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雞常見病防治 (五)(1 / 3)

五、其他疾病

(一)雞痛風

雞痛風又稱尿酸鹽中毒,主要是蛋白質代謝紊亂造成血液中蓄積大量尿酸鹽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本病多發生於成年種雞,病的特征是在雞內髒和關節處發生尿酸鹽沉積,引起消瘦、衰弱、運動障礙等症狀。

由於家禽腎小體體積小,腎小球結構簡單,所以濾過效率不高。當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超過30%,或蛋白質水平雖不高,但含核酸蛋白和嘌呤堿豐富的飼料(如骨肉粉、肉粉、魚粉、動物內髒、大豆粉、豌豆等)所占比例過高時,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就會升高,並以尿酸鹽的形式經腎髒排出,從而增加腎髒負擔,造成腎髒損害,機能減退,使尿酸鹽排泄受阻,導致血液中尿酸含量持續升高,出現尿毒症。這種類型較為多見。除此之外,凡能導致腎功能喪失或不全的因素也能促使痛風症的發生,如飼料中鈣含量過高,碳酸氫鈉中毒,維生素A缺乏,飲水供應不足,磺胺類藥物用量過大或使用時間過長等。某些傳染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炎、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常常可造成腎功能衰竭,暴發腎髒痛風,但這屬於傳染病的一種病變,不能作為獨立疾病看待。

症狀本病可分為兩種類型,多數為內髒型,少數為關節型,有時兩種類型混合發生。

內髒型痛風成年雞初期僅采食量減少,接著精神萎頓、漸消瘦、貧血、雞冠和肉髯蒼白。進而排出稀糞,糞中含有大量的白色尿酸鹽,呈澱粉糊樣。肛門鬆弛,糞便常不由自主地流出,肛門周圍不潔。羽毛蓬鬆,雙腿無力,眼半閉、嗜睡。常常突然死亡。若不及時找出病因加以消除,發病數和死亡數會陸續增加。雛雞發生本病時,多無明顯症狀即死亡,或在出現症狀後12小時內死亡。

關節型痛風關節型痛風呈慢性經過,病雞的腿和趾關節腫脹、變形、活動困難,軟弱無力。但這種類型較少見。

病理變化

內髒型痛風心、肝、脾、腸係膜、氣囊以及腹膜等處,都覆蓋有一層白色粉塵狀的尿酸鹽沉積物,刮取少許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針狀的尿酸鹽結晶。腎髒腫大1~2倍,色淡,由於腎小管內充滿尿酸鹽,而使腎表麵呈白色蜘蛛網狀,有的在切割時,刀下有沙礫般的感覺。並可見到形狀不規則的白色堅硬物。輸尿管明顯變粗,嚴重的可達鉛筆樣粗,堅硬,管腔內充滿石灰樣沉積物。有些病例,在顯微鏡下,組織中可見到羽毛狀結晶和嗜堿性球狀團塊。

關節型痛風將腫大關節切開,可見關節周圍組織由於尿酸鹽沉積而呈白色,關節內充滿白色粘稠液體,有時關節組織發生潰瘍、壞死。

診斷依據飼養管理情況、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一般不難作出診斷,但應注意與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及傳染性法氏囊炎相鑒別。

防治目前尚無理想的藥物治療。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日糧中蛋白質含量要符合雞各飼養階段的營養標準,動物性蛋白質不宜過量,鈣、磷比例要適當,並供給足量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給予雞群充足的運動和足夠的光照。保持雞的腎功能正常,在投喂磺胺類和碳酸氫鈉等藥物時要適量,嚴禁飼喂黴變飼料。

雞群發生痛風時,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消除。增加飼料中的維生素用量,保證飲水供應,有條件的可飼喂一些青綠飼料,以減少發病和死亡。

(二)肉雞腹水綜合症

肉雞腹水綜合症又稱雛雞水腫病、心衰綜合症等,為非傳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腹腔內積聚有大量漿液性液體。本病已是世界性肉雞飼養業的嚴重問題之一,常可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本病多見於快速生長的肉用仔雞,公雞的發病率常高於母雞。偶見種雞發病。發病日齡一般在3~10周齡間,以5周齡左右最易發生。發病季節主要在冬季,氣候寒冷時死亡數會明顯增加。死亡率一般為1%~13%,有的高達30%~42%,最高可達65%以上。

能引起本病發生的原因較為複雜,如慢性缺氧,高海拔,氧分壓低,雞舍通風不良,氨氣過大,塵埃多,患有某些呼吸道疾病,微生物毒素中毒,溫度驟變,飼料或飲水中鈉含量過高,維生素E、硒或磷缺乏,飼料中能量過高以及雞隻生長速度過快等,均能誘發該病的發生。

症狀病雞食欲減少,體重下降。腹部明顯膨大,腹部皮膚變薄變亮,用手觸之有波動感。病雞喜躺臥、不願站立,或以腹部著地,走動時兩腿叉開,行動緩慢,似企鵝樣。羽毛鬆亂,兩翼下垂,生長滯緩,反應遲鈍。張口喘氣,呼吸困難,嚴重病例的腹部及全身皮膚呈紫色。抓雞時,有的可突然抽搐死亡。發病者多為體形較大的雞隻。

病理變化全身明顯瘀血。腹腔積有大量的透明、淡黃色或淡紅色液體,內含有乳黃色團塊狀或絮狀滲出物,並有少許細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細胞、紅細胞和巨噬細胞。腹水量往往與發病日齡和發病程度密切相關,一般為100~500毫升。肺髒充血、水腫,支氣管充血,平滑肌肥大,毛細支氣管萎縮。心包積液,心髒腫大1~2倍,右心室擴張,心肌柔軟鬆弛,心壁變薄,心腔內積有大量血液。肝髒充血、腫大,呈紫紅色,表麵附有灰白或淡黃色膠腖樣物。膽囊充滿膽汁。腸道充血,呈紅色。部分雞腎髒充血、腫大,有尿酸鹽沉著。脾髒通常較小。有的胸肌和骨骼肌充血。

防治本病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一旦發生本病,應立即找到病因,並加以改善。在飼料中補充維生素C對控製本病有較好的效果。

平時要注意雞群的飼養管理及環境條件,減少飼養密度,加大空氣流通量,降低舍內濕度,勤換墊料,嚴格控製溫度,防止過冷。合理搭配飼料,減少高油脂含量,食鹽用量要準確,提供足量的維生素E、硒、磷,力求鈣、磷平衡。在肉用仔雞生長前期約5周齡時,采取限飼喂養的方法控製其生長速度。

六、寄生蟲病

(一)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屬的多種球蟲引起的一種對養雞業危害十分嚴重的原蟲病。該病呈世界性分布,15~50日齡的雞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達80%,以出血性腸炎和雛雞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征。病愈的雛雞生長發育受阻,長期不能康複,成年雞多為帶蟲者,增重和產蛋都受到影響。

病原病原為艾美耳科艾美耳屬的多種球蟲。各國已經記載的雞球蟲種類共有13種之多,我國已發現9個種,但目前世界公認的有7種不同種的球蟲,它們在雞腸道內寄生部位不一樣,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柔嫩艾美爾球蟲(Eimeriatenella),毒害艾美爾球蟲(E.necatrix)二個種,分別寄生於盲腸和小腸中三分之一段;其次巨型艾美耳球蟲(E.maxima)寄生於小腸,以中段為主,堆型艾美耳球蟲(E.acervulina)寄生於十二指腸及小腸前段,布氏艾美耳球蟲(E.brunetti)寄生於小腸後段,盲腸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和緩艾美耳球蟲(E.mitis)寄生在小腸前段,早熟艾美耳球蟲(E.praecox)寄生在小腸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無肉眼可見的病變。就這7種球蟲按照致病力強弱相比較而言,柔嫩>毒害>布氏>巨型>堆型>和緩>早熟;對養雞業的危害大小排序為:柔嫩>堆型>巨型>毒害>布氏>和緩>早熟。

雞球蟲卵囊對惡劣環境和消毒藥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個月,在陰濕的土壤中,卵囊可存活15~18個月。一般消毒藥無效,隻有蒸汽、水燙或火焰燒燎才可有效殺滅孢子化卵囊。溫暖潮濕的地區有利於卵囊的發育,但低溫、高溫和幹燥均會延遲卵囊的孢子化過程,有時會殺死卵囊。

流行特點

1.各個品種的雞均有易感性,15~50日齡的雞發病率和致死率都較高,其次為2~3月齡幼雞,成年雞對球蟲有一定的抵抗力,多為帶蟲者。

2.病雞、耐過雞和帶蟲雞均為感染來源,它們排出的卵囊汙染了飼料、飲水、土壤和用具等,卵囊在外界孢子化後,雞隻食入了感染性卵囊而感染球蟲。蒼蠅、甲蟲、鼠類、人及其衣服、用具等都可成為機械傳播者。

3.流行季節:南方各地及北方的密閉式現代化雞場,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北方多見於4~9月間,其中以7~8月為高峰期,但以溫暖,潮濕的季節多發。雞舍潮濕,擁擠,通風不良,飼料品質差,以及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K均能促使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症狀50日齡以內雛雞發病時,不同的蟲種引起的臨床症狀相似,隻是在糞便的顏色有不同。病雞精神沉鬱,食欲減退,羽毛蓬鬆,頭卷縮,喜臥。初期飲多食少,後飲少食少,嗉囊內充滿液體。雞冠和可視粘膜貧血、蒼白,運動失調,翅膀輕癱。腹瀉,排血便,汙肛。若是由寄生於盲腸內的球蟲引起的,腹瀉嚴重,水樣,常有血便,開始時糞便為咖啡色,以後變為完全的血糞,且血液不凝固;寄生於直腸中的球蟲會使雞隻排出黑色水樣便,血便不如盲腸球蟲嚴重,隻是稀軟的糞便上有血性條紋;寄生於小腸中的毒害艾美耳球蟲則會使雞隻排出稀軟、粘稠有明顯腥臭味的暗紅色血便,稀軟的糞便上有血性條紋。死亡率可達50%~80%。

2個月以上的雞,症狀較輕,病程可達數周至數月。表現為嗉囊積液,間歇性下痢,逐漸消瘦,足、翅常發生輕癱,產蛋減少,肉雞生長緩慢,死亡率低,剖檢變化柔嫩艾美耳球蟲的主要病變在盲腸:感染後第4天末和第5天,盲腸高度腫大,可為正常的3~5倍,腸腔中充滿凝固的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盲腸上皮變厚,有嚴重的糜爛;第6至第7天,盲腸中的血液和脫落粘膜逐漸變硬,形成紅色或紅、白相間的腸芯;第8天,腸芯從粘膜上脫落下來。

輕度感染時,無明顯出血,粘膜腫脹,感染後第10天左右粘膜再生恢複。

毒害艾美耳球蟲主要病變在小腸中段,小腸中部高度腫脹或氣脹,有時可達正常時的2倍以上,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腸壁充血、出血和壞死,粘膜腫脹增厚。在裂殖體繁殖的部位,有明顯的淡白色斑點,粘膜上有許多小出血點。腸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葫蘿卜色膠凍狀的內容物(腸內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血凝塊和壞死脫落的上皮組織。)。

堆型艾美耳球蟲病變局限於十二指腸袢,在被損害的部位,可見有大量淡灰白色斑點。嚴重感染時可引起腸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病變可從漿膜麵觀察到,病初粘膜變薄,覆以橫紋狀白斑,外觀呈梯狀;腸道蒼白,含水樣液體。

巨型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中段,腸壁肥厚,腸管擴大,內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紅色,有時混有很小的血塊,腸壁上有溢血點。

布氏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至直腸部位,通常在卵黃蒂至盲腸連接處。漿膜麵可見腸係膜血管和腸壁血管充血,腸道變細,腸壁變薄,呈粉紅色至暗紅色;腸粘膜出血,凝固性壞死,感染後第5~7天,呈幹酪樣,糞便中出現凝固的血液和粘膜碎片。

早熟艾美耳球蟲和和緩艾美耳球蟲致病力弱,病變一般不明顯,引起增重減少,色素消失,嚴重脫水和飼料報酬下降。

慢性病例多見小腸粘膜有出血點以及灰白色粟粒狀結節。

診斷本病多發生在溫暖季節,以3周齡至18周齡的雞易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病雛衰弱和消瘦,雞冠和粘膜蒼白,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所粘連;運動失調,翅膀下垂,排出血便;剖檢時可見盲腸和小腸有病理變化,根據這些症狀、病變、發病情況可初步診斷。確診應做腸粘膜塗片檢查,從病變部位刮取少量粘膜,做成塗片,用瑞氏或姬姆薩液染色,在高倍鏡下見到大量的發育階段蟲體(球蟲裂殖體和裂殖子)可確診。也可取病雞糞便,直接塗片或用飽和食鹽水、硫酸鎂水溶液用漂浮法檢查,如見有大量的卵囊,即可確診。

但是應該注意,由於雞的帶蟲現象非常普遍,所以僅在糞便和腸壁刮取物中檢獲卵囊,不足以作為雞球蟲病的確診依據。正確的診斷,必須根據糞便檢查、臨床症狀、流行病學材料和病理變化等方麵因素加以綜合判斷。若要鑒定蟲種,需根據卵囊形態、腸道病變、雛雞傳代、測定潛隱期、分子生物學等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