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來,老廠長采用的都是集權領導方式:生產經營方針由他決定;一切開支由他“一支筆”批準;人員使用由他一人確定;生產經營大小事情都由他一人說了算。可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效益越來越低,問題越來越多、越大。不僅是領導班子成員,其他人員包括工人等,積極性也都越來越不如以前高了。
因為大小事情都是廠長一個人說了算,廠務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等等,大家都是聽廠長一個人的意見,並且形成了習慣,誰也不再考慮和提出什麼不同意見,因此各種會議都徒有虛名,眾人的智慧都得不到了應有的發揮;大小財權、人權都是在廠長手裏,無權的其他幹部的作用更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而廠長長期、持續超負荷地運轉,精神和體力都感到越來越吃不消……
有些有見解的領導幹部就說:“老廠長采用的這種集權領導方式,在最初廠裏沒有支柱產品,管理混亂,連年虧損的情況下,這種集權領導方式是完全必要的。因為隻有這樣,才有利於集中力量辦成事情,也可以避免矛盾和爭論不休的問題發生。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廠裏有了支柱產品,管理得也井井有條了,長時間采用這種方式,隻能‘事與願違’走向反麵。”
老廠長感覺這話很有道理,而且他深感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困難,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就開始一點點地改變自己。他開始注意尊重和傾聽別人的合理意見;開會時充分發揚民主,先讓別人說話;大事情先找相關主管領導商量;遇事多和書記討論溝通;下放一些必要的財權和人權……就這樣,下麵的人也發現了他的變化,積極性也一天天高起來,工作自然也越來越順了。他不僅感到自己的精神越來越輕鬆,而且眼看企業的效益也越來越好了。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民主和集中是對立和統一的兩個方麵,它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能片麵地強調一個方麵而否定另一方麵。要選好、用好領導幹部,一定要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集中大家的智慧,決不允許把個人淩駕於集體之上,搞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具體來說,在選拔領導幹部的過程中貫徹民主集中製,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首先,堅持嚴格的用人標準,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習近平同誌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提出幹部工作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樹立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幹、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幹部選拔工作中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看政治品行、生活品行,看藝德、官德。不能隻盯著那些經常拋頭露麵的同誌,忽視埋頭苦幹的同誌,在幹部選拔工作中要平等對待,用那些善於抓科學發展、善於真抓實幹、善於開拓創新的人,注意從基層選拔優秀人才,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
其次,增強選拔的透明性,充分發揚民主。在幹部的選拔任用過程中要打破神秘色彩,突出“群眾希望了解的”和“需要群眾了解的”這個重點,做到能公開的都及時公開,保證黨員群眾廣泛知情。同時,堅持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幹部思想政治素質高不高、作風好不好、政績突出不突出,群眾自有公論。大多數群眾擁護的幹部不一定都能當上領導幹部,但是大多數群眾不擁護的幹部決不能讓他當領導幹部,一定要處理好這個關係,提高幹部工作群眾滿意度,堅持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
再次,創新考核機製,提高選拔的公正性。幹部的考核要內容全麵、指標客觀、考核公正。在考核過程中,堅持分類指導,將考核分為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麵,突出個人德才、工作實績、群眾公認。在考核方式上,既要堅持傳統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等辦法,又要積極探索社會評議、民意調查等方式,多視角、多層次、大範圍地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
最後,堅決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群眾公認是幹部選拔工作不出或少出偏差的有力保證,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幹部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在幹部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工作中,堅持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弘揚正氣,堅決打擊歪風邪氣。對行賄買官、受賄賣官的,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和選舉中搞拉票、賄選等非組織活動的,以及對封官許願或者為跑官要官的人說情、打招呼,以及泄露醞釀、討論幹部任免情況的,等等,都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五節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他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它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外國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的重要戰略思想。領導幹部如何選人、用人,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過程。
首先,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是江澤民同誌在綜合分析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後得出的重要結論。隨著人類跨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愈益呈現出不斷加速的總體態勢,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創新浪潮在全球湧動,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以知識創新為特征的新經濟正在蓬勃興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觀念的不斷湧現,為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力,也為人類自身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
其次,要辯證地看待人才。人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從廣義上看,隻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成才。另一方麵,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才都有其優點和長處,也有缺點和不足。評價一個人,要用辯證的、發展的、全麵的眼光。陳雲同誌曾說:“一個人的長處裏同時包含著某些缺點,短處裏包含著某處優點,用人就是用他的長處,使他的長處得到發展,短處得到克服。”要正確地分析領導幹部的優缺點,舍短用長,不因瑕掩瑜。總之,看幹部重在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看到其本質和潛力,切忌求全責備,在細枝末節上大做文章。
再次,要打破傳統用人思想。長期以來,不少領導幹部在選人用人上存在麵子觀念、人情觀念,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重老鄉情結、校友情結,重個人喜好,搞任人唯親。這些觀念不利於推動科學發展,不利於選擇德才兼備領導幹部。領導幹部選拔人才,應以科學發展為目標、為動力,以解放思想為武器,敢於打破一切傳統的、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和要求,不利於推進科學發展的用人觀念。要努力不搞麵子觀念、人情觀念;打破身份背景限製,不搞任人唯親;打破個人偏好限製,不搞小圈子,不搞個人勢力範圍;打破資曆、學曆、年齡、性別限製,不搞論資排輩,不搞盲目的高學曆,不搞盲目的年輕化,不搞性別歧視,真正做到為推進科學發展“不拘一格用人才”。
最後,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人才選拔機製。實現科學發展,必須轉變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必須著力解決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選人用人機製;結合實際大力推進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實現幹部選拔任用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製度化;創新選拔模式,靈活選拔方式,及時為事業發展選拔急需之才、有用之才。實現選才方式的靈活多樣可在選拔領導幹部時采取公開選拔、公推競選等形式,選拔中層骨幹時采取競爭上崗、交流試崗等形式,選拔專業技術人才時采取公開招考、專場招聘等方式。在選拔幹部時既考核知識層次,也考核能力水平,既考察現實表現,也考察工作實績,既請專家評審,也請群眾評判。
做到這些,就一定能能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工作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