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雞的基本條件是:優良的雞種、營養完善的配合飼料、先進的機械化設備、良好舒適的雞舍環境和科學嚴密的衛生防疫措施。隻有科學細致的飼養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優良雞種的生產潛力。蛋雞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提供優質的食用蛋。主要目標是結合本場的具體條件,提供全麵的營養、清潔衛生的飲水、適宜的溫度、足夠的新鮮空氣、適當的光照製度,消除逆境對雞的危害,預防疾病的發生,培育出健康整齊的高產雞群,生產出量多質優的雞蛋。
一、蛋用雛雞的培育
蛋雞在不同的周齡階段其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和生產性能存在很大差異,反映在生產上就表現出對各種環境條件、飼料營養水平、飼養管理措施等生產條件的要求不一樣。生產實踐中將蛋雞生產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生理階段:育雛期是指雛雞從出殼到脫溫前需要人工給溫階段的階段(0~6周),育成期是指從脫溫後飼養到性成熟前的青年雞階段(7~20周齡),產蛋期是指從開產到產蛋結束的成年雞階段(21~72周齡)。
在雞一生的飼養管理中,雛雞階段的飼養管理是產蛋雞高產穩產最關鍵、最基礎的工作,育雛期飼養管理是否科學不僅影響雛雞的成活率,生長發育,而且對蛋雞以後的生產性能發揮和生產管理也會帶來直接影響。
(一)雛雞的生理特點
1.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初生的雛雞大腦的體溫調節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自體產熱能力也較弱。絨毛稀而短,機體保溫能力差,初生雛的體溫比成年雞低2~3℃,4日齡後逐漸上升,10日齡時雛雞的體溫與成年雞相同,21日齡左右體溫調節機能逐步完善。雛雞對環境溫度適應力很低,既怕冷又怕熱,生產中要為雛雞創造溫暖、幹燥、衛生、安全的環境條件。
2.生長發育快,代謝旺盛蛋雞商品雛的正常出殼體重在40克左右,雛雞的生長發育迅速,兩周齡時的體重比初生時體重增加3倍,4周齡時增加6倍,6周齡時為初生重的10倍。雛雞的前期生長快,以後隨日齡的增長而逐漸減慢。按單位體重計算,雛雞的耗氧量和排出廢氣量大大高於成年雞。在飼養上要滿足其營養需要,喂以高能量、高蛋白的全價營養配合飼料。管理上既要加強保溫又要注意提供新鮮空氣。育雛階段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生長發育受阻是日後無法彌補的。
3.胃容積小,消化能力弱幼雛消化係統發育不健全,胃的容積小,進食量少。同時消化道又缺乏某些消消化化酶,肌胃研磨飼料能力低,消化吸收能力差。因此,在飼養上要注意飼喂含粗纖維低、容易消化、營養全麵而平衡的日糧。特別是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必須滿足。
4.抗病能力差雛雞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疾病抵抗力很弱,稍不注意飼養和管理工作,容易感染疾病。如雞白痢、大腸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蟲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育雛期間要嚴格控製環境衛生,切實做好防疫隔離工作。
5.膽小,群居性強雛雞膽小怕驚嚇,缺乏自衛能力,如遇外界刺激便鳴叫不止,雛雞喜歡群居,單隻離群便奔叫不止。因此,育雛環境要保持安靜,防止各種異常聲響和噪音,舍內還應有防止獸害的措施。
6.敏感性強雛雞對飼料中營養物的缺乏或有毒藥物的過量,突然的環境應激,都會反應出病理狀態。所以在注意控製溫度、濕度和通風換氣的同時,選擇飼料原料和用藥時也應特別慎重。
(二)育雛前的準備
1.製定育雛計劃根據全年鮮蛋生產計劃及場內設施、飼養管理條件等製定育雛計劃。每批進雛數應與育雛雞舍、成雞舍的容量大體一致。一般育雛育成舍和成雞舍比例為1:2。不要盲目進雛,否則數量多、密度大、設備不足、飼養管理不善影響雞群的發育,增加死亡率。
育雛計劃主要包括確定飼養的品種,育雛數量,進雛日期,飼料準備,免疫及預防投藥等內容。進雛數由當年計劃培育的新母雞數來確定,在此基礎上增加育雛育成期死亡、淘汰數。
2.選擇育雛方式根據育雛占地和空間的不同,人工育雛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地麵育雛要求舍內用水泥地麵,便於衝洗消毒。育雛前徹底消毒,再鋪20~25cm厚的墊料。墊料可以是鋸末、麥草、穀殼、稻草等,應因地製宜,但要求幹燥、衛生、柔軟、無黴變。地麵育雛成本較低;但房舍利用率低,雛雞與糞便接觸,易發生疾病流行如雞球蟲、雞白痢等病。
(2)網上育雛是將雛雞飼養在距離地麵50~60㎝高的鐵絲網、塑料網、木板條或竹竿上,但以鐵絲網最好。網的結構分網片和框架兩部分。網孔的大小應以飼養育成雞為適宜,不能太小,否則,糞便下漏不暢。育雛時,在網麵上鋪一層小孔塑料網,待雛雞日齡增大時,撤掉塑料網。其優點是雞與糞便不直接接觸,減少疾病發生,提高了成活率。
(3)立體育雛將雛雞飼養在分層的育雛籠內,育雛籠一般分為3~4層,采用層疊式。雞籠采用毛竹、木條或鐵絲等製作,底網大多采用鐵絲網或塑料網。雞糞從網眼漏到承糞板上,承糞板可以定期清洗。籠育的房舍利用率和勞動效率高,還可以節省熱源,又不用墊料,利於防病,管理方便。但籠具投資大,且上下層溫差大,雞群發育不整齊;同時對飼料的全價性和通風的要求較高。
3.育雛舍和育雛用具的準備根據育雛計劃準備充足的育雛室和各種育雛用具。雛雞舍要有利於防疫,離其他雞舍應保持100米的距離,有條件的雞場最好不與其他雞混養,這樣可以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育雛舍既要求保溫性能良好,又要有利於通風換氣,還要便於飼養人員的操作和防疫等。育雛舍檢修的同時注意檢查供電、配電設施,通風、照明、供溫設施,飼養管理設施職籠具、供水、供料、圍網等。損壞的要及時修理或更新,不足的要及時購置配備。
4.消毒育雛舍及設備在上批雛雞離舍後應立即清掃、衝洗、消毒,為下次接雛做好準備。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下一批雛雞入舍前至少有2周的空舍期,以阻斷舍內殘留的一部分病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清掃—衝冼—消毒—間歇綜合措施,是消滅病原微生物不可取代的手段。雞舍消毒時還要認真計算消毒麵積,嚴格控製單位麵積的用藥量。育雛舍的牆壁用生石灰粉刷,地麵用3%火堿溶液噴灑。地麵育雛要鋪好墊料,擺好所有用具;籠育時要把籠具洗刷幹淨,用3%來蘇兒消毒後安裝好,然後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30ml、高錳酸鉀15g,封閉門窗熏蒸24小時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5.飼料、墊料及藥品等的準備
(1)飼料雛雞料必須符合雛雞飼養標準的營養要求。保證飼料不黴變,無汙染、營養完善、顆粒適中、適口性好、易消化。配製好的飼料不要存放太久,特別是天氣炎熱的夏季,最好不要超過兩周。
(2)墊料地麵育雛時,提前5天在地麵上鋪一層5~6cm的墊料,厚度要均勻。墊料要求幹燥、鬆軟、潔淨、吸水性強、不發黴、無異味。常用的墊料有刨花、鋸末、麥秸、碎玉米芯、碎紙屑等。
(3)藥品育雛期間應準備的藥品包括消毒藥物、抗菌藥物和疫苗。根據養雞數量備好疫苗,如雞法氏囊疫苗、雞新城疫疫苗、雞痘疫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等。常用藥物有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球痢靈、土黴素、慶大黴素、磺胺類等抗菌藥物,消毒藥物主要有過氧乙酸、碘伏、火堿、新潔爾滅、百毒殺和抗毒威等。使用的添加劑有酶製劑、口服補液鹽、電解多維、葡萄糖、維生素C等。
6.預熱試溫無論采用何種供熱方式,在進雛前2~3天都要進行預熱試溫,檢查升溫、保溫情況,以便及時調整,以達到標準要求。確保雛雞進入育雛室後有一個良好舒適的溫度環境。
(三)雛雞飼養
1.雛雞的飲水雛雞第一次飲水稱為初飲,雛雞進入育雛室稍加休息後,要盡快先飲水後開食,以利於排出胎糞,促進體內剩餘卵黃的吸收,增進食欲。育雛前期在飲水中添加一些添加劑,可以增加營養攝入,調節體液電解質平衡、減輕應激、防治疾病等。第1周內應給雛雞飲用降至室溫的開水,1周後可直接飲用自來水或深井水。飲水要始終保持充足、清潔。飲水器每天要洗刷1~2次,且數量要充足,每100隻雛雞至少需要2~3個4.5L的真空飲水器,並保證均勻分布於雞舍內,飲水器隨雞日齡增大而調整。立體籠育時開始在籠內飲水,1周後應訓練在籠外飲水;平麵育雛時應隨日齡增大而調整高度。初飲時,還應特別注意防止雛雞因長時間缺水而引起暴飲。
2.雛雞的開食雛雞第一次吃料稱為開食。太早開食,雛雞沒有食欲;太遲開食,雛雞體力消耗過大,影響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出殼後24~36小時,或者在第一次飲水後1~2小時有60%~70%的雛雞有啄食表現時開食為宜。開食可用食盤或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最初幾次投料時,必須人工誘導雛雞采食,方法是用手指敲打食料盤,發出短麵急促的響聲,雛雞對此比較敏感,它們會奔向聲響處啄食。反複多次,一聽見類似的聲響,雛雞便蜂擁奔務投料處,這樣可以縮短學會采食的時間和提高采食整齊度。
開食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營養豐富,易於啄食和消化,常用玉米碎粒、全價顆粒料等,直接撒在幹淨的牛皮紙上或深色塑料布上,讓雞自由采食。
3.飼喂與喂料量掌握好飼喂量是養好雛雞、降低飼料消耗的關鍵技術。要一算、二看、三檢查、四無剩料。
一算就是按雛雞日齡和雞數,算出每天應供應供給的飼料量,再按每天飼喂次數進行投料。白殼蛋係和褐殼蛋係0~20周齡的飼料量見表8-1。
二看是指喂料時要注意觀察雛雞的采食情況和采食速度。
三檢查是檢查雛雞嗉囊內的食物多少。
四是看飼槽中有無剩料。如投料後,雛雞搶食,很快把料吃料,嗉囊中存料不多,飼槽中又無剩料,說明投料量不夠,應酌情增加投料量;反這之,則飼喂量過大,應酌情減少飼喂量。
雛雞要少喂勤添,以刺激食欲。最初幾天每隔3小時喂1次,每晝夜8次;以後隨著日齡增長逐步減少到每天6~7次。隨著雛雞生長,2~3天後逐漸加料槽,0~3周使用幼雛料槽,3~6周使用中型料槽,6周以後逐步改用大型料槽。料槽的高度應根據雞背高度進行調整,這樣既可防止雛雞食管彎曲,又可減少飼料浪費。
(四)雛雞的管理
精心的管理,給雛雞創造適宜的環境,是提高雛雞成活率、保證雛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關鍵技術措施。雛雞的管理主要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密度等。
1.合適的溫度溫度直接影響到雛雞體溫的調節、運動、采食、飲水、休息、飼料的消化吸收等生理過程。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成活率的關鍵之一,必須嚴格掌握。育雛溫度包括育雛室和育雛器的溫度兩個部分。室內溫度要求比育雛器溫度低,在整個舍內不同區域有一定的溫差,一方麵有利於空氣流動,另一方麵可以讓雛雞選擇自己適合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