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雞的營養與飼料(二)(1 / 3)

3.水的來源和排泄

(1)水的來源動物體內的水來源於飲水、飼料水和代謝水三個方麵。

①飲水飲水是雞獲取水的主要來源。作為飲水,要求水質良好,無汙染,並符合飲水水質標準和衛生要求。動物飲水的多少與動物種類、生理狀態、生產水平、飼料或飼糧組成、環境溫度等有關。當環境溫度處於不致引起熱應激的範圍時,飲水量隨采食量而直線上升;在熱應激的環境溫度下,飲水量大大增加。

②飼料水動物采食不同性質的飼料,獲取水分的多少各異,飼料來源的水分少,雞飲水即多。飼料含水量變動於5~85%之間。

③代謝水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三大有機物質在動物體內氧化分解或合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水,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氧化時形成的水量,分別為0.6亳升、1.07亳升和0.41亳升。雖然代謝水的形成有限,僅滿足雞需水量的5~10%,但在缺水情況下,對雞的水平衡非常重要。

4.雞體內水分的排泄

(1)腎雞每日以腎排出的水量受飲水量、飼料性質、活動量、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正常情況下,約一半的水以尿的形式經腎排出。雞蛋白質代謝尾產物是尿酸,排出時呈半固體,隻含少量水分,故以尿形式排出的水量較少。

(2)通過皮膚和肺髒的蒸發由皮膚表麵失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由血管和皮膚的體液中簡單地擴散到皮膚表麵而蒸發;二是通過排汗失水,皮膚出汗和散發體熱與調節體溫密切相關。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雞的呼吸頻率增加,從肺呼吸排出的水量增加,但隨濕度增加,水排出量減少。肺髒以水蒸汽呼出的水量,隨環境溫度的提高和動物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無汗腺的母雞經肺蒸發的水分占總排出水量的17%~35%。

(3)消化道各種畜禽均以糞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分,糞便中的含量水量,隨動物種類不同而不同。糞中水分還受飼料性質和飲水的影響。

(4)離體禽產品雞每產1千克蛋,可排出0.7千克水。1枚60克的蛋,含水42克以上。產蛋雞缺水,產蛋率明顯下降。

體內的水分布於全身各組織器官及體液中,細胞內液占2/3,細胞外液占1/3。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水不斷地進行交換,保持體液的動態平衡。依賴於機體得水與失水之間的平衡,動物體內的總水量經常保持相對平衡。

5.雞的需水量

雞對水的需要量與下列因素有關:環境溫度、相對濕度、日糧的成分、生長或產蛋率、腎髒的吸水效率等。缺水幾小時特別是熱天對雞的生長和產蛋都有不良影響,缺水36小時以上時,母雞的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產換羽,雞的死亡率明顯升高。雛雞需水量約為采食幹飼料的2~2.5倍,產蛋母雞為1.5~2倍。

二、雞的飼養標準

(一)飼養標準的概念

飼養標準是根據雞的不同種類、性別、年齡、體重、生理狀態、生產目的與生產水平等,通過生產實踐積累的經驗,結合物質平衡試驗與飼養試驗結果,科學地規定每頭每日應給予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最低數量。

(二)飼養標準的指標體係

1.能量指標體係有消化能(DE)、代謝能(ME)、淨能(NE)。在不同種類動物不不同國家的“營養需要”或飼養標準“中,采用的能量指標有所不同。雞以代謝能表示。

2.蛋白質指標體係飼養標準中蛋白質需要量指標為粗蛋白質或可消化粗蛋白質,表示其蛋白質的需要,單位是克。配合飼糧時用百分數表示。

3.蛋白能量比是每千克飼糧中粗蛋白質與能量的比值,常以g/kJ表示。

4.氨基酸指標體係飼糧中以百分數或以每頭每日所需克數表示。大多數飼養標準一般隻涉及到必需氨基酸,而且采用總必需氨基酸含量體係表示定量需要。不同飼養標準列出的必需氨基酸指標種數不同。NRC和ARC雞的營養需要中,全部必需氨基酸均列出。NRC(1998)第十版《雞的營養需要》還根據氨基酸的回腸消化率列出了表觀和真有效必需氨基酸指標。

5.其他營養指標不同種類飼養標準或營養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列出的指標多少不同。

⑴采食量一般“標準”均按風幹物質重量列出每天的采食數量,也有按動物每天采食的能量多少列出采食的能量數量。

⑵脂肪酸“標準”中主要列出必需脂肪酸,一般隻列出亞油酸指標。

⑶維生素一般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的順序列出。NRC的ARC雞營養需要中,4個脂溶性維生素都列出,水溶性維生素隻列出9個。

⑷礦物元素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順序列出。常量元素中除了硫,一般都列出,有的飼養標準還列出了有效磷指標。微量元素一般隻列出鐵、鋅、銅、錳、碘、硒等指標。

(三)飼養標準的合理應用

1.按飼養階段調整營養素供應量大多數情況下隻調整蛋白質和氨基酸,而礦物質和維生素相對穩定。

2.特殊情況下需調整某些營養素,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營養供應量,以控製動物產品的產出,使之與市場接軌。

3.主要營養素之間關係與調整

⑴蛋白質與氨基酸的關係日糧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或使用氨基酸平穩良好的蛋白質,則粗蛋白質需要量可下調。

⑵能量與其他營養素的關係能量是動物第一營養需要,日糧能量含量是確定日糧其他營養素含量的基礎。

⑶采食量與營養濃度的關係動物采食量的增加,日糧營養濃度降低。

⑷礦物元素間的關係采用高銅日糧,應適當增加鐵、鋅含量。

4.微量成分添加量基礎日糧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作為“安全裕量”,而需要量標準中列出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作為添加量標準。

5.雞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會發生變化,尤其溫度的影響較大。

(四)雞的飼養標準

飼養標準是設計飼料配方的重要依據,但不能機械地使用。目前,我國已製訂了雞的飼養標準。日本、美國等國家也都製訂了飼養標準。世界公認美國全國科學研究委員會(NRC)製訂的飼養標準所列營養物質比較齊全,家禽營養和飼料基礎研究也較先進,因此,NRC標準較為權威,被廣泛采用。在設計配合飼料時,應以本國和本地區的飼養標準為基礎,同時參考國內外有關的飼養標準。飼養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學的進展和生產實踐的發展,需要不斷修訂、充實、完善,以適應新的情況。

三、雞的常用飼料

(一)飼料的分類

飼料是畜牧業的物質基礎,動物產品如肉、奶、蛋、皮、毛以及役用動物的勞役等,都是動物采食飼料中的養分經體內轉化而產生。飼料是指合理飼喂條件下能對動物提供營養物質,調控生理機製,改善動物產品品質,且不發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質。

飼料種類繁多,劃分方法也多種多樣。美國學者L.E.Harris(1956)的飼料分類原則和編碼體係,已逐步發展成為當今飼料分類編碼體係的基本模式,被稱為國際飼料分類法。我國20世紀80年代在張子儀院士主持下,依據國際飼料分類原則與我國傳統體係相結合,提出了我國的飼料分類法和編碼係統。

(二)國際飼料分類法根據飼料的營養特性將飼料分為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補充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飼料添加劑八大類,並對每類飼料冠以6位數的國際飼料編碼(internationalfeednumber,IFN)首位數代表飼料歸屬的類別,後5位數則按飼料的重要屬性給定編碼。編碼分3節,表示為△—△△—△△△。

1.粗飼料飼料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大於或等於18%,以風幹物為飼喂形式的飼料,如幹草類、農作物秸稈等。

2.青綠飼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綠牧草、飼用作物、樹葉類及非澱粉質的根莖、瓜果類等。

3.青貯飼料以天然新鮮青綠植物性飼料為原料,在厭氧條件下,以過以乳酸菌為主的微生物發酵後調製成的飼料,具有青綠多汁的特點,如玉米青貯。

4.能量飼料飼料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同時粗蛋白質含量小於20%的飼料,如穀實類、麥麩、瀉粉質的根莖、瓜果類等。

5.蛋白質補充料飼料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而粗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20%的飼料,如魚粉、豆餅、棉籽餅、菜籽餅以及工業合成的氨基酸和飼用非蛋白氮等。

6.礦物質飼料指以可供飼用的天然礦物質、化工合成無機鹽類和有機配位體與金屬離子的螯合物,如石粉、貝殼粉、骨粉、磷酸氫鈣、沸石粉、膨潤土、飼用微量元素無機化合物、有機螯合物和絡合物等。

7.維生素飼料由工業合成或提取的單一或複合維生素,但不包括富含維生素的天然青綠飼料在內。

8.飼料添加劑為了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飼料品質,促進動物生長和繁殖,保障動物健康而摻入飼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質,但不包括礦物質元素、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添加劑,本類主要指非營養性添加物質。

(三)中國飼料分類法我國現行飼料分類首先在國際飼料分類法基礎上將飼料分成八大類,然後結合中國傳統飼料分類習慣劃分為17亞類,兩者組合,迄今可能出現的類別有37類,對每類飼料冠以相應的中國飼料編碼(Chinesefeednumber,CFN)共7位數,首位為IFN八大類分類編號,第2位、第3位為CFN17亞類編號,第4位至第7位為具體飼料順序序號。編碼分為3節,表示為△—△△—△△△。

(四)飼料的營養特點及合理利用

能量飼料飼料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同時粗蛋白質含量小於20%的飼料。主要包括穀實類及其加工副產品,以及富含澱粉和糖類的根、莖、瓜果,動植物油脂及乳清粉等。能量飼料在動物飼糧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為50%~70%。

穀實類飼料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含量低,營養物質消化率高;蛋白質含量低,且品質差,必然氨基酸含量不足;脂肪含量一般為3%~5%,鈣少磷多,脂溶性維生素含量低,但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穀實類飼料具有單位重量體積小、容量大、所含能量高、適口性好等特點。

1.玉米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玉蜀黍、苞穀、苞玉、苞米等,玉米富含澱粉及粗脂肪,是養雞的主要能量飼料之一。玉米的產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而且用量最大的一種能量飼料,故有“飼料之王”之美稱。

玉米中碳水化合物在70%以上,多存在於胚乳中。主要是澱粉,單糖和二糖較少,粗纖維含量也較少。粗蛋白質含量一般為7%~9%,粗蛋白質中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較少。粗脂肪含量為3%~4%,但高油玉米中粗脂肪含量可達8%以上。黃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但維生素D、K幾乎沒有,水溶性維生素中以B1較多,B2及煙酸較少。玉米中的礦物質80%存在於胚芽中,其中鈣僅含0.02%,磷為0.25%,其大部分為難以吸收的植酸鹽形式存在,對單胃動物的有效性低。

玉米品質受水分含量、破碎與否、黴變等因素影響。貯存中造成品質下降的原因有玉米本身養分的變化以及黴變汙染產生毒素而降低對雞的利用,一般在低溫下,含水量在14.5%以下時可長期貯存。在高溫高濕和溫差變化大的情況下,玉米容易變質。破碎玉米失去天然保護,極易吸水、結塊、黴變和發生脂肪酸氧化酸敗。

玉米貯存時應注意事項:

⑴進倉玉米含水量應在14%以下,貯存溫度不超過25℃,夏天應避免長期貯存。

⑵平時注意倉溫變化,有異常情況即采取適當措施,如翻倉,通風或提前使用。

⑶定期采樣,測定含水量、發芽率及脂肪酸價,以了解品質變化。

⑷入倉時將玉米經清理機清除其中的破碎粒及粉狀物,盡快使用,完整的玉米粒入倉貯存可減低品質變化速度。

黃玉米含較多的葉黃素,是雞卵黃、趾、喙、皮膚等色素的主要來源。在以玉米為主的配方中,應注意補充賴氨酸等必需氨酸和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

2.小麥禾本科小麥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用於,起源於亞洲西部。

小麥有效能值高,其消化能為14.18MJ/㎏。粗蛋白質含量達12%以上,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等均較低,因而品質較差。礦物質含量一般高其他穀實,磷、鉀等含量較多,在含磷量中有一半是植酸磷。小麥中以B族維生素與維生素E含量較多,而A、D、C含量極少。生物素的利用率也與玉米、高梁相似,均較低。小麥適口性好,易消化,營養價值相當於玉米,用小麥取代雞飼糧中30%~50%的玉米,可提高飼養效果。

小麥粉碎過細,會引起粘喙現象,造成適口性下降,采食量少,甚至導致消化障礙。

3.大麥為禾本科大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粗纖維含量較高,其營養價值相當於玉米的90%左右。大麥粗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1%~13%,蛋白質質量優於玉米。有效能值高,其消化能為12.64MJ/㎏。大麥中非澱粉多糖含量較高,達10%以上,其中主要由β-葡聚糖(33g/㎏幹物質)和阿拉伯木聚糖(76g/㎏幹物質)組成。單胃動物消化液中不含非澱粉多糖的酶,因而不能消化這些成分。大麥外包一層堅硬的外殼,粗纖維含量相對較高,約為玉米和小麥的2倍,脂肪含量較低。

4.稻穀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作物。稻穀中含有7%~8%和粗蛋白質,60%以上的無氮浸出物及8%的粗纖維。稻穀因含有稻殼,其營養價值僅為玉米的80%~85%,如不去殼,在能量飼料中屬低檔穀物。稻穀中賴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都較少,礦物質微量元素中除錳、鋅含量較高外,所有必需的微量元素都不能滿足雞的營養需要。

稻穀去殼為糙米,糙米以胚乳為主要成分約占91%~92%,種皮占5%~6%,胚芽占2%~3%。糙米中無氮浸出物74.1%,粗蛋白質7.63%,粗脂肪2.4%,粗灰分1.28%,其中鈣少磷多,磷多以植酸磷形式存在。

5.高梁禾本科高梁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蜀黍、茭子。

高梁中粗蛋白質含為8.5%,但品質較差,主要是必需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蛋氨酸較少。脂肪含量稍低於玉米。有效能值高,消化能為13.18MJ/㎏,煙酸含量達48mg/㎏,但所含煙酸多為結合型,不易被動物利用。礦物質以磷、鎂、鉀含量較多,70%為植酸磷,生物利用率低。

高梁可取代生長雞飼糧中25%~50%玉米,飼養效果良好。在高梁型母雞飼糧中加適量賴氨酸、蘇氨酸,高梁可完全取代飼糧中的玉米。高梁含有單寧,有澀味,適口性差,喂量過多,易引起便秘。用高梁喂雞,粉碎或整粒均可。

糠麩類飼料主要是小麥和大米糠,它們是製粉和製米的副產品。

1.小麥麩是以小麥籽實為原料加工麵粉後的副產品。

小麥麩中有效能較低,消化能約為10.5~12.6MJ/㎏。粗蛋白質含量可達12%~17%,鐵、錳、鋅含量較多。B族維生素含量高,核黃素3.5MJ/㎏,硫胺素8.9MJ/㎏。含鈣多,含磷少,鈣磷比例約1:8,極不平衡。

麩皮容積較大,可調節飼糧營養濃度;具有輕瀉作用,適宜喂母雞,可調節消化道機能,防止便泌,一般喂量為5%~25%。由於小麥麩粗纖維含量多,難消化,所以不宜用作仔雞的飼料。生長肥育雞可用小麥麩,用量控製在飼糧的15%~25%以內。

2.米糠是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稻穀脫殼後稱糙米,副產品稱稻殼或礱糠,營養價值低。糙米再精加工成精米,此過程中的副產品稱米糠,約占糙米的9%~10%。

米糠的粗蛋白質含量高於玉米,賴氨酸含量也高於玉米。脂肪含量高達10%~17%,大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及亞油酸占79.2%。礦物質中鈣少(0.07%)磷多(1.43%),鈣磷比例1:20極不平衡,80%以上的磷為植酸磷,利用率低。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豐富,但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D。

米糠中含胰蛋白酶抑製因子,生長抑製因子,但它們均不耐熱,加熱可破壞這些抗營養因子,故米糠宜熟喂或製成脫脂米糠後飼喂。米糠中脂肪多,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易氧化酸敗,不僅影響米糠的適口性,降低其營養價值,而且還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全脂米糠不能久存,要使用新鮮的米糠,酸敗變質的米糠不能飼用。

3.其他糠麩大麥麩是大麥加工的副產品,在能量、蛋白質和粗纖維含量上均優於小麥麩。此外,還有高梁糠、玉米糠、小米糠等。

高梁糠的有效能值較高,但因其中含較多的單寧,適口性差,易引起便秘,故應控製用量。玉米糠是玉米製粉過程中的副產品,主要包括果種皮、胚、種臍與少量胚乳。因其中果種皮所占比例較大,粗纖維含量較高,故應控製在單胃動物飼糧中的用量。在小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種皮、秕穀和較多量的穎殼等副產品即為小米糠。其中,粗纖維含量很高,達23.7%,接近粗飼料,在飼用前,將之進一步粉碎、浸泡和發酵,可提高消化率。(二)蛋白質飼料飼料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而粗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20%的飼料。蛋白質飼料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單細胞蛋白質飼料和非蛋白氮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