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條件下,本病主要是曲黴菌產生的大量孢子經呼吸道吸入氣管而引起,其次是經消化道感染。在嚴重汙染的孵化室內,曲黴菌的孢子也能穿入種蛋內引起雞胚感染。一般情況下,不發生接觸傳染,即不能由病雞直接傳染給易感健康雞。
症狀急性型可見病雛呈抑鬱狀態,多臥伏,拒食,飲水增多,對外界反應淡漠。病程稍長者,可見呼吸困難,伸頸張口,細聽可聞器官囉音,但不發生明顯的“咯咯”聲,有時搖頭、噴嚏,口腔黏膜和麵部發青,最後窒息死亡。少數病例有神經症狀。有的病雛因黴菌侵入眼部引起眼炎,表現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可見瞬膜下形成綠豆大的球狀幹酪物,致使眼瞼腫脹、突出,或出現角膜渾濁、失明。多數幼雛在出現症狀後3~4天死亡,死亡率為5%~50%。
慢性病例多見於成年雞,表現生長緩慢,發育不良,不願運動,閉目呆立,羽毛無光,漸瘦而死。種雞產蛋減少或停止,病程可延續至數周。
病理變化常見的病變為氣囊、肺或支氣管上有黃色或灰白色的針尖大至米粒大的結節病灶,有時結節可相互融合成大的團塊。結節的硬度似橡皮樣或軟骨樣,切麵呈同心輪層結構,中心為幹酪樣壞死組織,內含大量菌絲體,外層為類似肉芽組織的炎性物質。有時還可見到氣囊上有黴斑存在。上述病變還可見於其他器官如腹腔、胸腔、肝和腸係膜上。慢性病例,可見氣囊壁呈皮革樣,氣囊內充滿白色滲出物或大塊幹酪樣物。
診斷依據流行特點、症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可取病雞肺或氣囊上的白色或灰白色結節(結節中心的菌絲體最好),放在載玻片上用10%~20%的氫氧化鉀溶液1~2滴,用針拉碎病料,浸泡10分鍾,加蓋玻片後用酒精燈加熱,使之透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曲黴菌的菌絲和孢子。或將病料接種培養基,分離鑒定。
防治
預防措施:不使用發黴的飼料和墊草為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要經常保持育雛間清潔、幹燥,防止黴菌生長繁殖,並注意通風換氣,飼養密度不可太大,已被黴菌汙染的育雛間和地麵必須進行徹底清掃,並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而後才能引進雛雞。發現病雞時,應迅速查明原因,並立即排除,同時對環境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治療措施:製黴菌素,按每千克飼料拌入50萬單位,連用2~5天,重症者加倍應用。硫酸銅,按1:3000倍稀釋,進行全群飲水,連用3~5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製本病的發生和發展。碘化鉀,按每千克水加入5~10克,全群飲水,每日3次,連用3天。克黴唑,幼雛100隻用1克,混入飼料內飼喂3~5天,如與製黴菌素片配合使用,則療效更高。
此外,二性黴素也有較好聞效,但成本較高。
第十七章雞常見病防治(下)
四、中毒性疾病
(一)食鹽中毒
食鹽(氯化鈉)是維持雞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物質。飼喂適量的食鹽,不但可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促進食欲,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還可以維持血液與組織細胞間滲透壓的平衡,使機體組織保持一定的水分。如果日糧中鹽分不足,會引起食欲不振,消化障礙,雛雞發育遲緩,出現啄癖,種雞體重減輕,產蛋減少,孵化率下降。如日糧中食鹽過多,很快會出現毒性反應,尤以肉用仔雞最敏感。當雛雞日糧含鹽達0.7%,成雞達1%時,就會出現明顯的口渴和嚴重腹瀉。如雛雞飼料中含鹽達1%,成雞達3%時,就會造成中毒死亡。
症狀雞食鹽中毒的症狀與食入食鹽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差別。中毒較輕的病例,主要表現飲水增多,並排出水樣稀糞,雞舍地麵潮濕,有時還出現呼吸困難、精神沉鬱及腹部膨大的現象。嚴重中毒時,病雞精神沉鬱,羽毛粗亂,食欲減少與廢絕,口渴強烈,大量飲水,嗉囊擴張,口鼻流出粘液,腹瀉,有的出現神經症狀,行動困難,運動失調或癱瘓,後期呼吸困難,痙攣抽搐,常虛脫而死。
病理變化嗉囊積液,皮下和肺組織水腫,腹腔及心包積液,嗉囊、腺胃黏膜充血,小腸黏膜充血、出血。心髒肥大,有時心肌出血。腎髒和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腦膜血管顯著充血擴張,並常有小點出血。公雞的輸精管呈囊狀擴張。
診斷根據臨床症狀、病理變化以及調查飼料及飲水中食鹽的含量,即可做出診斷。
防治立即停喂含鹽多的飼料,供給充足潔淨的飲水或葡萄糖水。
(二)高錳酸鉀中毒
高錳酸鉀是一種消毒藥和外用藥,易溶於水。可用其0.1%~0.5%新鮮溶液消毒槽具(10~60分鍾);0.1%新鮮溶液可用於皮膚消毒;0.01%~0.02%新鮮溶液可用於黏膜消毒與清洗傷口;當飲水不潔時,也可加入0.01%~0.02%的高錳酸鉀,以消毒飲水。
當飲水中高錳酸鉀濃度達到0.03%以上時,對消化道黏膜就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濃度達0.1%時能引起明顯的中毒症狀。成年雞對高錳酸鉀的中毒劑量為1.95克。
症狀中毒雞的口腔、舌及咽部黏膜呈紫紅色並水腫。呼吸困難,有的腹瀉。嚴重中毒的病例常於一天內死亡。高錳酸鉀的毒性作用除腐蝕損傷消化道黏膜外,還損傷腎髒、心髒和神經係統。
病理變化剖檢病死雞,可見整個消化道黏膜都有腐蝕現象和輕度出血,嚴重時嗉囊黏膜中毒腐蝕糜爛變黑,且大部分脫落。
防治使用高錳酸鉀時,用量要準確。用於消毒飲水時,一定要待其充分溶解後再喂給,以免未溶顆粒在胃腸道內造成灼傷。發現中毒後,可服大量清水或衝洗嗉囊,一般經3~5天可逐漸康複。必要時可在飲水中加入新鮮牛奶或奶粉,以加強對消化道黏膜的保護作用。
(三)磺胺類藥物中毒
磺胺類藥物是化學合成的廣譜抗菌藥以及抗某些原蟲病的常用藥物。由於其抗菌譜較廣,療效確切,性質穩定,又便於長期保存,故目前仍是僅次於抗生素的一大類藥物。特別是近些年來,不斷有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劑合成以後,使磺胺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有了新的廣闊前途。但若無目的地濫用,用量過大,服用時間過長或因拌料時藥片粉碎不細、混拌不均等,均可造成雞隻中毒現象。
症狀磺胺類藥物的毒性作用主要損傷腎髒,再者是引起黃疸、過敏、酸中毒和免疫功能下降等。急性中毒主要表現興奮、拒食、腹瀉、痙攣及麻痹等症狀。慢性中毒病例,多發生於用藥量偏大或連續用藥超過1周所致。病雞的冠及肉髯蒼白,精神沉鬱,食欲減少或不食,飲欲增加;貧血,黃疸,羽毛鬆亂,頭部腫脹,翅下出現皮疹;便秘或腹瀉,糞便呈醬油色;成雞產蛋率明顯下降,出現軟殼蛋或薄殼蛋,褐色蛋退色。
病理變化主要是引起出血性綜合症,以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和內髒器官的出血為特征。腎髒腫大呈土黃色,表麵有出血斑,輸尿管變粗,充滿白色尿酸鹽。肝髒腫大,呈紫紅或黃褐色,有出血斑點。腺胃黏膜及肌胃角質膜下以及小腸黏膜出血。腦水腫、充血。心外膜出血。
防治在應用磺胺類藥物時要嚴格掌握適應症、用藥劑量和療程。決不能隨便增加用藥量和任意延長用藥時間。對1月齡以內和產蛋雞盡量不使用磺胺類藥物。在用藥期間應提供充足的飲水。
發生磺胺類藥物中毒後,應立即停藥,給以充足的飲水,在飲水中可加入0.5%~1%的碳酸氫鈉(小蘇打)或5%葡萄糖液,也可在飼料中加0.05%的維生素K3或在日糧中提高一倍維生素的含量。中毒嚴重的雞,可肌注維生素B121~2微克或葉酸50~100微克。
(四)黃曲黴毒素中毒
黃曲黴素中毒是常見的中毒性疾病之一。黃曲黴在潮濕溫暖的條件下,很易在花生餅、豆餅、玉米、小麥和大麥等飼料中生長繁殖並產生毒素,家禽食用了這類發黴飼料後,常常會引起黃曲黴毒素中毒。據調查,有的地區的糧食(玉米等)被黃曲黴菌株的汙染率高達30%以上。
黃曲黴毒素,現在已知有12種以上,分為B和G兩大類,其中以B1的毒性最強,對人和畜禽都有劇烈的毒性,其主要損害肝髒。食入少量毒素即可引起慢性肝損害,食入量較大即發生急性肝炎,長期食入低劑量的黃曲黴毒素能導致肝癌發生。該毒素是目前最有害的致癌物質之一。在家禽中尤以幼禽的易感性最高。
症狀2~6周齡的雛雞多發生急性中毒。有的看不見明顯症狀而迅速死亡。病程長的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頓,食欲消失,生長不良,雞冠蒼白,貧血,排出血色稀糞,有的癱瘓不能站立,病死雞逐日增多。成年雞的急性中毒症狀與雛雞相似。慢性病例症狀不明顯,僅見食欲減少,逐漸消瘦,貧血,衰弱,開產推遲,病程長的發展為肝癌。
病理變化急性中毒的雛雞肝髒腫大、色淡、有出血斑點。膽囊擴張,充滿稀薄的膽汁。腎髒稍腫、蒼白。有的胸部皮下和肌肉出血。十二指腸擴張、卡那性腸炎。成年雞慢性中毒時,肝髒常硬化,呈黃白色,表麵有白色點狀或結節狀病灶。心包和腹腔常有積水。
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懷疑為黃曲黴毒素中毒時,應當檢查飼料,如發生飼料中含有黃曲黴毒素即可確診。
飼料中是否含有黃曲黴毒素,可采用熒光反應方法檢查。將飼料樣品磨碎並攤成薄層。置356納米波長的紫外線燈下照射,如有發出藍色熒光的飼料顆粒,則表明含有黃曲黴毒素B,若發出黃色熒光則表明含有黃曲黴毒素G,若無熒光發現則可判為陽性。
防治防治黃曲黴毒素中毒的根本措施是不喂發黴變質飼料。要加強飼料的保管工作,防止黴變。倉庫若被產毒黃曲黴菌汙染,可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
一旦發生黃曲黴毒素中毒,應立即更換飼料。給病雞提供適當的鹽類瀉劑,排出腸道毒素,並供給充足的青綠飼料和維生素A。
病雞的排泄物中含有毒素,因此雞舍糞便應及時清除,集中用漂白粉處理。病雞器官內部也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應進行深埋或焚燒,以免影響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