱大,導熱性好,蒸發熱高,所以能蓄熱能,迅速傳遞熱能和蒸發散失熱能,有利於動物體溫的調節。動物可通過排汗和呼氣,蒸發體內水分,排出多餘體熱,以維持體溫的恒定。雞脂肪層厚,汗腺不發達,但它可通過人為衝涼或在水中打溺,借助沾在體表水分的蒸發來散失多餘的體熱。水的蒸發對具有汗腺的動物更為重要。

(5)水具有潤滑作用淚液可防止眼球幹燥;唾液可濕潤飼料和咽部,便於吞咽。動物體關節囊內,體腔內和各器官間的組織液可以減少關節和器官間的磨擦力,起到潤滑作用。

2.缺水的後果

動物短期缺水,生產力下降,可使幼雞生長發育遲緩;雞長期持續缺水,可導致機體水分大幅度下降損害健康。雞體內水分減少1%~2%時,開始有口渴感,食欲減退。如機體水分喪失達8%時,出現嚴重口渴感,食欲喪失,消化機能減弱,並因粘膜幹燥降低了對疾病的抵擋力和機體免疫力。嚴重缺水會危及雞的生命,長期水饑餓的雞,各組織器官缺水,血液濃稠,營養物質的代謝發生障礙,但組織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體溫升高,常因組織內積蓄有毒的代謝產物而死亡。實際上,雞得不到水分比得不到飼料更難維持生命,尤其是高溫季節。因此,必須保證充足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