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知人善任要提升自我修養(2 / 3)

春秋時,楚莊王一次大宴群臣,讓自己寵愛的一位妃子斟酒助興。酒宴非常熱烈,一直進行到晚上。楚莊王見大家都在興頭上,於是索性喚來兵丁,點起燈燭,又令侍從搬來好酒,讓大家喝個夠。席間,忽然刮來一陣大風,一下子把燈燭全部吹滅。宮中一片黑暗。恰在這時,一個喝得半醉的將軍忙亂中起身,正巧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被拉住衣服的妃子大驚失色,惱羞成怒,一把扯斷了他的帽纓。隨後,妃子走近楚莊王,小聲對莊王說:“大王,有人想趁黑暗侮辱我,我已經折斷他的帽纓,現在證據在此,請一會兒點燈後看誰的頭上沒有帽纓,大王一定要問他的罪!”

聽罷妃子的話語,楚莊王靜思片刻,鄭重地對妃子說:“寡人今天賞大家酒喝,致使有的人喝醉了,酒後失禮不能責怪。寡人不能為了某個細小的問題就責難大家,傷害寡人的眾大臣”。

隨後,楚莊王對大家說:“今天痛飲,現在寡人命大家把盔纓拔掉!不拔盔纓不算盡興。”參加宴會的眾臣們,聽了楚莊王的這話,有盔纓的人全都拔掉了。然後楚莊王命令重新點燈,君臣直喝到盡興而散。

三年以後,楚晉大戰。有一位將軍總是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地衝在隊伍的前麵奮勇殺敵。楚莊王把那位將軍召到跟前,對他說:“閣下這麼勇猛,寡人竟然沒能及時發現,實在是不應該。但是閣下卻一點也不介意,這是為什麼呢?”那個將軍回答:“臣實在是罪該萬死。當年在大王的筵席中,曾因喝醉酒而有無禮之舉,幸虧陛下饒了臣一命,從那時起就等待時機為大王效命,以報不殺之恩。”

領導者具備容人之量,還包括敢於任用那些與自己性格不同、意見不合甚至反對自己的人。據行為科學研究發現,75%的人與自己截然不同,但是這些人可能會對自己的成功至關重要。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是一個深諳此道理的人。在處理上官婉兒這件事上,充分顯示了這一點。

唐高宗時期,皇帝體弱多病,就讓皇後武則天代為處理部分政務。隨著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則天獨自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開的勢力。唐高宗對武則天不滿,就和宰相上官儀商議,決定廢掉武則天。武則天反應敏捷,及時認識到了這件陰謀,避免了被廢立。但是上官儀卻以“大逆之罪”慘死獄中,同時抄家滅籍,一歲的上官婉兒及其生母充為宮婢,被發配東京洛陽宮廷為奴。上官婉兒14歲那年,太子李賢與大臣裴炎、駱賓王等策劃倒武政變,婉兒為了報仇也積極參與。但事情敗露,太子被廢,裴炎被斬,駱賓王死裏逃生。上官婉兒知道自己也將被處死,就不再抱任何希望。

其實,唐高宗對上官婉兒是充滿同情的,想設法庇護她,但他懼怕武則天,隻能借口有病,讓武則天決定。按照法律,上官婉兒“應處以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發配嶺南充軍。但武則天則認為:據其罪行,應判絞刑,但念她才十幾歲,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變好的。所以,不宜處死。而發配嶺南,山高路遠,又環境惡劣,對一個少女來說,也等於要了她的命。尤其是上官婉兒很有天資,若用心培養,一定會成為非常出色的人才。鑒於此,武則天決定對婉兒處以黥刑,即在她的額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塗進去。並把上官婉兒留在自己身邊,“用我的力量來感化她”。

此後,武則天又一直對上官婉兒悉心指導,從多方麵去感化她、培養她、重用她。上官婉兒從武則天的言行舉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國天才和博大胸懷,對她徹底消除了積怨和誤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愛戴,並以其聰明才智,替她分憂解難,盡心盡力。

武則天這種容人的大度,反映了一種待人的風格。人是社會中最複雜、最具智慧的生靈,用人一定從心開始,贏得人心必贏得人才,這是以寬容而待人的謀略,也是用人的高超藝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領導者具備寬容的心胸,能夠容得下各種人才,不對人吹毛求疵,才能團結各方麵的人一起工作,做成大事業。

第四節做到誠心納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每個人都有被欣賞和信任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自尊心的滿足。因此,對於選人用人的領導幹部來說,隻有用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對方,求得人才,留住人才,讓人才充分發揮出主動性和創造性。

李更生是“五四”前後我國著名的教育家。1917年秋,他出任揚州省立第八中學校長。他認為,教書育人,重在教員。沒有一流的教師,絕難教出一流的學生。因此他當校長期間,走南闖北,踏破鐵鞋,廣聘德才兼備的教員。隻要得知哪裏有優秀教員,就會千方百計請至門下。當他得知常州有一位名叫董伯度(即董憲)的理化教員,早年畢業於南洋大學,不僅物理、數學、外語、國文水平相當高,而且教學藝術也屬一流,極為高興,就下決心請他任教。

李更生抓緊時間處理完手頭的事情,馬上奔赴常州。到達時,常州突降大雪。他顧不得拍打身上的雪花,就急急忙忙地去敲董家大門。他望著前來開門的董老太太,連忙恭恭敬敬地跪下去。老人家見來人行此大禮,連忙將他拉起。李更生自我介紹後,就說明了來意,並—再懇清老太太開恩,動員她兒子滿足其心願。老人家被李更生的真情打動,欣然應允。

董伯度在老母的說服下,決心去揚州八中任教。按預先約定的時間,董伯度應是下午三時報到,而李更生卻提前半個小時去校門口恭候。當董伯度乘坐的黃包車尚未停穩,李更生就迎上前問寒問暖,並幫他卸下行李,還親自陪他到宿舍。董伯度十分感動。此後一心撲在教學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尊崇。

不久,由於董母體弱多病,董伯度提出調回常州的請求。李更生理解他的孝心,不便勉強,再三考慮後,又一次冒著風雪南下常州,向開門迎客的董老太太下跪。董母滿含熱淚,用顫抖的雙手扶起了李更生,並幫兒子打破了調離揚州的念頭。

數年後,董伯度鑒於在揚州難以為母盡孝,也不能照顧妻小,思慮再三,他又一次向李更生提出了調回常州的請求。出乎意料,李更生這次竟當即應允了,並在這天晚上專門為他設宴餞行。宴會後,李更生約董伯度一起去看望一位朋友。兩人踏著月色,傾吐著肺腑之言,不覺間來到了一條幽靜的深巷。李更生停下腳步,微笑著說:“要看的朋友家到了,董先生請進!”董伯度推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隻見老母親和妻子兒女一個個笑臉相迎。原來是李更生為使董伯度解除後顧之憂,安心在揚州八中施教,已派人將其全家從常州接來定居。麵對如此情景,董伯度思前想後,感慨萬千,他緊緊握住李更生的手,熱淚盈眶地說:“蒙君如此深情,我再也不忍離開揚州了!”

李更生董門跪雪的事越傳越遠,慕名而來揚州八中的賢才也接二連三,其中包括桃李滿天下、譽滿國內外的朱自清先生。而揚州八中,也在短短幾年間,舊貌換新顏,成為我國著名的重點中學。

“士為知己者死”,能夠感動人才的力量是真誠,尊重,大膽使用。要留住人才,還要和其交朋友,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們,解決其後顧之憂,從而保證其輕裝上陣,一心一意發揮聰明才智。

一般情況下,能力強的人,通常難用,但他們又是必不可少的難得的賢才。要吸納他們進來,領導者就要克服消極的心理,拿出百分百的誠意。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萊汽車公司曾在20世紀70年代連遭挫折,虧損嚴重,瀕臨破產。公司的董事、經理們想盡了辦法,也沒能是形勢有任何好轉,克萊斯勒急需一個能拯救自己的賢才。就在這時,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艾克卡因與董事長不和而被解雇。艾克卡在圈內有很高的影響力,克萊斯萊的董事長約翰·裏卡多知道這個消息後,趕緊和他取得了聯係,希望他出任本公司的總經理。

艾克卡同意應聘,但是卻提出了幾個匪夷所思的條件:一是他要擁有100%的自主權,並且在一兩年後讓他擔任董事長一職;二是年薪不能低於福特公司的36萬美元。當時,約翰·裏卡多的年薪隻有34萬美元,艾克卡的這兩個條件即是要約翰·裏卡多退出“第一把交椅”,還要違背公司的製度,使總經理比董事長拿更多的薪水。

針對這件事,卡勒斯萊召開了董事會,同意艾克卡將在兩年後出任董事長,並將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年薪都定為36萬美元。

艾克卡的確是一個奇才,他不負眾望,很快將克萊斯萊公司起死回生。1982年,公司盈利1.7億美元,並還清了13億美元的短期債務。1983年,克萊斯勒又盈利7.05億美元,提前7年還清了政府貸款的保證金,完全走出了困境。

總而言之,誠信納賢就要誠心禮遇人才,充分信任人才。領導幹部在用人中要禮節周到,態度誠懇,以滿腔的理解、關心、尊重之情對待人才,充分理解的抱負、理想、個性,大膽地委以重任。

第五節能夠禮賢下士

領導者無論職位高低,也無論多麼足智多謀,都應該善於求才,學會“禮賢下士”。要放下架子,千方百計、獨出心裁地去尋找和發現人才。隻有尊重人才,才能求得有才之士,並使之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曆史上,秦昭王“五跪求範雎”就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典型例子。範雎本來是魏國的一個隱士,他熟知兵法,頗有遠略,想為魏國建立功業。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他無法得見魏王,就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門客。有一次,範雎跟隨須賈一起出使齊國,在朝堂上,須賈被齊襄王數落得嚅嚅無言以對,於是範雎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不僅替須賈解了圍,也維護魏國了尊嚴。因為範雎雄辯,反而贏得了齊襄王的敬重,齊襄王想留他擔任客卿,並贈給黃金十斤,牛、酒等物許多,但是遭到了範雎的謝絕。然而,這件事卻引起了須賈的嫉妒。回國後,須賈不僅不讚揚範雎的高風亮節,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範雎受盡相國魏齊摧殘,裝死後改名張祿,曆經磨難,輾轉被秦朝的使者王稽帶到秦國。

當時秦昭王欲一統天下,於是廣納賢才。聽說範雎來到了秦國,就放下君王的架子,趕緊驅車前往拜訪。見到範雎,便屏退左右,誠懇地跪下請教範雎說:“請先生教我!”但範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於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上更加恭敬,可範雎仍不語。秦昭王又跪,說:“先生真的不肯教我嗎?”這第三跪打動了範雎,範雎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秦昭王聽後,第四次下跪,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範雎還是不放心,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秦昭王對此責問並沒有發怒,並領悟到範雎可能要進言了,於是,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他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這一次範雎也覺得時機成熟,便答應輔佐秦昭王,幫他統一六國。後來,範雎出任秦相,鞠躬盡瘁地輔佐秦昭王成就霸業,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下開秦始皇、李斯的統一帝業,成為了秦國曆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

範雎先前在魏國的遭遇和後來在秦國受到的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尤其是秦昭王的五次下跪,表達了秦國用人的真心,也讓範雎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所以他才誠心誠意地輔佐秦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