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照管理
光照分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是指利用陽光的照射,可以提高雞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加速生長發育。在自然光照下,肉雞可以正常地生長發育、產蛋和繁殖後代。但自然光照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果單純采用自然光照而不補充人工光照,對雞的產蛋產生不良影響影響,無法做到有計劃高效率地進行生產。
人工光照主要指使用電燈或其他非自然光源為雞群提供照明。人工光照可根據雞的生理需要,提供適當的光照時間和強度,促進母雞的生長發育。人工光照必須與飼料的質量、鈣的供應、飼養周齡密切配合,才能共同發揮作用,提高肉用種雞產蛋量。
⒈光照原則和光照製度
光照原則是從許多光照試驗中綜合的規律性結果,在采取光照措施時必須遵循,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1)生長階段光照時間宜短或逐漸減少,不能逐漸延長光照時間。
(2)產蛋階段光照時間宜長或逐漸增加,不能逐漸減少光照時間。
(3)光照管理製度的製定,應從雛雞開始,最遲應在7周齡開始。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4)不管采用何種光照製度,應切實貫徹執行。不可忽照忽停,光照時間不可忽長忽短,光照強度不可忽強忽弱。
(5)在產蛋期光照時間應逐漸增加,但不能突然大量的增加,最多不超過1小時,否則容易導致脫肛。
光照製度對雞群在飼養全期或某個時期,采用一定的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有計劃地嚴格執行的光照程序稱為光照製度。
(1)密閉式雞舍光照製度密閉式雞舍完全靠燈光來進行人工光照,可以更合理地采用光照管理製度,使雞的飼養管理環境更符合科學要求。雛雞1~3日齡23小時光照,4日齡~18周齡8小時,19周齡~21周齡10小時,22周齡~23周齡13小時,而後每周增加1小時,27周齡16小時,以後保持穩定不變。
(2)開放式雞舍光照製度開放式雞舍日照時間隨季節而變化。一年中不同日期的自然光照時間長短不一樣,對雞的性成熟和產蛋量有明顯的影響,應根據當地的緯度和育雛季節采用不同的光照製度。
生長階段①利用原有的自然光照4月15日~9月1日孵出的雛雞,其生長後期處於日照逐漸縮短時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直到20周齡。
②漸減的光照時間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15日孵出的雛雞,其母雛生長的後期處於日照漸增的階段,應采用漸減的光照時間。以母雞20周齡時當地的日照時間為準,然後加5小時。如母雞20周齡時的日照時間為15小時,加5小時等於20小時作為4日齡至1周的光照時間,以後每周周減少15分鍾,至20周齡共減去5小時,正好是自然光照的日照時間。
產蛋階段①如20周齡自然光照少於12小時,則21周齡時補充至12小時,以後每周增加0.5小時,直至16小時為止。
②如20周齡自然光照達到或超過12小時,從21周齡起,每周增加15分鍾,直到16小時,以後光照時間恒定保持不變。
⒉光照控製
(1)光照強度的控製光照強度是指光源射出光線的亮度,常用的單位為勒克斯,也稱米燭光。1勒克斯等於每平方米麵積上有一個流明。勒克斯是一種照度單位,測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照度計直接檢測,把照度計放在需要測定的地點即可讀出數字來;另一種是根據燈泡瓦數與懸掛距地麵高度,按下麵公式計算出來:
E=P×0.9/H2其中P表示燈泡功率(瓦特),H表示燈泡距地麵高度(米),0.9是帶罩燈泡的有效光值,E表示光照強度(勒克斯)。
光照強度:0~2周齡為20勒克斯,育成期為5勒克斯,產蛋期為10勒克斯。調節光照強度有以下3種方法。
①用調壓變壓器控製光照強度雞舍的燈光通過調壓變壓器,使照度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任意調節。如1~2周齡的幼稚,電壓可調高,以提高照度。平養雞舍轉群或淘汰雞時,電壓調到很低,以減少雞的活動,便於抓雞。
②控製開燈數目按通道數分設開關,在每條通道上再分兩條線路,一條為雙數燈頭;另一條為單數燈頭,可以根據需要,通過開幾路燈,開單數或雙數燈頭來控製光照強度。
③改變燈泡的瓦數育雛1~2周內用40瓦燈泡,以後改用25瓦的燈泡。此法要逐個換燈泡,費工費時,對於大的雞舍不適用。燈泡的安裝總的要求是瓦數小燈泡多,燈距短,光線勻,照度夠。電燈安裝在通道上,燈距3米左右。
(2)人工補充光照時間的控製密閉式雞舍全部靠電燈光補充光照。開放式雞舍日光不足部分用電燈光補充光照,有3種補充方法。
①早晚補充光照即當天需要補充光照時間分兩次補充。1次在早上天未亮時補給,不足部分傍晚天黑時補足。例如4月14日出殼雛雞,到26周齡是10月6日,預定該天光照需要16小時。若當地這天自然光照時間為12小時,需補充4小時人工光照,則早晚各增加2小時光照。第1次在清晨3:00開燈,5:00關燈;第2次在17:00開燈,19:00關燈。
②傍晚天黑時補充光照即當天需要光照時間減去當天自然光照時間的差數,在當天傍晚天黑時開燈1次補足。上例中需補充4小時光照,則在17:00開燈,22:00關燈。
③早上天未亮時補充光照即當天需要補充光照時間全部在早上天未亮時1次補足。例如10月6日早晨是5:20天亮,則在零點20分開燈,5:20關燈,人工光照補足4小時。
雞場如果是人工控製光照時間,飼養員必須做到按時開燈、關燈。特別是在換班或工休時更應注意。對采用漸增、漸減光照製的,每天天關燈的時間表最好貼在電燈開關旁邊,以防發生差錯。自動控製的定時鍾,應掌握計時鍾的誤差,每次停電後要及時重新調整。
⒊光照管理的注意事項
(1)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光照製度,並切實貫徹招待,不得半途而廢。光照管理製度最好從雛雞開始,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光照必須要有完善的飼養管理體係相配合,如全價飼料、適宜的舍內環境、綜合性的防疫措施等,才能提高雞的生產性能。
(2)光的顏色和光照時間不能隨時意改變,尤其對產蛋雞增加光照時間應該是逐漸的。開始時最多不能超過1小時,以免導致脫肛。
(3)補充光照要求電源可靠,電壓穩定。光照強度盡量均勻,光照時間應準確、穩定,光照強度應漸明或漸暗,切不可忽長忽短,忽強忽弱。否則,會引起驚群或換羽,產畸形蛋,甚至休產。
(4)無燈罩或髒燈罩、髒燈泡均可使光照強度降低1/3~1/2。因此,每隔2周要擦去燈泡、燈罩上的灰塵,保持清潔明亮,同時應換去壞燈泡。
(5)幼稚階段至10周齡,光照時間的長短對性成熟無太大影響,10~18周齡卻是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光照時間要短,不可逐漸延長。增加光照時間不要早於18周齡或晚於22周齡,從18周齡開始增加光照時,應采用漸增的光照製度。
(6)19周齡前大幅度地增加光照時間,會增加以後低產雞的隻數,在產蛋期間再用漸增方式增加光照時間,對雞群抗逆性沒有幫助,也不能提高產蛋量。生長階段光照時間不能增加,產蛋期間不可減少光照時間或降低光照強度。連續24小時的光照時間,對產蛋有不利影響。
(7)光照管理製度應根據地理緯度、季節、雞種、雞場管理水平與設備條件的不同,靈活運用。
(四)種公雞的特殊管理
1.育雛期公雞與母雞要分開育雛,公雞要剪冠斷趾,3~4周齡前采用自由采食,充分生長使體重為同齡母雛的140%,腿脛長度達到標準。育雛結束進行第一次選種,每100隻母雛留15隻公雛,選種時應注重體型結構,選留那些腿脛較長的個體,而不能僅用體重作標準。
2.育成期育成期種公雞采用隔日或五、二限飼方式,使其生長速度減慢,體重控製在母雞體重的130%,控製胸肌發育使其比重減少。采用全墊料平養和吊高料桶喂料,讓公雞在采食和充分活動,達到鍛煉腿部和抬高龍骨前端的效果,能消除板條和平置料桶飼喂時,一部分公雞龍骨沒有抬起,體型似肉雞狀的缺點,還有利於在20周齡混群後更習慣使用專用料桶喂料。
種公雞20周齡時進行配種前的選種,淘汰性別鑒定錯誤、腿病、趾爪不直、體弱小等不合格公雞,選留比例為母雞的11%~12%。
3.配種期
(1)公雞的性成熟公雞的生殖係統一般在30周齡才充分發育成熟,配種初期要保證雞體生長,在2l~36周齡這一段時間定期抽樣稱重,切不可使體重減輕。轉入產蛋雞舍時,公雞應比母雞提前4~5d移入,讓公雞先熟悉環境和采食槽位。如果育雛—育成—產蛋使用同一雞舍時,則必須在天黑後將公雞均勻分布到母雞群中,以減少啄鬥發生。
(2)公母同欄分飼公雞與母雞的營養需要量不同,在配種期公母混養同槽采食,對公雞的喂料量和體重很難控製,特別是27~28周齡母雞喂料量增多,公雞采食過多料量很快超重過肥,易引起腿病和交配困難,應采用同欄分飼法單獨供給公雞料,維持良好的體況和生殖功能。
同欄分飼是指在混養時的公母分槽飼喂。分飼設備是在母雞的料盤或鏈條上口裝上格柵,間隙寬度調至42~43㎜,使公雞頭部伸不進去,僅適於母雞采食。公雞采食飼料的設備是專用料桶或料線,懸吊或提升至距地麵4l~46㎝,此高度隻有公雞吃到飼料,限製母雞采食;公雞飼槽應采食方便分布均勻,防止部分公雞因采食量不足造成體質衰弱,或腿部疾病較多,使死亡淘汰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