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的青少年時代有著不平凡的經曆。少年時品學兼優、愛好讀書,有“劉九書櫃”的美名。他投身愛國鬥爭,是學生運動的領袖。他立誓要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出力效勞,貢獻自己的力量。麵對人生往何處去的困惑和種種坎坷,他能從失敗中尋找到前進的勇氣和方向。他做出了“到俄國去”的重大人生抉擇,堅信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立誌獻身黨的事業。他致力於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主義中逐步確立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他就是這樣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

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後,劉少奇十分關心自己子女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在孩子們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他給予了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克服錯誤的思想、懶散的情緒,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從他給子女和小輩們的書信中,我們看到一個父親、一個長輩的拳拳之心以及對青年們寄予的無限厚望。

他教育子女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子女向他流露出消極悲觀的人生觀時,他懇切地教導說:“青年人不應該有這種情緒。生一點病,是會好的,不應該影響情緒。你所表現的這種情緒,必須力求轉變,必須對生活抱樂觀的態度,否則,對你是危險的。”

他教導子女學會與人相處,正確對待批評。他對二兒子劉允若說:“同誌式的善意的批評,則是對人的一種最好的幫助,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就是講的這種批評,這是必須歡迎,而不應當拒絕的。接受這種批評,改正錯誤,也並不喪失什麼‘麵子’,相反,凡是自愛的有自尊心的人,都應當歡迎這樣的批評。”他還告誡劉允若:“不要驕傲,不要看不起人,要尊重大家的意見,要肯於為大家的事情吃一點虧。”

他教育孩子堅持集體主義,做對人民有用的人。他不止一次地對子女和家中小輩說:“必須拋棄個人主義、接受集體主義。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都要首先考慮集體的利益,把集體的利益擺在前麵,把個人願望和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應該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犧牲個人的利益。”

他勸誡子女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虧。因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虧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才是真有理想,能夠站得住腳、能夠得到人民信任的人。”

劉少奇希望孩子們都能鍛煉成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德和高尚的理想的青年人。

希望本書能使廣大青少年朋友們領略到一代偉人劉少奇青少年時的風采,了解他的人生故事,引發你們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教會你們做人,伴隨你們健康的成長。