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天氣幹燥,十分炎熱,曹操率領部隊行走在彎曲的山路上,兩邊都是密密麻麻的樹林,空氣也十分不流暢。在加上將士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大家這時候又累又熱,都已經挺不住了,甚至有人暈倒在地。眼看著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曹操心裏很著急。他找來部下悄悄地問附近有沒有水,部下說:“百裏之內根本沒有水,要想找水的話,除非繞道山穀的另一邊去,可是路程很遠。”曹操搖了搖頭,他看著前方的樹林,便靈機一動,對大家說:“我原來作戰的時候來過這裏,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離這裏不遠。那裏的梅子又大又甜,大家趕緊趕過去吧。”將士們聽了,嘴裏都流出了酸水,心裏充滿了希望,精神大振,速度加快了不少。
這也是誘導激勵的一種表現。作為軍隊的領導,曹操利用前方的梅林誘導了兵將們。增加了大家的積極性,使行軍速度增快,達到了領導的目的。
所以說,領導利用誘導來激勵下屬的方法有很多種,就像上述的“誘之以利,或者懼之以害”一樣。這種方法,能夠使工作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下屬的心裏,從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自發地學習進步方麵來講,也能夠使激勵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第四節用讚美激勵他人
喜歡聽到被人尤其是上級領導的讚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受到表揚或讚美後,能很大程度上激發下屬的工作動力和熱情。所以對於領導來說,利用讚美和表揚來激勵下屬可以說是比較常用且有效的一種方法。
絕口不讚的領導統通常比較吝嗇自己的讚美,即使是下屬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不給於表揚和讚美。這樣的話,別說激勵普通的下屬,就連取得了成績的下屬也會感到不舒服,從而使大家喪失了工作的積極性。相反,讚口不絕的領導通常對自己的讚美比較大方,“四處施舍”,導致了長時間以後,他的讚美“不值一文”,大家聽了都無動於衷。這樣的話,就也同樣稱不上激勵了。所以,領導幹部利用讚美來激勵下屬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讚美的尺度和分寸,更要注意讚美的藝術。隻有領導的讚美方法正確,而且深度適當的時候,才能算是對下屬的激勵,才能對其工作和學習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通常,領導在利用讚美來激勵下屬時,有以下幾個方麵需要注意。
其一就是讚美要具有針對性。也就是說,領導讚美下屬最好是很對於對方某一次具體的成績或者行動。這樣,對方一定會對被讚美的事情牢記在心,並在以後相同的事件中,更加努力。如果領導隻是對下屬說一些“年輕有為”或者“很認真”等比較籠統的讚美的話,就很難真正打動人心。
其二就是認真發現下屬的每一個進步。比如一個經常遲到20分鍾的下屬,當你發現有一天他遲到了10分鍾的時候,就是該給予對方一定程度的讚美的時候。可以對他說:“今天隻遲到了10分鍾,不錯,繼續努力。”通常,領導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明天他會比今天來得還要早。慢慢地,遲到的毛病就有希望改正過來,而且,完全出於對方的自願。這樣激勵對方,總比麥田都告訴他“你又遲到了”要好得多。
其三就是領導在利用讚美激勵下屬的時候,最好要真誠。作為領導,應該切實地把下屬的成績看做自己和整個領導班子的成績,給予對方真誠的表揚和讚美。當對方受到你的感染後,會使激勵更加有效。卡耐基曾經這樣說過:“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讚美的溫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領導幹部也同樣要利用真誠的讚美給下屬留下溫馨,使下屬自覺地學習和進步,更加認真地工作。
其四就是讚美激勵要及時。俗話說“趁熱打鐵”,領導的讚美也同樣需要“趁熱”。每位下屬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都希望盡快知道工作的成績如何。而作為領導這時就有必要適當地利用讚美來安慰並激勵對方,告訴對方這麼做是對的,從而使其知道其中正確的方法和思路。而且,如果下屬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或者有了一定的進步,都希望能夠得到領導的肯定和讚美。這時領導及時給予表揚或讚美,才能使下屬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通常,領導的讚美激勵對下屬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並淨化領導班子的風氣。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認識到自己應該能力的方向後,更加努力地工作。不過,還有其它的表現方麵,如抑製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的產生等。
比如,三國時,劉備攻取漢中後,將關羽和馬超等人封為了“虎將”。當時,遠在荊州督軍的關羽聽說剛剛投降過來的馬超也被封為“虎將”,即十分不平。他寫了一封信給漢中的劉備,表示要和馬超一決高低。諸葛亮一看看出了關羽的不服氣,就回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表示馬超雖然能與呂布齊名,但是根本比不上你“美髯公”的武功蓋世。當時的關羽見信,立即哈哈大笑,並把來信給部下們傳看,也打消了與馬超決戰的念頭。
這裏的諸葛亮就是利用了讚美的激勵藝術,肯定了關羽的能力,並讚美他是“美髯公”,使關羽放棄了做無謂的爭鬥的念頭,繼續認真地在荊州督軍。
同理,領導如果能夠恰到好處地對下屬進行一定的讚美和表揚,就能夠有效地激勵下屬,使其工作更加積極,領導班子內部業充滿積極向上的氣息。所以,作為領導,應該意識到讚美對下屬的有效作用,並將其積極地運用到激勵中來。
第五節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他人
曾經有一份關於有效的激勵方法的調查顯示,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有大約65%的人認為表率激勵最有效。而我國也有句古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對於領導來講,其他人的行為和態度是與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有關的。明智的領導幹部應該能夠意識到給下屬做個好的榜樣,這也是激勵下屬學習和發展的方法。不過,除了自己應該成為下屬的榜樣之外,還應該多從別人身上,甚至是自己的下屬中間尋找榜樣的影子。這樣,就相當於為下屬的前進和發展,畫好了藍圖。
小紅花,是幼兒園和小學裏對孩子們的一種獎勵。同時,它也是一種激勵。很多孩子都為自己得到了小紅花而興奮,但當其他人得了小紅花,而自己沒有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現象出現。那就是,孩子先是對已經得到小紅花的同學表示羨慕,然後自己也會努力,爭取也得到一朵。然後,同理,會有更多的孩子一起努力。其實,這也是榜樣激勵的一種表現,得到了更多的小紅花的孩子就成了其他人的榜樣。
那麼,連孩子們都能做到的事,為什麼有部分領導卻意識不到呢?對於一個領導班子來講,領導者要想實現有效的激勵,也可以為大家樹立合適的榜樣,讓大家有努力地目標和具體方向。
在我國經典名著《紅樓夢》裏,王熙鳳也曾經有過一段經典的利用榜樣來激勵下屬的情節。那就是寧國府秦可卿過世,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時候。當時,負責內院的下人們眾多,而她們的主要領導人隻有王熙鳳一個。為了使大家工作積極認真,王熙鳳定下了很多規矩。其中,就有一條是早上不能夠遲到,否則挨罰。對於她自己來說,雖然每天很忙也很累,可是從來沒有遲到過。一天,一個下人遲到被發現,她便指著大家說,我本想放過你,但是你遲到了如果不受罰的話,明兒她遲到了,後兒她也遲到了,就沒了規矩。然後,就毫不留情麵地處罰了遲到的人。從此後,大家更加積極地工作,再也沒有出現遲到的現象。而且,在其他方麵,也都注意了很多。
從這件事看來,王熙鳳本身製定了規矩,並親自做了表率,從來不遲到。這就是給大家做的榜樣。另外,還嚴厲地對遲到的人進行處罰,那個被處罰的人就成了讓大家不要遲到的“榜樣”。這樣一來,她通過正反兩方麵的兩個“榜樣”,再加上自身的影響力,成功地對下屬進行了激勵,使大家更加積極認真地工作。
當然,作為領導,並不一定要對下屬進行懲罰,來用反麵的“榜樣”進行激勵,而是應該多用正麵的例子來使大家更具有信心。比如,某領導的下屬中,有一位總是很“積極”,經常找到領導商量問題,或者給領導端茶遞水,導致領導不能夠安心地認真工作。但是,領導出於禮貌,又沒有辦法直接告訴對方應該認真工作。這樣的話,就可以利用榜樣的作用,來對其進行激勵。可以對對方說:“嗯,我看小王真不錯,安安靜靜的,工作多認真啊。”如果對方能夠領悟到這句話的話,就應該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應該多向小王學習,然後認真地工作,不再去找別人的麻煩。
聯想的總裁柳傳誌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在剛剛創業的時候,員工的報酬不高,怎樣才能夠吸引到人?就憑我自己多幹,能力強,拿得少,這樣來吸引更多的誌同道合的老同誌。這時候的柳傳誌就是大家的榜樣,他利用自己的力量來激勵大家多工作,少計較報酬。所以,作為領導,他才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以較低的成本將聯想發展成為中國大牌企業的代表之一。這些,都與榜樣的激勵作用有很大的關係。
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講,設定合適的目標來給大家做榜樣,是比較省時又省力的一種激勵方法。因為,這樣的話,如果榜樣出在自己的團隊中,就不僅既保證了被當做榜樣的人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又可以使大家有了工作和努力的目標,就更能夠是團隊的戰鬥力增加。
從下屬的角度來講,如果領導樹立了一定的榜樣,就會很自然地引起大家的競爭心理,尤其是榜樣出在自己的身邊的時候。很多人不認為自己會比其他人相差多少,當別人被當做大家前進的榜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為什麼我不能?這樣的話,就更容易激勵起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總體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作為領導,如果想讓自己的激勵效果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學習好和利用好以樹立榜樣來激勵的方式。
第六節製造危機感,激勵下屬
《左傳》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可以理解成,“無患”的條件之一就是“居安思危”,也就是在在安全穩定的時候能夠想到危險地來臨。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以及相應的行動和措施。等到危險真正來臨的時候,就會因為有所準備而使災難程度降低。那麼,這句話對於領導幹部的激勵藝術有什麼啟發和作用呢?領導幹部可以利用“居安思危”的心理,來使提高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現在,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社會在進步。這種現狀很容易使部分領導幹部滋生享樂思想,認為自己高枕無憂。尤其是看不到大局的形勢,又不工作在前線的領導們。久而久之,領導班子內部的風氣就偏於安逸,大家工作熱情消退。這時,領導就有必要想下屬灌輸危機意識,使其意識到危急的存在,激勵其更加認真地工作。
在華為,任正非就經常給員工們灌輸這種危機意識。他曾經多次警告大家:華為的冬天就快要來臨了!他這樣說過:“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的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在2000年的時候,華為年銷售額高達152億元人民幣,其利潤高居全國電子百強之首。但任正非在這個時候沒有隻顧著與大家“喝慶功酒”,卻提出了他的“冬天”理論。他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和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在2004年的時候,他再一次提出華為的“冬天”就要來臨。他向大家分析了華為目前麵臨的形勢,以及所遇到的嚴峻困難,告訴大家度過這個冬天的關鍵是做好質量、服務和成本的競爭。2008年,華為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已經進入世界通訊設備商的前五強。但是這個時候,任正非卻又對大家提出了他的第三次“冬天”警告。他曾經說:“僅是比其他公司對這個競爭殘酷性早了一點點認識,我們才幸免遇難。”他還將一個公司的戰鬥力比作毛巾。他認為擰毛巾的時候,隻要還能擰出水來,就說明還有競爭空間。毛巾如果被擰斷了,那麼企業也就快完了。隻有毛巾擰幹了,還不斷,那才是最佳狀態。那麼,華為能夠長久保持這個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