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雞場的道路
生產區的道路應區分為運送飼料、產品和用於生產聯係的淨道,以及運送糞便汙物、病雞、死雞的汙道。淨道和汙道決不能混用或交叉,以利於衛生防疫。場外的道路決不能與生產區的道路直接相通。生活區、管理區與隔離區應分別設與場外相通的道路。場內道路要不透水,路麵斷麵的坡度一般為1%~3%,路麵材料可根據具體條件修為柏油、混凝土、磚石或焦渣路麵。道路寬度根據用途和車寬決定,通行載重汽車並與場外相連的道路需3.5~7米,通行小型車、手推車等場內用車輛的道路需1.5~5米。生產區的道路一般不行駛載重車,但應考慮火警等情況下車輛進入生產區時對路寬、回車和轉彎半徑的需要。各種道路兩側,均應留有綠化和排水明溝所需地麵。
(三)雞場的排水
場區排水設施是為排出雨水、雪水,保持場地幹燥、衛生。為減少投資,一般可在道路一側或兩側設明溝排水,溝壁、溝底可砌磚、石,也可將土夯實做成梯形或三角形斷麵,再結合綠化護坡,以防塌陷。排水溝最深處不應超過30厘米,溝底應有1%~2%的坡度。如果雞場場地本身坡度較大,也可采取地麵自由排水,在地勢低處的圍牆上設一定數量的排水孔,或設暗溝排水(地下水溝用磚、石砌築或用水泥管),但不宜與舍內排水係統的管溝通用,以防泥砂淤塞,影響舍內排汙,加大汙水淨化處理負荷,並防止雨季汙水池滿溢,汙染周圍環境。隔離區要有單獨的下水道將汙水排至場外的汙水處理設施。
(四)雞場的綠化
養雞場植樹、種草綠化,可以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減弱噪聲,改善場區小氣候,同時也能起到隔離作用。有資料表明,養雞場綠化可使惡臭降低50%,有害氣體減少25%,塵埃減少35%~67%,空氣中細菌數減少22%~79%,噪聲強度降低25%,闊葉林還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樹幹、樹葉還能阻礙風沙的侵襲,有效地控製有害氣體的擴散,並對空氣中攜帶的病原微生物具有過濾作用,有利於防止疾病的傳播。另外,樹木與植被對噪聲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減弱噪聲汙染。因此,綠化設計是整個雞場設計的一部分,對綠化應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以免場址建成後不能滿足需求時再進行綠化。
雞場的綠化地主要包括防風林(在多風、風大地區)、隔離林、行道綠化、遮陽綠化、綠地等。防風林應設在冬季主風的上風向,沿圍牆內外設置,最好是落葉樹和常綠樹搭配、高矮樹種搭配,植樹密度可大些。隔離林主要設在各場區之間及圍牆內外,應選擇樹幹高、樹冠大的喬木。行道綠化是指道路兩旁和排水溝邊的綠化,起到路麵遮陽和排水溝護坡的作用。遮陽綠化一般設於雞舍南側和西側,起到為雞舍牆、屋頂、門窗遮陽的作用。綠地綠化是指雞場內裸露地麵的綠化,可植樹、種花、種草,也可種植有飼用價值或經濟價值的植物,如果樹、苜蓿、草坪、草皮等,將綠化與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但植樹造林應注意樹種的選擇,楊樹、柳樹等樹種在吐絮開花時會產生大量的絨毛,易造成通風口堵塞,降低風機的通風效率,對淨化環境和防疫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一些集約化養殖場尤其是種雞場為了確保衛生防疫安全有效,往往在整個場區內不種一棵樹,其目的是不給飛翔的鳥兒有棲息之處,以防病原微生物通過鳥糞等雜物在場內傳播,繼而引起傳染病。
三、雞舍的建築類型
我國各地區的氣候差異懸殊,雞舍的建築類型、結構必須因地製宣,根據各地區的特點設計建築雞舍,既不要追求一定形式,造成建築及內部結構的不合理,不適於利用,也要防止雞舍過於簡陋,造成衛生條件太差。
(一)按雞舍窗牆特點劃分
1.開放式雞舍最常見的形式是四麵有牆、南牆留大窗戶、北牆留小窗戶的有窗雞舍,南邊或設或不設運動場。我國南方各省多采用開放式雞舍。這類雞舍全部或大部分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為主,雞舍內的溫度和濕度基本上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由於自然通風和光照有限,在生產管理中常需增設通風和光照設備,以補充自然條件下通風和光照不足。其優點是建築結構簡單,造價低,又能節省能源,管理費用低,而且雞隻能經常活動,適應性較好,體質較強健。其缺點是外界環境的突變導致雞群發生應激反應,生產性能下降甚至發病,同時開放式管理易使雞群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各種疾病發病機會較多。
2.密閉式雞舍又稱無窗雞舍。這種雞舍頂蓋與四壁隔熱良好,四麵無窗,舍內環境通過人工或儀器控製進行調節,使之盡可能地接近最適宜於雞體的生理需要。此類雞舍適宜我國北方寒冷地區。雞舍采用人工通風與光照,通過變換通風量的大小和氣流速度的快慢,控製舍內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成分。其優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弱或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對雞群的影響,使雞群充分發揮品種潛能,穩產高產;實行人工光照有利於控製性成熟和刺激產蛋;基本上可杜絕自然媒介傳入疾病的途徑;飼料報酬有所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單位麵積內養雞的數量大,勞動效率也較高。其缺點是建築標準和設備條件高,雞群飼養管理要求高,必須喂給全價飼料和采取極為嚴密的消毒防疫措施。而且,此類雞舍對供水供電都有很大的依賴,如停水停電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3.半開放式雞舍此類雞舍是開放式和封閉式的結合式,兼有開放式和封閉式雞舍的優點。雞舍側壁上半部全部敞開,以半透明雙覆膜塑料編織布做的雙層卷簾或雙層玻璃鋼多功能通風窗為南北兩側壁的圍護結構,依靠自然通風、自然光照,利用太陽能,雞群體熱和棚架蔓藤植物遮蔭等自然環境條件,以塑料編織卷簾或雙層玻璃鋼兩用通風窗控製通風換氣。
這種雞舍適用性很強,蛋雞、肉雞各生長階段均適應。雞舍建築跨度均為7~9米,高度為2.6~2.8米,開間為3米,雞舍長度為30~60米。冬季關嚴卷簾或門窗,盡量避免縫隙冷風滲透以利保溫。夏季門窗、卷簾全部打開,地窗打開,這樣上部可形成較寬的通風帶,下部地窗可形成“掃地風”,加速了舍內空氣的流動,降低了舍內溫度。早春、晚秋,早、晚關閉或半閉,其他時間打開,便於組織自然通風。
(二)按飼養方式劃分
1.地麵平養雞舍雞群整日活動、采食、飲水及生長或生產皆在舍內地麵之上。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養肉仔雞或育成雞。多為有窗式或開放式雞舍。地麵鋪墊料(如麥秸、稻草、鋸末、刨花、沙子等)稱為厚墊料地麵平養,飼養肉雞效果更好。
2.網上平養雞舍在雞舍地麵上空50~70厘米高處架設鐵網、塑料網、竹板網或木條網等,使雞群生活在網上。其優點是雞糞可通過網孔漏下,減少了雞與糞便的接觸,衛生防疫狀況較好,飼養密度較大,適於飼養各類型的雞群。但設備成本較地麵平養雞舍高。
3.地網結合式雞舍雞舍內靠近窗戶的兩側設網,中間為厚墊料地麵,麵積之比約為2:1或6:4。雞可在網上采食、飲水、產蛋與休息,在地麵上活動、交配,給雞隻以選擇的餘地。這種方式兼有網上和地麵平養兩種方式的優點。多用於肉用種雞飼養,國外蛋種雞應用也較多。
4.籠養雞舍雞群在舍內籠中生活與生產。其優點是飼養密度大,可以節省雞舍麵積,適於機械化操作,雞與糞便接觸少,管理方便,勞動效率高。缺點是設備投資大,雞的活動少。籠養雞舍普遍用於各階段蛋雞的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