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禮賢下士和尊重人才絕不是低三下四和刻意逢迎,而是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招納賢才時必須帶著一顆真誠的心,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讓人感受到你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禮賢下士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人才,無論其才能高低,都能謙虛地與之相交,而不能高高在上,盛氣淩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自己對人才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自己也一定會得到回報。“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信陵君是魏國的公子,他為人仗義,廣納賢才,從不因自己富貴而怠慢人才。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贏,70歲了,家裏貧困,擔任大梁夷門的看門小吏。信陵君聽說後,就前往問候,並厚贈給他財物。侯贏卻不肯接受,於是信陵君就為候贏擺酒設宴,大請賓客。
客人坐定後,信陵君親自到夷門迎接侯贏。他特意空出車子左邊的座位,因為那時左邊是尊貴之位。侯贏整理了破舊的衣帽,就直接登上車坐在了上位,毫不謙讓。其實他是想借此來觀察信陵君,看信陵君的反應。但見信陵君握著馬繩,表現得得十分恭敬。行進過程中,侯贏又對信陵君說:“我有個老朋友在市場的屠宰坊中,希望委屈你的車馬繞道那裏,我想跟他說幾句話。”於是信陵君就駕車把侯贏送到市場裏。侯贏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他一邊與朱亥聊天,一邊偷偷地觀察信陵君的反應,隻見信陵君沒有表現出一丁點兒不悅的神色。
等來到宴席上,信陵君帶領候贏坐上上位,並一一向他介紹賓客。賓客大都是魏國的將相、宗室,他們看到信陵君如此尊敬一個看門的小吏,都很吃驚。正當酒喝得酣暢的時候,信陵君來到候贏麵前敬酒。
這時,候贏對信陵君說:“今天我為難公子了,我隻是夷門的看門人,公子卻委屈自己,親自驅車在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去訪問朋友,但故意去訪問他,其實是想考驗公子的耐心。”末了,候贏又說:“朱亥是個有才能的人,世人沒有誰能了解他,所以隱居在屠宰坊裏。”後來,信陵君多次前往訪問朱亥,朱亥卻故意不回拜,公子對此很是不解。
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長驅直入都城邯鄲。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她多次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軍隊前去援救趙國,卻因怕秦國報複而讓軍隊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度。信陵君多次請求魏王發兵援救趙國,但是均遭拒絕,於是信陵君決定準備100多輛車馬,率領賓客去攻打秦軍,跟趙國共生死。
信陵君的隊伍經過夷門,遇見了候贏,在這生死關頭,候贏向信陵君獻計,告訴他可以利用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如姬,偷出虎符,從而奪得兵權,援救趙國。信陵君聽從了他的計策,如姬果然偷來了兵符給了信陵君。在信陵君準備出發去魏軍駐地時,候贏又讓朱亥陪他一起前往。朱亥說:“我隻是市場裏操刀的屠夫,公子卻多次親自來訪。我之所以不回拜,是因為那是小禮節,沒有用。如今你有急難,這才是我替您效命的時候。”
到了魏軍駐地,信陵君假傳魏王的命令,但是魏軍將領晉鄙合上兵符,仍懷疑這件事。朱亥從衣袖裏拿出四十斤重的鐵錐,打死了晉鄙。信陵君奪得兵權,然後挑選出精兵八萬人,進兵攻擊秦軍,解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
“竊符救趙”之所以獲得成功,候贏和朱亥是兩個關鍵人物。候贏冒著生命的危險為信陵君策劃,朱亥在關鍵時刻也甘心為信陵君賣命,這些都是因為信陵君之前能夠禮賢下士,誠心以待的結果。
社會上從來都不缺少那些能力高超、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才,隻是那些才華出眾的人,往往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不會輕易趨炎附勢,更不會阿諛逢迎。領導幹部誠心誠意地去邀請他們,對他們以禮相待,他們才能聚集到自己的周圍,共創偉業。
第六節不可偏聽偏信
在《戰國策》裏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鄒忌先後問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他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三人一致回答,說鄒忌比徐公美得多。第二天,徐公來會見鄒忌,在談話中,鄒忌反複地看徐公的容貌,深感自己不如徐公美,再偷偷地照鏡子,更覺得相差太遠了。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想了又想,終於領悟了其中的奧秘:“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也就是說,鄒忌妻子說他美,是因為向著他;妾說鄒忌美,是因為伯他;客人是因有求於鄒忌,才說鄒忌比徐公美。
麵對鄒忌與徐公相比誰更美的問題,其實該一目了然,真偽可辨,但是家中三人卻都說了違心的話。這反映了一個道理,在人們認識真理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主觀主義的傾向,不同地位的人,往往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去顛倒真假。如果一個人不注意一種觀點是否符合客觀內容,對一些人的“順耳”假話偏聽偏信,認假為真,則要上當受騙。
究其偏聽偏信、自以為是的根源,其實是因為其心胸不夠寬闊,氣量狹窄,缺乏涵養,容不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當別人誠懇地提出批評和意見時,卻害怕丟麵子,缺乏改正缺點的信心和勇氣。
據新華網報道,某知名企業集團要重組長春某鋼鐵公司,但是卻遭致部分職工的不滿。數千名職工在廠區內聚集上訪,結果將重組方委派的總經理陳某圍毆致死。當晚,吉林官方宣布,這一企業集團將永不參與鋼鐵公司重組。
此前,這一集團已經收購了鋼鐵公司的部分股權,結果造成連年虧損,工人待遇下降,每月收入隻有幾百元,而作為總經理的陳某,據說年薪高達300萬元。在企業進行重組之時,公司又宣稱將大幅度裁員。而這一消息對鋼鐵公司的員工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他們不願麵臨重組後可能下崗的命運,不願失去養家糊口的微薄薪水,更不願失去政府補償的退休金……但在整個重組過程中,誰也沒有與員工溝通,作為企業“主人”的工人卻始終“不明真相”。最終,員工與企業領導的矛盾被激化,為重組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如果這一鋼鐵公司能夠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做出決議,也不至於發生如此慘劇。這一事件是對對一些偏信領導敲響的警鍾。領導幹部在做出重大決策時若能改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認真聽取各方麵的意見,才能避免失誤。
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幹部也一樣,如果不對情況了解透徹,不聽群眾的意見,而以個人的好惡和偏見為標準,重用了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則不能優化人才資源配置,還會遭致人民群眾的不滿,甚至帶來不良的後果。
在曆史上,曹操有愛才求賢之名。他最早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口號,到處訪求人才,在用人上,他也有自己的主見,從不偏聽偏信。曹操的智囊團裏有一個謀士叫做程昱,他足智多謀,卻因為個性太強,不善於與人溝通,和別人相處的不是很融洽。時間一長,就有人嫉恨他,經常到曹操那裏告狀,說程昱想要謀反,實際上是想借曹操之手,殺掉程昱。但是曹操根據自己對程昱的觀察和了解,認定程昱不會謀反。別人越是告狀,曹操待程昱就越寬厚。告狀的人見總是無法得手,隻好作罷。
曹操的另一位謀士郭嘉,平日裏作風散漫,行為不是很檢點,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有人抓住郭嘉的一些小毛病到曹操那裏告狀。這時候,曹操總是認真聽取告狀者的話,首先肯定他所講的都是事實,然後向對方講郭嘉的優點,打消告狀者的不滿和怨氣,逐漸緩和郭嘉和大家的矛盾,把每個人的長處都發揮了出來。
曹操能夠做到這樣,實屬可貴,可惜的是,曹操的這種作風到了晚年卻沒有能夠保持下來。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達到知人善任的目的,領導幹部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廣開言路,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準確掌握群眾公論,真正反映群眾本質的意願;拿主意要“三思而後行”,全麵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第七節要有愛才之心
愛才之心的存在,能夠使領導幹部真正利用好人才。隻有當領導幹部對人才能夠進行積極地關心和保護時,才能使人才具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領導幹部對於人才的保護,有多個方麵的體現。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一些能力出眾的人才,確實存在著某些缺點或者短處。而這種情形如果不能夠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接受,其在工作過程中就會遇到更多的阻力和障礙,甚至與上級領導和群眾的關係處於矛盾狀態。這時,領導幹部應該積極站出來,表明立場,客觀地評價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對其實行相應程度的保護,然後再耐心地幫助他們改正,充分地發揮其長處。
人才的正確成長,還需要正確的理論基礎作指導,領導幹部應該在政治方麵積極給予幫助和關心。一方麵,幫助人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麵,積極鼓勵和支持人才參與領導幹部的決策活動,在政治智慧方麵有所發揮。
在工作中,有一些人才由於“鋒芒畢露”,往往會引發其他人不滿或非議,甚至是諷刺和誹謗,從而使其陷入困境。所以,對於領導幹部來講,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人才加以保護,使其脫離困境,繼續發揮作用。
領導幹部對人才的愛護,要基於一種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是將人才當做人來看。人才也是人,也同樣具有優點和缺點。領導幹部對於人才具有愛護之心,就必須在培養和使用過程中,承認人才的雙麵性,甚至在特殊情況下,能夠“護短”。部分人才年輕氣盛,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這樣的人才有棱有角,善於創新和改革,但偶爾那以避免毛躁,容易得罪人。這時,領導幹部就應該對這些成長中的年輕人才加以適當的“護短”工作,積極做人才的後盾,使其能夠更加健康、順利地成長。
有這樣一個故事:後漢時期,曹操有一個兒子叫曹衝,聰明伶俐,深受眾人喜愛,曹操甚至有立其為嗣的想法。但是,還未等曹衝長大成人,便忽然去世了。曹操對於曹衝的死因十分懷疑,並在其他人的暗示下,認為凶手是曹衝的三個哥哥之一。所以,便留心查看這三個兒子的心理。最後,他發現曹丕在守靈時魂不守舍,心驚膽戰,便了解到了凶手就是曹丕。曹衝的死對於曹操而言,影響巨大。但是,當他發現曹丕是凶手之後,並沒有按照“常理”置其於死地,而是將真相隱瞞了下來。
對於曹操的這種行為來講,就是存在愛才之心的一種典型表現。對於曹丕害死曹衝,曹操十分悲憤,但是出於對曹丕這個人才的喜愛,他才在適當的時候對其進行了“護短”。
不過,雖然領導幹部在特殊情況下,對人才應該提供相應的保護。但俗話說“優點的延長線是缺點”,即使是優點,使用過度或者超出界限後,所呈現出的就是缺點。同理,領導幹部的這種愛才之心,也必須具備相關標準。否則,部分領導幹部對於人才的過度“保護”,往往會扭曲人才的成長路線,最終使“愛才”變成“害才”。
所以說,作為領導幹部,要建立正確的愛才思想,要樹立“愛人才就是愛事業”、“愛人才就是為人民”的觀念,努力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舞台、創造條件。要致力於為他們建功立業創造最佳的軟環境和硬環境;要放手讓人才去工作,不要給予過多幹預和掣肘;在他們工作遇到困難時要積極鼓勵,積極提供幫助;對他們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失誤,要勇於為他們承擔責任,不要過多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