⒊飼料計劃各種生長日齡雞的日耗量是不同的,產蛋期的平均日耗量是穩定的。有了雞群周轉計劃,就可計算出每日每月耗用飼料計劃。按飼養日母雞數計算,平均每隻雞年消耗量42㎏,料蛋比為2.62。
⒋其他計劃除了上述基本計劃外,還應製訂基本建設計劃、設備更新計劃、勞動工資計劃、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計劃、產品成本計劃、市場開拓計劃和財務計劃等。尤其是財務計劃更為重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計劃、利潤計劃、流動資金與專用資金計劃和信貸計劃等。
五、雞場的生產管理
(一)定額管理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企業一定時間內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規定在人力、物力、財力利用方麵,應遵守的數量和質量的標準稱為定額。在雞場通常指一個中等勞力在正常條件下,按照規定的質量要求,積極勞動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所能管理的雞數也叫管理定額。
⒈勞動定額的製訂為了客觀、合理地製訂勞動定額,應該現場進行工作量測定。以測定結果為依據,經過適當調整後製訂出勞動定額。據測定:某大型雞場一人飼養蛋雞4600隻,采用單層籠養,水槽供水,料、蛋用車拉送,全人工操作,日投料560㎏,產蛋257㎏。上班8小時,實際管理操作時間為6小時(其中喂料100分鍾,撿蛋運蛋93分鍾,清糞93分鍾,刷洗水槽31分鍾,記錄20分鍾,準備與衛生30分鍾)。
(二)技術管理
⒈製訂技術操作規程技術操作規程是雞場生產中按照科學原理製訂的日常作業的技術規範。雞群管理中的各項技術措施和操作等均通過技術操作規程加以貫徹。不同飼養階段的雞群按其生產周期製訂不同的技術操作規程。如育雛技術操作規程,包括對飼養任務提出生產指標,使飼養人員有明確的目標,指出不同飼養階段雞群的特點及飼養管理要點,按不同的操作內容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常見的有各類雞、各階段的飼養管理技術措施、孵化操作規程,防疫製度與措施等。
⒉製訂日工作程序將各類雞舍每天從早到晚按時劃分,對每天進行的常規操作作出規定。使每天的飼養工作有規律地全部按時完成。
籠養雞每日工作程序示例:
(1)雛雞舍每日工作程序
8:00喂料,喂料要均勻,防止斷料、斷水和浪費,嚴禁飼喂酸敗、發黴變質和帶有糞水的飼料。
9:00清除糞便,打掃工作間及舍外門口周圍,檢查溫濕度和通風;觀察雞群,及時解脫卡、吊雞,提出籠內死雞,抓回籠外雞。
10:00檢查飲水係統是否漏水或斷水,觀察雞采食、飲水、精神及糞便是否正常。
12:00午餐。
13:00喂料,觀察雞群,清掃地麵。
15:00檢查溫濕度和通風,檢查籠門,調整雞群(進雞後半個月將大、小、強、弱分別裝籠飼養)。
16:00認真做好溫度、濕度、增重(每周稱重一次)、飼料消耗和死亡淘汰雞數等項目的記錄。
17:00值白日班飼養員下班,上夜班的飼養員到位。
(2)育成雞舍每日工作程序
8:00喂料,喂料要均勻,防止斷料、斷水和浪費,嚴禁飼喂酸敗、發黴變質的飼料。
9:00清除糞便,打掃工作間及舍外門口周圍,檢查溫濕度和通風;觀察雞群,及時解脫卡、吊雞,提出籠內死雞,抓回籠外雞,檢查照明及通風是否正常。
10:00檢查飲水係統是否漏水,觀察雞采食、飲水、精神及糞便是否正常。調整不適籠門。
12:00午餐。
13:00喂料,觀察雞群,清掃地麵。
15:00觀察雞群,打掃衛生,整修籠門和籠底,調整雞群(進雞後半個月將大、小、強、弱分別裝籠飼養,15天分完);清糞。
16:00認真做好溫度、濕度、增重(每兩周稱重一次)、飼料消耗和死亡淘汰雞數等項目的記錄。
17:00飼養員下班。
(3)蛋雞舍每日工作程序
6:00開燈
7:00喂料,喂料要均勻,嚴禁飼喂酸敗、發黴變質的飼料。觀察雞群和設備運轉情況,記錄溫度,清刷水槽,打掃室內外衛生。
7:30早餐
9:30準備蛋盤,裝蛋車;集中雞蛋,為撿蛋做好準備工作;抓回地麵和糞溝內的跑雞。
10:30撿蛋,提死雞。
12:00午餐。
13:00喂料,觀察雞群,清掃地麵。
15:00準備蛋盤,裝蛋車;喂料,觀察雞群和設備運轉情況,記錄溫度、濕度。集中雞蛋,為撿蛋做準備。
17:00撿雞蛋,打掃室內外衛生,擦拭燈泡(每周一次);做好飼料消耗產蛋、死亡、淘汰雞數等項目的記錄。
17:00飼養員下班。
18:00晚餐,開燈。
20:00喂料,1小時後關燈。
六、生產成本管理
產品成本是生產過程中中投入的資源(飼料、種雞、雞舍、藥品、人工等)在一定的勞動組織管理之下,使用一定的生產技術,所體現的綜合消耗指標。可以衡量生產設備的利用程度,勞動組織的合理性,飼養管理技術的好壞,種雞生產性能的發揮程度等。養雞生產就要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以低廉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因為低成本是取得高效益的重要基礎。
生產成本的分類
⒈固定成本一個養雞場必須有固定資產,如房屋、雞舍、飼養設備、運輸工具、生活設施和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在帳麵上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稱為固定資金。固定資產的特點是:使用年限長,以守整的實物形態參加多次生產過程,並可以保持其固有的物質形態,隻是隨著它們本身的損耗,其價值逐漸轉移到雞產品中,以折舊費方式支付,這部分費用和土地稅、基建貸款的利息、職工基本工資、管理費等,組成固定成本。
⒉可變成本指隨生產規模、產品產量大小而變化的成本費用。生產單位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使用的資金,在成本管理中也稱為流動資金。其特性是隻參加一次生產過程就被消耗掉。例如,飼料、藥品、燃料、能源、臨時工工資等。
(二)雞產品成本費用的構成與分析
⒈飼料費指飼養過程中耗用的所有飼料、飼料添加劑及運雜費用。約占總成本的60%~70%。
⒉育成雞攤銷費苗雞加育成費之和,約占總成本的20%。
⒊防疫保健費用於雞病防治的疫苗、藥品、消毒劑、化驗費、專家谘詢費等。約占總成本的2~5%。
⒋固定資產折舊費指房舍、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建築物使用年限較長,15~20年;機械設備按7~10年,雞籠及工具按5年折舊,約占總成本的2%~4%。
⒌人工費包括工資、獎金及勞保福利費用等。
⒍燃料及動力費直接用養雞生產過程的水、電、燃料費用。
⒎低值易耗品費指價值低的工具、器材、勞保用品、墊料等易耗品的費用。
⒏共同生產費綜合性雞場的公用設施及技術人員的費用等分攤部分。
⒐企業管理費公司或場一級用於企業管理的一切費用分攤部分。
⒑利息分攤包括建場款及流動資金貸款的利息分攤額。
七、雞場盈利策略
(一)降低成本
⒈降低飼料成本飼料是生產雞產品的物質基礎,是發揮良種高產性能的重要支柱。通過配合全價飼料,提高生產水平,降低增重或產蛋的耗料比,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飼料費用。通過減少各種浪費現象而降低總耗料量,也能有效地節省飼料開支。
⒉降低更新雞培育費加強飼養管理及衛生防疫措施,提高育成率;適當進行限製飼喂,盡早淘汰公雛,減少飼料消耗及費用。
⒊節省能源及機械設備費用雞場一年消耗的燃料、電力等能源很大,應采取有效措施盡量節省。
⒋減少人工費用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及勞動生產率,減少用工量;搞好生產勞動組織,妥善安排人力,抓好定額管理。
⒌正確使用藥品費雞場防疫堅持“防重於治”的原則,對消毒、防疫用藥應保證數量,配齊必要的設備;減少治療用藥,降低治療藥費。
(二)增加經濟收入
⒈改善產品品質,增加正品率蛋雞場和種雞場應降低破、軟殼蛋及畸形蛋率,提高種蛋合格率;肉雞應減少弱、小、病、殘雞數,出口肉雞應符合藥殘標準。
⒉提高單位建築麵積上的年產品量如肉仔雞場可采取以下措施:
(1)選用適宜的飼養方式,加大飼養密度和總飼養量。如網養比平養密度大,籠養密度最大。
(2)改一段製為二段製飼養肉仔雞前期飼養在保溫育雛室,後期轉入常溫雞舍。在改善舍內環境與設備的前提下,適當加大飼養密度。
(3)周密計劃,按時轉群,縮短飼養期,加快雞舍周轉,增加養雞批次。除了必要的清舍消毒及防疫間隔時間外,要爭取舍內經常養滿雞。
⒊適度擴大規模,獲取規模效益我國蛋雞業已步入薄利經營階段,每隻蛋雞飼養一個周期(72周齡)或獲利10~15元。假若養雞500隻,一年僅獲利潤5000~7500元;養雞1000隻,一年可獲利潤10000~15000元;如果養雞2000隻,一年可獲利潤20000~30000元。
⒋準確適時淘汰低產雞
(1)通過勤觀察,及時淘汰低產個體蛋雞在產蛋高峰後,個別雞會因病、傷或其他原因而休產或寡產,應通過勤觀察,及時發現,盡快淘汰,以免這些雞吃料多,產蛋少。
(2)仔細核算,適時淘汰低產雞群雞群在產蛋的前、中期,應該是每天的產蛋收入大於當日的成本支出,但到產蛋後期,隨著產蛋率的逐漸降低,就可能由日收入大於日支出變成日收入小於日支出。如果繼續飼養下去,會日益增加虧損額,若能及時淘汰,就可避免或減少虧損。
⒌開展產品加工,獲取多次增值肉雞企業出售活雞的盈利較少;屠宰後銷售,可增值一次;經過冷藏,既可緩衝產銷矛盾,又能按計劃持續供應市場;加工成熟食再賣,又可增值一次;變換品種花樣,增值可能更大。
⒍總結養雞與蛋價變化規律,探索避峰生產經驗多數養雞戶習慣於春季購雛,形成孵化旺季,秋冬季普遍進入產蛋高峰季節,使蛋價較低,效益不佳。根據此規律,將進雛時間調整至孵化淡季,使自己養的雞產蛋高峰避開社會高峰期,而趕上蛋價上揚之時,從而取得高效益,稱之為避峰生產。
我國養雞業的發展特點是呈波浪式的,發展是總趨勢,但是有起有落,每次大落後總會有一次較大的發展。從蛋價上看,每次低穀後就有一個較大的回升,這時正在養雞的場、戶就可獲得豐厚的利潤。當蛋價持續低下,社會存欄雞數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抓住機遇,適時進雛補欄,可獲得較好利潤。
⒎組織配套生產,確保養雞業穩步發展一是生產技術配套,即優良品種、全價飼料、先進設備與管理技術、防疫措施等配套。二是生產環節配套,做到各生產環節銜接,規模配套。將種雞、孵化、肉雞、飼料及產品加工安排在不同場裏,既充分利用各場的設備,又搞好配套生產。通過兩個配套,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生產體係,這樣才能確保養雞業的穩步發展。現在規模較大的養雞場將肉雞飼養通過合同方式交給農戶承擔,形成“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
⒏搞好生態養殖,生產綠色雞產品要注意充分利用雞糞,按“食物鏈”的要求搞綜合養殖。當前綠色食品很有發展前景,如果能按有關要求進行養雞,沒有汙染的雞和雞蛋在市場上非常走俏,而且又能賣個好價錢。
⒐搜集研究信息,增強應變競爭能力注意搜集市場信息,進行科學分析研究;隨時掌握市場發展動態及需求變化趨勢;了解外地、同行的新產品、新動向。從而準確地進行市場預測,作出正確的決策,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與競爭能力,求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八、畜牧業經濟合同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產生、變更、終止債權債務關係的協議。
隨著畜牧業商品經濟的發展,畜牧業企業與國家、其他企業、商業部門、生產資料供應部門之間的聯係與協作更加密切。而加強這些聯係與協作的重要工具就時畜牧業合同。在畜牧業方麵常用的合同有購銷合同、勞務承包合同、技術承包合同、產銷合同(訂購合同、產銷合同等)。簽訂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協調商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雞場經濟核算。
1999年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正式實施,原有的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涉外合同法同時廢止。畜牧業合同也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各項條文。
(一)畜牧業合同簽訂的基本原則
⒈合法原則訂立畜牧業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在簽訂合同時,必須遵守法律規範,符合國家的政策和計劃要求。否則,不僅達不到雙方當事人預想的目的,甚至受到法律的製裁。
⒉自願協商原則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把當事人雙方的意誌充分地表達出來,達到真正的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和執行。對於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則是無效合同。
⒊平等互利原則平等就是當事人雙方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互利就是雙方在經濟往來中都有利可圖,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對等。平等互利就是簽訂合同的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平等地享有經濟權利,平等地承擔經濟義務,以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
⒋等價有償原則等價就是雙方經濟往來給付的價值是相等的;有償則是一方享受的權利,是對方承擔的義務。反過來,另一方承擔的義務,是對方享受的權利。合同簽訂以後,若一方不履行合同條款,給對方造成損失,則需根據等價有償原則彌補對方的損失。
⒌恪守信用原則信用是合同成立的基礎,是執行合同的根本保證。合同一旦簽訂,雙方必須嚴格遵守合同的有關協定,按照合同規定的條款,認真、全麵的履行各自的義務,不經對方同意不能擅自更改或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